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應瑋在見到天子前,內心滿懷期待,不過這個好心情很快破滅。
朱由榔明確告知,朝廷如今也面臨威脅,機動兵力必須馬上馳援陽江、陽春兩縣,剩下的部隊也要駐守香江島,防止清軍偷襲。
他手裡已沒有富裕的兵力,無法派出直屬部隊增援碣石衛。
不僅如此,經過幾十萬災民長達大半年的消耗,又要改裝鐵甲艦,朝廷的銀錢已被掏得一乾二淨,庫存的槍械、火藥等軍事物資也要運往陽江備戰。
總而言之,朝廷沒有機動部隊,沒有富裕物資,更沒有錢糧。
這份開誠佈公的說明,讓蔡應瑋聽得臉色蒼白,幾欲昏厥。
在他的認知裡,皇帝應該時刻保持“我很行”的姿態,若不是情非得已,絕不會在臣子面前哭窮。
即使朝廷確實沒有馳援碣石的條件,也會用其他藉口拒絕,而不是自曝其短。
如今皇帝把話說到了這個份上,說明朝廷確實很困難,無法對碣石鎮出手相助。
“陛下,就給我們撥一點兵馬吧!哪怕一千……不,五百……只要五百御林軍駕到,碣石鎮上下必士氣大振,奮勇擊退清賊。”
蔡應瑋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希望能以至誠之心,換來天子一絲鬆動。
“御林軍沒有,不過,朕可以下旨組建一支僱傭軍,兩三個月後前往潮汕戰鬥。在此之前,你們要堅持住。”
“僱……僱傭軍?”
蔡應瑋稍微抬起頭,眼中滿是迷茫之色。
“沒錯,僱傭軍。”
朱由榔回答得很堅定,以示這是經過他深思熟慮後,得出的最終決定。
蔡應瑋在心裡掙扎了一會,又鼓起勇氣問道:“陛下,這支僱傭軍有多少人馬,誰來僱傭這些兵?”
“以朕的名義來僱,有多少人看能籌到多少錢……不過,朝廷已經沒有錢了,債也借到了後年。所以,這筆錢只能由碣石鎮來出……”
蔡應瑋想了好一會才終於明白,這是碣石鎮出軍費,朝廷出人馬的意思。
“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模式他聽說過,並不算太新鮮。
比如崇禎朝末期,朱由檢在差遣關寧軍前,必須先給吳三桂湊一大筆開拔費。煤山上吊時身邊沒有一兵一卒,也是因為湊不齊軍費,無法調動關寧軍入關勤王的緣故。
不過,現在情況似乎完全顛倒,變成藩鎮請求朝廷出兵增援,朝廷向藩鎮要開拔費。
在一瞬間,他有些氣血上湧,很想直言反駁這種荒謬的說法——朝廷馳援地方是理所當然的,怎麼能向地方伸手要錢呢。這成何體統?
不過轉頭一想,他猛然發現碣石鎮沒有說這種話的資格。
朝廷確實守土有責,前提是地方聽從朝廷號令,向朝廷繳納稅賦,貢獻兵源、物資。
碣石鎮十幾年來都在清廷治下,給清軍出錢出力,從未曾向永曆朝廷上貢過一分錢,出過一點力。
如今一句輕飄飄的“反正”,就要求朝廷派兵去增援,去拼命,確實有點說不過去。
想到此處,蔡應瑋黯然道:“小人懂了。不知陛下打算讓碣石出多少軍費。小人立即乘快船返回,向總兵大人稟明。”
“不,你不懂。”
朱由榔毫不客氣地反駁了對方,然後繼續描述他的詳細計劃。
在他的方案裡,朝廷將會發售一筆國債,籌集資金來招募兵勇,購買武器彈藥和糧食物資。名字都想好了,就叫“潮汕抗清專項債”。
這筆國債面向所有人發售,所有人都可以購買。只要購買了這筆國債,等於借錢給朝廷增援潮汕。
朝廷以信譽擔保,債券到期之後償還本息——當然本息全部得由碣石鎮來出。如果到時碣石鎮不還錢,朝廷就會出兵討伐,上門討債。
“等你回碣石籌錢,再帶錢回香江,黃花菜都涼了。而且……這筆錢估計蘇利出不起。所以,朝廷會給你們擔保,先向香江的豪商們借這筆錢。”
蔡應瑋聽得雲裡霧裡,他從沒想過湊集軍費需要這麼麻煩的手續。半晌,他情不自禁問道:“陛下,這……陛下打算籌多少錢?”
“不多,一年期的國債,先籌個……二十萬兩吧。如果你們打得順利,再籌個五、六十萬兩。總計八十萬兩,應該能把王國光打趴下了。”
此話一出,在場所有人都目瞪口呆,被“八十萬兩”這個數字所震驚。
八十萬兩是一筆驚天鉅款,足夠給三萬御林軍發上一整年的軍餉。如果全部用來購買軍火,起碼能裝備三十個野戰營。
朱由榔卻不那麼認為,對於國債來說,第一期的二十萬兩實在是小意思。如果戰況順利,後續的五、六十萬國債也不愁賣不出去。
他打算動用最先籌到的部分資金,向香江島的軍火商購買一批火銃、火炮和彈藥,用海船給碣石送過去,以解燃眉之急。
同時,在安南、瓊州、香江等地招募一批志願者入伍,整編成營後再派去潮汕參戰。
“不要小看了僱傭軍。這幾年退伍的老兵不少,再招募一些小夥子當輔兵,能湊一、兩個步兵師。”
朱由榔得意洋洋,向蔡應瑋介紹了前兩年開始實行的退伍制度。大量有戰鬥經驗的老兵離開軍營,卻還朝廷的掌控當中。
只要捨得出錢,再拿著兵部名冊按圖索驥,招募湊個幾千老兵問題不大。
總而言之,現在朝廷治下優質兵源和武器都不缺,最主要是缺錢。有了八十萬兩,所有問題都能解決。
當然,這筆鉅款不是誰都能出得起的,起碼蘇利本人應該沒這麼多錢。
面對眾人的疑惑,朱由榔進一步說明這筆錢以後該怎麼還。
首先,打勝仗的繳獲和戰利品肯定要拿來還債;其次,等明軍光復潮汕,蘇利和當地縉紳大戶也得按比例攤派——現在縉紳大戶被清軍像豬一樣趕,朝廷幫他們奪回土地,向他們攤派點軍費也是應有之義。
這個“先給槍,後給人”的方案讓蔡應瑋看到一絲希望。碣石鎮並不缺人,有了火銃、大炮,戰局一定能改善不少。
至於事後還錢的事,那都是後話了。沒有朝廷的大力支援,碣石鎮根本撐不過這個春天。
“陛下的意思小人懂了,只是小人不知有沒有人願意買這筆‘國債’……”
朱由榔擺擺手,指向在旁傾聽的屈大均、劉維寧等人。
“把碣石衛抗遷、抗清的故事向這幾位大記者好好說說,相信很快會有人找你們詳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