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媽的,咱們來晚了!這廢墟本來就小,所有東西,都被十四軍團遠征軍給搜刮乾淨了!”

行星表面,伏爾甘氣餒地坐在斷裂的石頭上,衝手下抱怨:“你說這遠征軍也怪,明明星門那兒撒了一地東西不撈,偏偏要把廢墟掃蕩這麼幹淨,這廢墟本來就小,讓他們這麼一掃,除了混凝土,真是毛都沒剩下。”

手下也忍不住小聲說:“部長,別等去了叢林行星才發現,當地真就只有一顆行星本身,啥玩意兒都沒有吧?那可太虧了!”

“你懂個屁!”伏爾甘拍在手下頭盔上,“只要真是叢林行星,別說沒東西,倒貼都是好的。船長一切都安排妥當了,只要星球條件好,扣1人人都能分地。”

“111,部長,真分地嘛?”有手下激動地舉手。

伏爾甘拇指指著自已,笑起來:“公司才多少人?像咱們這樣從龍之臣又才多少?優中選優好吧!一顆行星得多大?西進運動聽說過嗎……哎呀,叫你們多聽廣播站廣播,《美國演義》都忘了?地多人少嘛!不人人分地,又怎麼大搞開發?”

“好日子還在後頭呢!”

-----------------

伏爾甘的話並沒有錯,寰宇聯合目前人手嚴重不足,哪怕是加上工廠區和坦法所有人,滿打滿算都不到50萬,叢林行星不比沙漠行星,真真是資源遍地,分地是勢在必行的。

南天門星系勘探平平無奇,這個星系最大的收穫便是星門和星冕分流器,剩下的一座散落的廢墟經過勘察,確認是當年建造星門時工人的營地。

見再無收穫,李斌便將南天門星系在星圖中重點標註起來,帶著艦隊浩浩蕩蕩朝著終點飛行。

又過去7天,當伊甸星系(李斌命名)的雙恆星在超空間中清晰可見時,李斌終於鬆了口氣。

他這幾天被超體級嚇得睡都睡不好,做夢都是被超體追殺的恐怖場景。李斌是第一次深刻感受到人之領對殖民地的強大壓制力,而那超體便是其壓制力的體現。

如果某天星門突然開啟,人之領重返英仙座星域,那星域必將掀起一番血雨腥風。而跟基因原體伊莎有特殊關係的李斌怕是也落不著好。

不過現在,看著單向跳躍點中那顆紫色的行星,喜悅終究是衝散了心頭的陰雲。

傑夫裡抑制不住地翹嘴:“船長,咱們直接跳?”

“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後這一哆嗦不能失敗。通知各艦釋放量子探測針,把星系好好探查一番,確保沒有風險再跳。”

李斌回憶起先前兩次冒險,心有餘悸地叮囑:“就算跳也從遠端的跳躍點進!”

“Aye,Captain!”

半天后,量子探測針測繪的星系資料上傳完畢。

伊甸星系由兩顆橙矮星為恆星系統,兩顆恆星彼此交織,單顆橙矮星的溫度與體積都要比舊地球的太陽稍小,但兩顆加起來釋放的熱量,便大幅超出太陽了。

因此即便叢林行星的位置要遠於舊地球到太陽的距離,但當地的氣溫依舊相當高。

圖為伊甸星資料,坐下為伊甸星系座標(高亮),右下為星系天體

伊甸星顏色為紫色,是由於當地主流光合作物使用的是葉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