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搶人的出現了
我在紅樓改氣數全本免費閱讀 最夜花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宛平縣知縣呂武源今年剛滿四十歲,乃是正經的丙亥科進士出身,當年就選入外班,授了七品平遙縣知縣,後因才幹優長,升任做了京師宛平縣知縣,正六品。
這京師的官兒說著體面,其實是個要命的差事。
京城的百姓有句歇後語,就叫“宛平城的知縣——一年一換”,可見這個官兒做得有多不牢靠。
首先,北京城皇城以外的範圍,從中軸線一分兩半,東邊歸大興縣管轄,西部由宛平縣管轄。
眾所周知,北京城“東富西貴”,西邊住著的王公貴族、高官大宦更多,個個都比六品宛平知縣級別高、來頭大。
宛平知縣簡直就像混在大象群裡的小耗子,在無數大腳丫子底下小心翼翼過日子,夾縫裡頭求生存,唯恐一個不小心得罪了誰,那就是一場無妄之災。
其次,作為京師的本地官兒,宛平知縣很多時候簡直就像個門房。
京官外出辦事,封疆大吏進京覲見皇帝,誰誰都要經過宛平縣的管轄地界,誰誰都得在此稍作先稍作歇息停留。
大官來了,可憐的宛平知縣就必須一盡東道地主之誼,親自迎來送往,親自設宴款待,並親自送上一筆銀兩。
因為人家的級別個個都比六品高,宛平知縣就只有叩頭跪拜送錢的份,當了磕頭孫子也罷了,還得真金白銀地往外掏錢。
京城裡的老百姓嘴也損,於是街面上就又有了“宛平城裡當知縣——跪著的差使”這句歇後語。
跪著就跪著吧,磕頭就磕頭吧,關鍵是得能保住腦袋才好磕頭啊。
問題就出在最要命的第三樣上,一個不小心,宛平知縣的腦袋就徹底搬家了。
宛平縣轄區內,有皇帝祭祀農神的先農壇,裡面除了有各種祭祀建築外,還有一塊麵積為一畝三分的“親耕田”,是皇帝老子的專用自留地。
每年農曆仲春亥日,皇帝都會親率百官,到先農壇祭祀先農神,之後在俱服殿更換親耕禮服,再到親耕田裡舉行親耕禮。
“親耕”禮表演畢後,皇帝還要端坐在觀耕臺上,觀看王公大臣們繼續耕作表演。
就這每年一回的祭祀活動,一來一回都是幾萬人的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宛平知縣要負責所有人員的安全和後勤保障,稍有一丁點兒的不慎,或者運氣差了那麼一丁點兒,那肯定就是吃不了兜著走的後果。
這還不算最要命的。
皇帝表演完一天的“親耕”之後,他就不管了,得由宛平知縣安排專人負責插秧、除草、灌溉、施肥,盡心盡力地伺候好這要了命的一畝三分地。
因為到了秋天,皇帝的親耕田收穫後,宛平知縣還要負責將穀物存放在神倉院,供京城的九壇八廟祭祀使用。
可問題是宛平知縣做不了老天爺的主,萬一有個旱了澇了、或是冰雹大風什麼的,皇帝親耕田的莊稼欠收了,你讓皇帝的臉面往哪兒擱?
這等時候,宛平知縣就只能自認倒黴,若只是被降級留用,那就已經是天恩浩蕩了。
.
但呂武源算是個運氣不錯的.
他在宛平縣已經兢兢業業地幹了一年半,基本上算是風平浪靜。就連年後他的頂頭上司宋知府換成了賈知府,呂武源也沒受到什麼影響。
呂武源自信是自己的老祖宗呂洞賓在天保佑,所以益發地篤信呂祖,不僅家裡供著呂祖像和呂祖牌位,連衙門裡也供著呂祖牌位,時時香火不斷。
可是今年四月十四呂祖誕的齋醮儀式上,忽然就燒出了斷頭香,可把呂武源嚇得不輕,一連三天跪在呂祖像前不斷念叨:
“……呂祖慈悲,降真指路,以善入世,不得行惡……孝敬父母,尊重師長,千辛萬苦,道心不改……三拜九叩,修道真心,乘鶴踏雲,駕返天宮……”
他提心吊膽地過了一百天,竟然都平安無事。
尤其最近,宛平城裡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連街面上的治安都好得出奇。
謝天謝地的呂武源又擺上香案,敬上供品,燒香跪拜了一日,感謝呂祖保佑自己躲過了一劫。
誰能想到!
這才過了幾天,就莫名其妙地大禍臨了頭!
.
今天不用給那些大官迎來送往,又不是三、六、九的“放告”日子,心情大好的呂武源正和幾個師爺坐在後堂喝著茶磕著瓜子,商量著中秋節給各位上峰送節禮的事情。
忽然就有人進來稟報,說是知府賈老爺家的下人興兒帶著訴狀,把一個唸書的老頭給綁來送官。
上司家的案子,呂武源不敢怠慢,趕忙叫人帶進來。
看了狀子,說是這個叫畢少恭、號山子野的老名士,坑了賈家蓋省親別院的工程款一百多萬兩。
呂武源捻鬚心道:
我的個呂祖親爺爺,被坑了一百多萬兩銀子啊,這賈家得多有錢啊!“賈不賈,白玉為堂金做馬”,真是名不虛傳啊。
呂武源接下狀子,當即親筆寫下受理批詞,交給刑名師爺正式立案。又命人將山子野押入大牢中的天字號重犯牢房,命專人嚴加看守,預備明日正式升堂審理。
這種案子又不是殺人放火,犯人又只是個唸書人,審理起來有什麼難度?
全沒當回事的呂武源沒想到,天黑之後,忽然有家人來報:
“外頭來了個人,說是老爺的表兄。”
呂武源還真有個遠房表兄,在京北販賣駱駝,只是數年沒見了,聞聽此言,忙道“快請進來”。
可進來的人,呂武源卻不認識,那人低聲說了句:
“我是忠順王府的長史官,此來有秘事。”
忠順王府的長史官是從四品,得,又是個呂武源的祖宗。
呂武源趕忙請那人上坐獻茶,那人也不客氣,大咧咧就坐了上首。
呂武源屏退下人,那人才道:
“我此來是奉王命而來,敢煩呂大人給幫個小忙,呂大人不會推辭哦?”
忠順王爺開了口,一個小小的知縣那還有個屁推辭?
呂武源趕忙賠笑起身道:
“不知王爺有何見諭,懇請大人宣明,下官遵諭照辦就是。”
那長史官板著臉道:
“山子野老先生乃是王爺十分看重之人,如今被人誣陷下獄,下官此來,就是要接回山子野老先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