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璉見驚擾美人,忙現身出來,施禮道:

“在下乃是金陵榮國府的賈璉,並非登徒浪子。”

妙玉冷然背轉身去:

“侯門公府,只會以貴勢壓人,俗中之俗。”

又向岫煙道:

“莫要理會這等俗人,濁臭逼人。”

.

濁臭逼人?

這怎麼上來就罵這麼難聽的話啊?

這妙玉是出家人嗎?怎麼這麼沒溜兒呢!

賈璉正要回嘴,一旁的邢岫煙卻彬彬有禮說道:

“原來是榮國府的璉二爺,咱們還有親,竟不是外人。

家父乃是尊府中大太太的長兄,小女子姓邢,名連雲,字岫煙。

可惜今日家父與家母都外出做客,未能相見。”說罷先向賈璉見了禮。

賈璉見邢岫煙舉止言談大方得體,也趕忙回了禮。

心中不由讚歎:

你看這姑娘,不光漂亮,還性格好,有教養。

別看這姑娘才十五、六歲的樣子,一眼可見,以後必定是個賢妻良母,誰把她娶回家算誰有福氣。

《紅樓夢》原書中對邢岫煙記述不多,只說她是邢夫人的侄女,一個出身寒門的窮小姐,但自尊自愛,不卑不亢。

邢岫煙在賈府借住的那段日子,邢夫人對她也很一般,除了忽視,就是算計。

連王熙鳳那麼能算計的,都看這妹子可憐,每個月也給她發二兩銀子的月錢。

可邢夫人呢,竟然要求邢岫煙從這二兩銀子裡再拿出一半去補貼這妹子的爹媽,還腆著臉告訴邢岫煙:‘你要使什麼,橫豎有你二姐姐的東西,能蹭著使也就完了。’

迎春手底下的刁僕又極善於欺負人,倒要邢岫煙拿錢給她們打酒買點心吃,逼得小姑娘沒辦法,只能在大冬天裡連棉衣都送進當鋪了。

後來薛姨媽看中了邢岫煙,讓王熙鳳去做媒,要讓薛蟠的堂弟薛蝌娶邢岫煙當媳婦。

據說薛蝌長得很是英俊,又有才學,又有品德,眾人都說他才跟薛寶釵是親姐弟似的,薛蟠倒像是撿來的。

等等,薛蝌像薛寶釵?

也那麼一肚子心眼、兩肋條算計的?

嘴裡說的比唱的還好聽,說每一句話、做每一件事背後都有一百個彎彎繞。

一想起寶釵,賈璉不免搖頭。

情商高,但太功利,跟薛寶釵那樣的女人在一起,男人會覺得從心裡累。

因為那種商賈之女,早已習慣了無時無刻在算計,算計怎麼樣才是對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

她的美麗,她的聰明,她的溫柔,她的寬宏,她的一切一切,都只是她經過精心算計之後的外在表現。

你看到的樣子,只是她想讓你看到的樣子。

可能和她過了一輩子的男人,也沒見過她真正的樣子。

.

岫煙哪知賈璉此時所想的已經跑題十萬八千里,向妙玉道:

“妙師父,這位璉二爺乃是我家親戚,必不是壞人的。”

妙玉也不轉身,只仍舊將一個纖瘦的背影對著賈璉,冷冷扔下一句:

“不是壞人,也是俗人。”

俗人?

俗你妹!

.

天近黃昏時分,賈璉一行人所乘的大船停靠到了吳門碼頭。

自打見了妙玉的那副孤高做派,賈璉一直心緒不佳,此時故地重遊,再次來到這姑蘇這“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也沒讓賈璉提起興趣。

日色漸暗,一層層粉紅蓮瓣似的晚霞,在裊裊炊煙中漸漸暗下來.

賈璉悶著頭走下船,迎面就有一個駝背老奴跪下磕頭:

“老奴林平安,伺候了林老爺家中三輩子主人,如今是在林家老宅看房子的。

老爺來信吩咐,說要請璉二爺到老宅中暫住。老奴算計著,璉二爺的船今日就該到姑蘇了,是以從上半晌就在此等候,不想,二爺到如今這早晚才到。

璉二爺一路風塵勞頓,委實是辛苦了。”

原來賈璉自揚州出發之前,林如海已經吩咐家人從旱路快馬趕到姑蘇,讓林家看守老宅的家人打掃安排,以便讓賈璉從水路到達姑蘇之時,便可直接接入老宅安置休息。

林平安如此周到,讓賈璉心生歉疚:

“我在路上耽擱了,有勞你多等了這許久。”

都是因為自己忽然要去蟠香寺看妙玉,結果讓這駝背老奴巴巴等了大半日,賈璉心中很有些過意不去。便說著話,從懷裡掏出一塊銀子,親自遞給林平安:

“這時節還有寒氣,拿去買杯酒吃,暖暖身子罷。”

林平安見賈璉做派不拿大,又一出手就是十兩銀子的賞錢,是以愈發恭敬。

請賈璉一眾人登上早已預備好的馬車,林平安在前帶路,直奔林家老宅。

三輛馬車,一輛坐著賈璉、茱萸和晴雯,剩下兩輛拉著行李,走在姑蘇的石板路上,碌碌的車聲響了一路。

一直到車停下來,有人來打車簾,賈璉才忽然發現不對勁:

靠!這一路也忒安靜了。

不管是茱萸,還是晴雯,都是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這不正常啊。

.

姑蘇知府府裡,也不正常。

時任姑蘇知府樹鬱,上任才只半年,就已經註定要被寫入本地史冊——由他而生的一句俗語,如今整個姑蘇滿大街都在說。

“一烙鐵燙平”,這句俗語用吳儂軟語說起來,十分好聽,所有姑蘇人都明白,這句俗語完美表達了“一步到位、一錘定音、絕不拖泥帶水”的意思。

其實這句“一烙鐵燙平”並不是樹知府說的,而是做的。

自打樹鬱樹知府來姑蘇上任之始,便高打“清明”牌,自稱“極善斷案”,號稱要“兇案必破”、“積案必破”。

剛開始,姑蘇人對此並不大相信,畢竟破案絕非易事,尤其是命案、疑難案,甚而還有懸而未決若干年的無頭案。

但樹知府竟然真的做到了。

僅僅半年,整個姑蘇城,所有大小案件以及歷史積壓案件,通通告破,無一遺漏。

一時間,姑蘇城裡所有的好人壞人,一聽說樹知府的大名,個個戰戰兢兢。

旁人覺得破案很難,但樹知府覺得很容易——只要鐵面無私。

當然,是說烙鐵鐵面無私。

因為樹知府堅信,善於斷案的關鍵,要靠善於使用烙鐵。

只要審案,先把用炭火燒紅的烙鐵擺在大堂上。將犯人押上堂來,拋開事實不談,拋開情由不問,先用燒紅的烙鐵判斷一下犯人的清白,好了,結案!

如此斷案如神的治理功績,很值得姑蘇人傳誦——“一烙鐵燙平”。

但今天,樹知府沒動烙鐵,而是一直在等訊息,直到有人來報:

“賈璉來蘇州,隨身帶的是兩個丫鬟,不是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