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事多時,飛絮也不是傻的,小導演的那點小心事她也清楚的很,每個導演都有一個拍大片的夢想。

這就好像,每一個播音系的學生,都想進首都電視臺一樣,這都是一種情結。

但是,師傅有的是,又何必在一棵樹上吊死?

飛絮好言相勸,卻沒成想,導演一聽她的話,整個人就支稜了起來。

“不!”

“我就要請古導做師傅!”

“拒絕就對了,我本來就沒打算一次就能成功,如果古導一下子就接受了我,那正說明她沒走心,可現在就不一樣了,劉備還要三顧茅廬才能請到諸葛亮呢,更何況我的水平還不如劉備。”

“你們看著好了,古導最後一定會指導我的!”

小導演自信滿滿的向片場走去,就連架設攝像機的手臂都格外的有力,那叫一個精神抖擻。

吳迪:古導是諸葛亮?

飛絮:小導演是劉備?

不明白!

真的不明白,這世界實在是太奇怪了。

這些事情都可以放在一邊,最重要的是,節目總還是要拍下去的。這一次,飛絮也有經驗了,和大型劇組合作也不膽怯了。

只組織了一個攝製組,也沒有區分AB組,全都讓一個組來拍攝,這一次,飛絮打算全程出鏡,不只是訪談部分,就是作為背景採集的一些片段也都要親自參與,一點不含糊。

這主要是,嚴格來講,夫子劇組的檔次要比換皮劇組更高一層。

節目製作的很好,效果也出來了,很多事情也就不好再計較,按理說,換皮劇組對片場新鮮事其實是有點敷衍的。

說好的大牌呢?

說好的當紅小花呢?

等了半天,盼了半天,最後,居然一個都沒有看到!

雖然節目的效果還不錯,但這並不等於飛絮沒有一點遺憾,要是思思或者是次方之中的任何一個能上節目,片場新鮮事的這一期節目,便是必爆無疑!

大爆特爆!

片場新鮮事這種節目,雖然整體的策劃,主持人和藝人的配合都很重要,但是,藝人的選擇其實是最重要的。

這種節目就好像過去的那種幕後探班節目一樣,觀眾們關注它,就是為了看看自己心愛的明星,在戲下的一些表現。

有一種探秘的感覺。

那麼要說到換皮這部電影,目前為止所有的熱度其實都是兩位當紅小花帶來的。

採訪到這些小花才是節目的重點,也是節目的熱點所在,結果呢,期待滿滿的飛絮到了片場才知道,不管是思思還是次方,哪一個都沒在。

她能怎麼辦?

她也只能忍了。

事情是這樣的,本來她也沒有奢求能夠採訪到思思和次方,人家現在是最當紅的時候,如日中天。

片場新鮮事這種小節目,人家根本就看不上眼,檔次不夠。

於是,採訪不到也算不得是特別失望的一件事。

然而,夫子劇組卻不同。

這是一部嚴肅題材的大片,演員的年齡層也都偏大,嚴格來講也並沒有特別當紅的演員。

但是,這種演員也有一個特點,因為不常參加綜藝節目,就很沒有“梗。”

說到這個梗,其實就是一種營造節目效果的能力,有的人,尤其是年輕人,熟悉網路上各種段子,又擅長表達,能說會道的藝人就特別容易有梗。

關鍵他們還可以和主持人打配合,讓節目效果加倍。

按照這樣的判斷標準,夫子劇組的各位大牌就不能算是有梗的人,他們的年紀,在圈內的地位都不允許他們有梗。

但是吧,越是這種看起來一本正經,沒有梗的人卻很有可能有一種反轉,變得特別的有梗。

他們各種不適應綜藝節目的那種表現,看在觀眾的眼中,卻很有可能出效果。

也就是看起來很搞笑。

雖然飛絮心裡是做了這樣的盤算,但是這可不敢和各位大牌們講起,尤其是一臉嚴肅認真的古導,那就更不能招惹。

絕對不能讓她知道節目組的真實意圖!

一方面,這當然是為了瞞著古導以便於讓節目拍出效果,而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節目效果。

只有讓這些劇組人員都不知情,他們才能表現出自己的真實狀態,節目組這邊才能夠捕捉到更多的素材。

綜藝節目和電影電視不同,素材非常重要,這就好像一期平平常常的節目,看起來總時長不過二三十分鐘,但是真實的拍攝時長很有可能要長達一整天,甚至兩三天。

這就是素材的重要性,像是片場新鮮事這種小型節目,又沒有戶外的拍攝場景,也不需要做什麼活動,相對來講,拍攝的週期還可以把控一點。

時間上會節省一些。

比如那些室內競技型節目,還有那種大型的戶外運動型節目,別看呈現在觀眾面前的節目只是短短的一段,但實際上,也許那是人家拍了好幾天的素材堆砌到一起的。

就好像人類的真實生活,一天哪裡能發生那麼多有意思的事情,節目拍攝也是一樣。

即便有臺本擺在眼前,各種起承轉合也都給你安排好了,你藝人只要長一個腦子,稍稍有點智商就能夠表現出來。

但是,事情就是不能那麼湊巧。

有的時候,你拍上一整天,也是狀況頻出,根本就不能作為正片呈現。

這個時候怎麼辦?

當然就要派出剪輯這個好夥伴來幫忙了。

所以,很多時候,在綜藝節目當中,剪輯師的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妥妥的幕後英雄。

在拍攝效果不佳的情況下,導演和節目組會把拍攝週期延長,將好幾天拍攝好的樣片都一股腦的放到剪輯師的面前。

看看吧!

素材都在這裡了!

你就看著辦吧!

有梗否?

機智否?

是冷感紳士,還是糊塗小弟?

觀眾們在螢幕前看的津津有味,並且認為自己是窺探到了心愛藝人不為人知的臺下的另一面的時候,又豈知,那看似真實的表現,不過是另外一場戲而已。

而且,這部戲比正經的電影電視劇還要容易飾演。

它不需要情緒的積累沉澱,也不需要體會生活,只要能夠領會導演的意圖,掌握人設即可。

當然了,也有一些十足的蠢材,就算是給他臺本,什麼都準備好了,就差喂到他嘴裡了,他也依然表現不出原本的角色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