“父王,母妃……”

丁王妃說話溫柔和緩,眉目之間也帶著一抹哀傷,幾句勸慰的話說罷,倒是讓兩位老人寬慰了幾分。

甚至丁王妃最後一句提議,倒是勾起了老王妃的意動。

“你是說叫宗族裡的孩子來給熾兒摔盆打幡?”

這位兒媳有句話倒是說的對,眼看著熾兒是回不來了。

總得給熾兒辦好喪事,好讓孩子早日往生為安。

而熾兒命苦,姻緣自來不順,好不容易娶了個媳婦,還給難產一屍兩命,連個一兒半女都沒留下來。

但堂堂王府世子,總不能葬禮上連個孝子都沒有吧?

剛剛她這兒媳,就出了個主意,說是讓從住在王府後街的那些族中遠親裡,挑出一個合適的哥兒來,給齊熾當孝子,摔盆打幡捧靈。

雖然若真是這般做了,就表明他們認下了這個哥兒算是半個王府的了,但都到了這步田地了,王府裡眼看著連個男丁都沒了,又何必想那麼多?

先把眼下這關過了再說吧。

她就看向老王爺。

“殿下,丁氏說的倒是也有道理,您意下如何?”

老王爺沉吟一會兒,才艱難地點點頭,虎目含淚。

“便這麼辦吧!你和丁氏兩個就去族裡挑……”

說到這兒,老王爺似乎又轉了主意,“挑上兩三個孩子,既然都挑了,索性多挑幾個罷。”

老齊家奪了皇位以後,齊家的那些個遠近親戚,也就跟著雞犬升天,都成了宗室。

只是這宗室也有遠有近,那些近支的,能跟著沾光去到京城,有得官加爵的,也有在宗正寺得著個差事的,或者什麼都沒有,但好歹能領份祿米的……

但好些個快出了五服的遠親,日子就不好過了。

他們就算能領到一點祿米,也不夠全家吃的。

尤其是在藩王作亂被平定後,連皇室嫡支的藩王都被整治了,他們這些個遠親,那還不夾著尾巴老老實實的呢?

倒是代王這邊,他這人向來豪爽忠厚,不像其他藩王那般不安分,又能為國守關,時不時地還能立點功勞……於是有一部分遠支宗親,就到代城來投靠老代王了。

老代王倒是也念舊,肯對他們照顧一二。

姓齊的宗親裡有能跟著他在軍中效力的,他也會稍稍提拔。

逢年過節,老王府裡也會給后街的宗親各家,送些點心酒肉、米麵布帛的。

算算如今住在後街姓齊的宗親裡頭,七八歲以下的男童,沒有二十,也有十七八個。

除了幾家過得還不錯,幾家是獨子外,剩下的人家,若是知道有了這等天大的機緣,不單一萬個樂意,只怕還會爭著搶著來呢!

既然王府里老王爺和老王妃都同意了些事,丁王妃又說了幾句勸二老好好保養的話,便恭敬告退。

老王妃親自看著老代王服了藥睡下,這才離開了怡安堂,回到自己住的萱草堂。

沒多久,丁王妃就派了身邊的心腹過來了。

“回太妃娘娘,王妃娘娘說,那后街上很有些亂七八糟,怕衝撞了太妃娘娘,倒不如把各家合適的哥兒都叫進府裡來,到時候兩位娘娘一起挑選,若是挑出了合意的,也能送去請老王爺掌掌眼。”

代王府兩代單傳,代王又死得早,只剩下了代王世子齊熾,可齊熾也英年早逝。

而老代王癱在榻上也二十年了,等他老人家一去,這代王府豈不就名存實亡?

如今若是能過繼一個男童,再得了京中的旨意准許,代王府就還能再延續下去啊。

老王妃想到這一層,哪怕是因為喪了親孫情緒不高,也不得不同意。

“丁氏倒是想得周到,那便這般辦吧!”

丁王妃的動作倒是利索,下午時分,老王妃才睡醒,就聽到有人來稟報,后街宗親姓齊的八歲以下的男童,已經進了王府,一共有十位,這會兒都在花園子裡的小花廳,就等老王妃過去呢!

十位姓齊的男童,最大的八歲,最小的也有五歲,這會兒都坐在小花廳裡。

興許是他們來的時候,爺孃都是千叮萬囑過,哪怕他們旁邊的桌上擺著精細點心和香氣撲鼻的茶水,忍不住拿起來吃喝的,也只有兩個年紀最小的小傢伙。

不過等到兩位王妃進來,哪怕是隻有五歲的孩童,也趕緊站起身來,乖巧地給兩位娘娘磕頭行禮。

老王妃這會兒也懶得擺架子,忙讓孩子們起來,隨口問上了幾句,目光一一地掃視過去,為自家孫子挑選著過繼的重孫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