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原以為,考慮到平時建國對她和兒子的無微不至,他肯定會欣然接受這個要求。

畢竟這是頭一次主動提出,她並未預料他會反對。

李建國見到秦淮茹顯得有些失落,不禁笑了出來。”傻丫頭,我是說我們可以不增加人手在酒館,但我們能找到其他方式來照顧我們的孩子,比如建立一個幼兒園。”

秦淮茹聽到這話略顯迷茫,對幼兒園這個概念對她而言是個新鮮詞彙。

早在六十年代末,國家開始有了學前班——最初被稱為”紅小鬼班”

,主要目的是向入學前的小朋友傳播德育教育,待時代平息後再被改稱預科。

而”幼兒園”

的概念出現於更久以後,源於計劃生育政策推行的年份。

儘管如此,這個時代對幼兒園的需求不容置疑,但在創辦時必須考慮到園學費的問題。

如果不收費,可能會因為大家都捨不得花錢在孩子教育上而難以實行。

可若是收取費用,哪裡來聘請教師呢?指望院子裡的人做義工不太現實,即使她們賺錢不多,但每天仍有家務瑣事需要打理。

更何況平日還有其他靈活的方式幫助家裡經濟,如賈章氏做鞋底出售、馬大姐收集紙殼做手工。

無論收入多少,總比幼兒園裡零收入看管孩子好一些。

“建國哥,你要創辦的那個幼兒園,跟動物園有什麼區別呢?”

秦淮茹突發奇想問出這個問題。

李建國笑著解釋:“與動物園有所區別,幼兒園除了照管孩子們,還要教導他們知識,比如教拼音、數數,還能促進智力開發和個人自主性,類似早期的預科班。

咱院裡孩子越來越多,那些文化水平偏低的母親們,即便渴望教導好孩子也可能力有未逮,像馬姐那樣帶著工作的孩子,他們更需要一個幼兒園來幫他們照顧並教育。”

秦淮茹表示贊同:“你說得有道理,但要創辦這樣的幼兒園,肯定需要專業老師並且還得籌集建築費。

錢從哪兒來?”

“這暫時不必擔心,我明天去街道問問看,要是街道能支援,這個問題就能解決。”

李建國已經有了初步想法,但缺少社群的支援一切都是枉然。

首先,獲取土地及批准修建就得有街道部門的簽字。

次日下班後,李建國徑直走向街道辦事處。

主任鄭看著他,臉上笑容滿面起身:“建國,好久沒看到你來訪了,今次不會無事不登門吧?”

李建國同樣微笑著回答:

“確實有事兒,鄭主任,我過來找您是為了詢問一件事,希望得到您的建議——我想為我們街區內設立一座兒童幼兒園,為那些忙碌又需要分身無術的家庭提供一處讓孩子游玩和學習的空間。”

聽了他的請求,鄭主任思索良久。

這個主意的確很有意義,讓他眼睛發亮,滿腔興奮地說:

“建國,你的這個提議真是太妙了,不只是外面的其他人,就說我自己的鄰家吧,有不少家庭因為忙碌而無法分身照顧孩子,時常能看到五歲大的孩子領著兩三歲的弟弟在周圍晃悠,既不安全又浪費時間。”

“如果你說的那個幼兒園確實可以集中看護孩子們進行學習,那就真是大人和孩子都有收穫的大好事。”

看到主任鄭對此點頭認可,李建國覺得此事有望了。

接著他繼續說明:“主任,幼兒園這個主意我已有成型,現在還需街道的支援與配合。”

鄭主任直接問道:“你需要街道怎麼幫,儘管說。”

毫不掩飾,李建國直接列出了三項主要事項:首先是要有土地建造房屋,其次要街道協助宣傳,關於聘請教師的費用,他認為憑藉幼兒園自身的運營可能就能盈利。

按照一班四十個學生的預算,每個月每個學生三毛費用便是12塊錢,這對於聘請一位幼師已是足夠的了,因為這份工作無需辦公室,教育程度也無需高,付些報酬就自然有人肯做。

至於桌椅、房屋建造所需的開支,李建國打算透過其他方式籌款,如果實在不成,就算了。

反正李建國手裡充裕,現在已經積累了數萬元,完全沒有用盡之地。

聽罷李建國的需求後,鄭主任立即找到負責土地管理的官員,安排選定建園地點。

同時他讓李建國在蓋起幼兒園的同時,再透過工作人員逐一通知各社群宣傳幼兒園的訊息。

從街道辦離開後,李建國回到自家四合院,召集劉海中和閻埠貴。

“李老大找我們有何吩咐?”閻埠貴好奇地詢問,近段時間以來,除了偶爾舉辦的健康和勞動宣傳活動,李建國很少召喚他們。

劉海中則坐得直直的,一臉嚴肅地盯著李建國。

李建國將籌備建設幼兒園的想法和盤托出,尤其強調這是一個公益事業。

他自己雖然有足夠的財力單打獨鬥,但私人創辦與集體創辦的幼兒園屬性不同,會給人們不同的印象。

假如這是個人經營的幼兒園,即便無利可圖,也會有人質疑他是資本家。

畢竟許多人只看見入園費用而忽略了背後的運營成本和教師工資。

但如果以集體名義運營,這些問題就少了許多。

聞言,閻埠貴忍不住笑道:“老李你就別哄我們了,會虧本的生意你也做?”

在他眼裡,李建國是最有能力、智慧超群的人,他的商業之舉必定獲利。

然而,劉海中的觀點完全不同,他甕聲道:

“一大爺若是要辦幼兒園,那就帶上我。

劉老頭永遠追隨您的腳步。”

對於利潤的計算,劉海中毫無把握,但他明白李建國位高權重,值得他討好。

因此,他純粹出於支援而非為了賺錢,只是單純對李建國表現出忠誠。

李建國做出了決斷:“好吧,既然你們都這麼有熱情,我們就召開一次全院大會來討論,如果還有其他人想要加入,我們就以其所在的四合院集體名義創辦這所幼兒園。”

當夜,李建國就召集了整個院子的大聚會來進行決策。

會議上,李建國反覆強調這個幼兒園不是以盈利為目標的,但許多人依然選擇了信任和支援他,決定共同出資創辦。

於是,李建國請閻埠貴記錄每位出資者的份額,未來按比例分紅,儘管初衷並非賺錢,但他不想讓支援自己的人們蒙受損失。

緊接著,幼兒園的籌建工作正式啟動。

由李建國親自動手設計藍圖,並找了兩支施工隊一起動工。

位於小酒館附近的空間巨大,獲得足夠的批准允許建設不小的面積。

由於擔心最初送孩子的人不多,第一期工程只建造了六間房屋,其中包括教師宿舍和滿足各年齡段孩子需求的設施。

只花了不到一個月時間,主體結構便建好。

接下來,簡單的裝修工作進行得相當順利,刷牆鋪天花板,預計只需要一週便可完成。

利用這段時間,李建國利用街道的喇叭廣播招募啟蒙教師。

為減少開支,李建國暫定每月教師薪水為9元。

原本認為以這麼低的薪資會吸引的應聘者寥寥無幾,然而大喇叭廣播後的第一天就迎來百多人報名,李建國不得不立即精簡招聘條件:

1. 女性,年齡35歲以下;

2. 須富有愛心,擁有一定文化水平,最低高中學歷;

3. 善於與孩子們溝通,具備耐心且有育兒經驗,最好是擁有實際撫養孩子的經歷。

共列出九個招聘條件,要求應聘者必須滿足七項標準方能滿足資格。

儘管條件限制了一些人選,但還是湧來了眾多求職者。

李建國站在小酒館宿舍二樓視窗,望著求職隊伍如潮湧般長龍,感慨地說:“如果送孩子來的父母能有這樣多就好了。”

身旁的賈東旭忽然介面:“我認為,幼兒園開業的時候可能會來更多小朋友。

原因嘛……首先,家長們忙無暇照顧孩子時,能在幼兒園釋放這些空閒時間;其次,一些家長缺乏教育機會,把孩子送到這裡也能學到些知識;再者,幼兒園有更多的朋友可供玩耍,我就強烈贊同小棒梗上幼兒園呢。”

閻解成在一旁附和道:“那是自然的,師兄家中雙職工,有時間和經濟實力讓孩子進幼兒園,可我們街道的家庭大多無法做到你那樣。”

“你這話也有道理。”

賈東旭細細思索,自家不僅是雙職工,他還是個有頭銜的官員。

在他的所知範圍內,周邊的社群裡,家庭條件能做到像他們家這樣的並不多見。

師父幾人都望著樓下,賈東旭和閻解成立刻將腦袋湊到窗臺上探頭張望:“怎麼回事?吵起來了?”

李建國則一直注意 動靜:“有個姑娘似乎不合資格,被拒絕了還沒離開。”

兩人聽到這話,更是急匆匆下樓去檢視情況,他們的視角正巧能看到求職者長龍一樣的場景。

排在最前列的是個看上去十分嬌嫩的小姑娘。

此刻,她的臉頰鼓鼓的,正在與面試官閻埠貴激烈地爭論。

閻埠貴也同樣不甘示弱,展開激烈的反駁。

“哇,這個女孩挺有魄力的,小小年紀就敢於堅持自己的觀點。”

賈東旭嬉笑地看著這一幕,只是單純地旁觀著趣事。

而閻解成都靜靜地在一旁,默不作聲,像是沉浸在深深的思考之中。

“閻師傅,似乎老閻說得不太順口了。

我去樓下瞧瞧怎麼回事。”

發現情況不太對勁,李建國決定親自去樓下探個究竟。

閻解成都隨後跟上了,”師父,我和你一起去。”

賈東旭也興致勃勃地加入其中,一同下樓想要了解更多的細節,圍觀這熱鬧的局面。

他們三人迅速到了樓下,李建國馬上詢問,”老閻,發生了什麼事情?”

閻埠貴氣急敗壞地回答:“正好李總來了,這小女孩要把我的腦袋氣炸了。

這麼小的年紀就來面試幼兒老師,她是來關心孩子們呢,還是讓孩子們來關心她?”

小姑娘針鋒相對,”我15歲又怎麼樣?招聘資訊明確說了需要35歲以下的,但我沒超出這個範圍呀。

除去生育經驗和育兒經歷,其他各項條件我都達標了,為什麼不錄用我?”

她的話語充滿情感,明顯感到不公。

李建國和閻埠貴還未發表看法,這時閻解成介入,他說:“爸爸,如果這個女孩說的是實情,那就不是她的錯了。\"

確實我們要求35歲以下,並沒有強制限定16歲以上。

這似乎不對,對吧?”

聽著這話,閻埠貴怒火中燒,”哼!小子,你胳膊肘往外拐,是打算叛逆到哪去?”

小女孩見到有人為她發聲,氣勢也不輸分毫。”先生您這樣說可就有點強詞奪理了,不能因為大人講不過理,就想讓我們孩子也變得無理。

坦白說,如果學校讓你這樣的人做校長,估計家長們不會願意把孩子送到這兒來。”

閻埠貴氣得鬍鬚翹起:“呵,李總,你看這個機靈的小姑娘多強勢啊,我們還能接納她嗎?”

面對這樣的情況,閻埠貴已經瀕臨失控。

李建國沒有直接表態,反而問道:“你能告訴我你的名字嗎?”

“我是餘莉。”

小姑娘抬起頭,自豪地回答。

這一剎那,聽到這個名字的李建國略顯驚訝——自己竟面試到未來的兒媳婦!

如今15歲的餘莉已經表現出了堅韌不摧的性格。

初次見面,便讓未來的公公顏面大失,也不清楚將來她還能否跨入這個家的大門。

但是,李建國透過剛剛的互動,感覺閻解成與她可能會很投緣。

思緒之間,他不禁陷入了深思。

“老閻,既然規則是我們制定的,那麼我們就不能隨意違背。

我提議,先把這小姑娘留著,從下一個開始,我們只需調整第一條規則即可。”

“老李,他才十五歲,懂得什麼呢?”閻埠貴嘟囔著表達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