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到達大興城後,圍困住宮城,並沒有立即派兵攻打,此時他還需要藉助代王楊侑的名義控制整個關中地區,因此只是圍困,並且派人給楊侑送去密信,告知楊侑,願擁立代王楊侑登基,不傷害其性命。
楊侑收到李淵的信後,身邊已無可以商量之人,害怕的楊侑思考再三之後還是決定開啟宮門,迎接李淵,不開啟也沒有抵抗的能力了,李淵此時已經擁兵近二十萬,要是惹惱李淵下令強攻,不需半日即可攻破宮城。
隨著朱雀門開啟,驚懼的楊侑帶領宮城內的人迎接李淵,看見李淵龍行虎步的走了過來,楊侑連忙要躬身對李淵行禮,李淵上前扶住楊侑微笑著對楊侑 說道:“代王殿下不可如此,臣豈可受代王殿下之禮,我等起兵也是為了助代王殿下掃清寰宇,還天下一個安寧,今關中無人做主,臣等願擁代王即位為帝!”
楊侑也不敢反抗,此時的他已經沒有了反對的資本,只能被李淵的話架著。
“願擁代王即位!”後面計程車卒們此時也隨著李淵的話高喊。
楊侑被那些士兵的聲音嚇的渾身顫抖,對著李淵說道:“那一切聽唐國公安排。”
隨後李淵帶著楊侑進入宮城,將守衛都換成了自己可靠的人,原來的守衛都打散分配到其他營中,安排好一切的李淵,帶領麾下眾人在大興宮擁立楊侑為帝,是為隋恭帝,改元義寧,尊楊廣為太上皇。
隨後任命李淵為丞相,大都督內外諸軍事,錄尚書事,晉爵唐王。對李淵的封賞結束後,楊侑就被內侍領著退出了大興宮,隨後李淵以唐王身份統攝朝政。
李淵第一道命令是封李建成為唐王世子,協助李淵處理朝政。
第二道命令李淵封李世民為秦國公,仍為右路軍元帥,統帥右路軍。
第三道命令李淵封李元吉為齊國公,太原道行軍元帥,節制山西十五郡軍事。
裴寂、劉文靜等人也各有封賞,眾人歡欣雀躍,從起兵到現在攻下大興城,最初的四五萬人到現在手底下有二十萬精兵,總算取得階段性的勝利,只要守住潼關,他們進可攻退可守就立於不敗之地。
李淵原本想給夜無憂賜爵雁門郡公,夜無憂得知後來到丞相府請見李淵。
“無憂,你為何推辭郡公的爵位啊?是嫌我給你的爵位太低?”李淵打量著夜無憂,一臉笑容地看著夜無憂的臉。
“唐王,臣年紀尚且年輕,也沒有立下什麼大功勞,要是厚著臉皮接受了郡公的爵位,我怕以後把持不住自己,犯下不可饒恕的罪過,因此爵位低一點好,最好沒有爵位,我心裡也沒什麼負擔。”
夜無憂面對此刻的李淵可就不像在太原時候那麼隨意了,面對李淵一直盯著自己的眼神,夜無憂心理壓力還是很大的。
“你說的都是屁話,從晉陽開始,你跟隨世民幾乎每戰必先,殺王威,破宋老生,計賺金光門,率先攻破大興城,又是生擒陰世師。”李淵頓了一下,深深看了一眼夜無憂,又接著說:
“樁樁件件,哪樣不是大功?沒有你,這個過程不會這麼順利,別說郡公,給你個國公你也擔得起!”
夜無憂剛要說話推辭,李淵又接著說道:“我知道你心裡想什麼。你跟世民是結義兄弟,理應稱呼我伯父,但你從來跟我疏遠。你不願接受郡公的爵位,是不想離開世民的麾下吧?”
“你別急著反駁!你有大才,不論頭腦還是武功,都是上乘,但你心裡只認世民不認我這個唐王!”李淵有一些氣憤。
“唐王!我絕不是這個意思,也不敢。那時的結義也是秦國公一時戲言,臣不敢當真,只能奮勇爭先,以報秦國公知遇之恩。”夜無憂額頭冷汗都下來了,李淵這話說的有些誅心了。
“你不用緊張,我不會怪罪你,真要怪罪你也不會給你郡公爵位了。我是想讓你明白,家國天下,將來我們建立新朝,所有人都應該是新朝的臣,而不是某個人的臣!”李淵似是有些口渴,端起茶喝了一口接著說:
“我們為何而起兵?為的是推翻暴隋,為了天下太平!還為了恢復我漢人的榮光,不再受外族欺辱!這話不是說給你一個人聽的,也是說給其他人聽的,不要搞山頭拉幫結派,把心思都用在對外上。”
李淵半交心半警告似的話讓夜無憂如坐針氈,他沒那種想法,他只是不習慣聽從別人的命令,李世民跟他向來都不是命令的口吻,有事都是一副商量的語氣,也沒把他當做手下。
如果他接受了爵位,其他人再用點手段將他跟李世民分開,以後聽別人命令列事,夜無憂是不能接受的。
“臣會記住唐王說的話的,當初秦國公問過臣的志向是什麼,臣的回答是殺盡突厥,報仇雪恨!臣不會辜負自己,也不負唐王的期望。”夜無憂起身對著李淵一臉嚴肅的說道。
“算了,我也不強求你,既然你與世民意氣相投,那我也成人之美,希望你能記住今天說的話。”李淵則擺擺手,讓夜無憂坐著說話。
“既然你不願意接受郡公的爵位,那就縣侯吧,封地興平縣,食邑400戶。至於你的軍職,本來想讓你任左驍衛大將軍,那就領正四品上的忠武將軍散銜吧,實職你自己去和世民商量吧。”李淵略微思索了下,做了下改變,對夜無憂的官職爵位降了下來。
“謝過唐王。”夜無憂起身拜謝李淵。
“免啦!希望你牢記自己的志向,行了,沒事就退去吧。”李淵有點疲憊的對夜無憂擺了擺手。
夜無憂起身準備告退,李淵的目光不經意的看到了夜無憂腰間掛著的一枚玉佩。
“等等。”李淵喊住夜無憂。
“唐王還有什麼事囑咐?”夜無憂疑惑地問李淵。
“你腰間的玉佩給我看看,有些眼熟。”李淵說出了自己的目的。
夜無憂解下玉佩遞給李淵,這塊玉佩是師父青陽子在下山前送給自己的,看起來平平無奇,不知道為何會引起李淵的注意。
李淵拿起玉佩放在眼前仔細端詳,這玉佩他也有一塊,是自己父親傳給他的,當時父親李昞曾說,這種玉佩李昞的兄弟們都有一塊。李淵細細看了許久,將玉佩還給夜無憂。
“你這塊玉佩是從何而來?”李淵問夜無憂。
“這是師父在我藝成下山前贈予我的,唐王有何疑問嗎?”夜無憂摸不著頭腦,這不就普普通通的一塊玉佩嘛,李淵用得著如此慎重嗎?
“你師父是何人?”李淵繼續追問。
“家師道號青陽子,俗名李真。”夜無憂順口回答,等等,李真?李淵?師父不會與李淵有關係吧?
“你師父俗名真叫李真?”李淵迫切的問起來。
“我聽師父說過,我師兄也說過。”夜無憂肯定地回答。
“那你可知你師父來歷?”李淵急迫的追問。
“那倒沒有,師父並沒講他的來歷。”夜無憂表示自己也不知道師父的來歷。
“那你師父現在在哪裡?”李淵又是追問道。
“還在道觀,應該不會離開吧!唐王為何詢問這些?”夜無憂疑惑地問李淵。
“說來話長,這玉佩在我父親一輩的兄弟間每人都有一塊。如果你師父真叫李真的話,那就是我三叔,只是三叔當年隨祖父打仗,下落不明,之後以為三叔陣亡了,想不到三叔還活著。”李淵這才對夜無憂講了玉佩的來由。
夜無憂聽的目瞪口呆,沒想到師父居然還是李淵的三叔?那自己這輩分豈不是跟李淵一樣了?但自己又跟李世民結拜了,這一下不全亂了,李淵喊我兄弟,我喊李世民大哥?那不知道李世民會不會被李淵打死?
李淵隨即就安排了人手去道觀求證李真的訊息,想來要不了多久就可以驗證。
夜無憂告退之後就回到了自己住處,這半年來自己就沒消停過,不是在打仗就是去打仗的路上,總算可以先休息一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