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城中,百萬大軍集結,這一次光是總兵級別的就調動了八百位,再加上太師聞仲,大商顯然對北海袁福通看的很重,不然也不會有這樣的陣容。

當年徵北戎和東夷時候的陣容也不過如此。

不過想想也是,大商八百鎮諸侯雖然各有異心,但還沒有一個明面上造反的人,就連西岐和冀洲都是面上過得去。

袁福通造反,徹底撕下了最後的遮羞布,若是商帝朝不予以重懲,必定會引動社稷動盪,到時候可就是八百鎮諸侯共同造反了。

“老師,袁福通朕沒有放在心上,你這一去必定勢如破竹,可輕鬆平定北海叛亂。”

“真正令我難以放心的卻是冀洲鎮北王蘇昊,此人已成我大商心腹大患,無論是先王還是朕都錯看了他。”

聞仲點了點頭,別說是帝乙和帝辛,就是他自己都看錯了蘇昊,誰能想到當年孤身入朝歌的毛頭小子,現在已經成長到這個地步。

可如今他卻是左右為難,他比帝辛更清楚蘇昊勢力的可怕,蘇昊殺長耳,孤身入金鰲島的事情他已經全部知道。

本來以為蘇昊會走不出金鰲島,可最終不但沒有事情,反而還收穫了截教一些弟子的心,師祖他老人家更是講道兩百年。

當真是偏愛!

“陛下,對於鎮北王蘇昊可緩不可急,一旦激起戰爭,若是不能在短時間內解決,後果不堪設想。”

帝辛的臉色陰沉無比,這件事情他也知道,但現在他感覺蘇昊比西岐還有威脅,若是在放任下去,覆滅殷商者,蘇昊也。

“老師,您此去北海路過冀洲,我想讓你辦一件事情,那就是在平定北海叛亂的時候,清除蘇昊在兗洲的勢力。”

說到這裡的時候帝辛的臉色陰沉無比,聲音冰冷的再次說道:“如果事不可為,可以剷除北伯侯勢力,以雷霆之勢平定北方兩百鎮諸侯。”

“崇應彪那個廢物現在已經沒有一點價值了,他不但不能起到阻止作用,反而還在助長冀洲勢力,朕懷疑他已經叛變了我大商。”

聞仲驚訝道:“什麼?這怎麼可能?”

“崇侯虎可是被蘇昊所殺,他身為人子怎麼可能不仇恨,反而去投靠對方,陛下是不是多慮了?”

聞仲怎麼也想不明白,只認為這是帝辛想殺蘇昊想瘋了,不然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帝辛卻是轉過身,目光看向北方,緩緩說道:“老師你有天眼在身,可辨忠奸善惡,卻識不得人心,畢竟人心複雜。”

“崇侯虎雖然死在蘇昊手中,但崇應彪卻是最大的受益人,一舉成為北伯侯,地位尊貴,再加上日益強大的冀洲和蘇昊,讓他無力反抗。”

“他會從心底裡佩服蘇昊,然後那種無力感會讓他去臣服,這就是人心,這就是弱者的想法。”

“冀洲勢力蔓延到兗洲,佔據了四分之一的地盤,若說崇應彪不是蘇昊的對手,朕信!”

“可要是說統領北方諸侯的北伯侯打不過一個新型勢力,朕不信。”

“最關鍵的是崇應彪不僅僅向朝歌求援,還向蘇昊求援,他為什麼這麼做?”

聞仲大為震驚,他實在不明白這種想法,但既然帝辛說了,他就會去做。

“老臣遵旨!”

……

浩浩蕩蕩的殷商大軍從朝歌出發,人道之力逐漸蔓延到北方。

而此時的鎮北王府中,所有人都被蘇護的計謀所震驚,他們覺得自己已經夠狠了,卻沒想到這傢伙更狠,居然想把大商的擎天柱留在北方。

這件事情若是真的辦成了,殷商的確會元氣大傷,但接下來面對的就是整個帝朝怒火,兩敗俱傷矣。

“聞仲不能死。”

“最起碼現在不能死!”

蘇昊看向下方眾人說道:“殺死聞仲對我們百害而無一利,他不僅僅是殷商太師,還是截教三代親傳弟子,在截教內部好友甚多,一旦死亡,我等的路更加艱難。”

蘇護嘆息一聲,這一點他沒有想到,畢竟他很少考慮帝朝之外的事情。

“不過蘇卿所言的確是良言,但只能在以後實行,現在我們要做的是在這場戰爭中獲取最大的利潤。”

“或許你們會以為這場戰爭會很快結束,但本座要告訴你們的是,這場戰爭沒有你們想象中的簡單,他會將殷商精銳部隊拖在北海。”

“這場戰爭更會打垮殷商帝朝的尊嚴,為商帝朝的覆滅吹響號角。”

話音落下,所有人交頭接耳,都想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

蘇昊輕輕一笑道:“你們只需要知道,北海袁福通造反,背後有人支援,不要說商帝朝,就算是我們一起上,也很難在短時間內獲勝。”

“這是一場註定漫長的戰爭!”

如果是前世,蘇昊自然不知道袁福通背後的是誰,可這一世他卻很清楚。

袁福通背後站著的是巫族,而且還是和有聖人支援的巫族。

不,也不能單純的說是巫族,應該說是有巫族血脈的人族。

為王先驅,蘇昊沒想到如今的巫族也會取捨,也會合作,放下了曾經那一顆高傲的心。

“眾將聽令!”

“在。”

“令上將王善率六十萬大軍配合大商太師聞仲進攻北海,大軍分三次進攻,梯次配合,實戰練兵。”

“遵旨!”

“令上將張奎率領三十萬大軍伺機而動,北海戰爭結束之日,盡取北方之地,興兵伐商!”

“遵旨!”

“爾等互相配合,完成此次任務,榮華富貴,大道正途,本座與爾等共享。”

……

大軍浩浩蕩蕩,一場曠世大戰就此開始,殷商和北海袁福通的戰爭逐漸進入焦灼狀態。

隨著時間持久,所有人都認識到這場的不平凡,在開戰三年之後,聞仲只是收取了北方兩三城,但是所付出的代價卻非常大。

幾乎每一天都有上萬人死在戰場之上,每一座城池之下盡是白骨。

也就是在這一年,朝歌新增大軍八十萬,另外從各方諸侯處強行徵兵五十萬,合計一百三十萬,奔赴戰場。

但是這場戰爭依然沒有結束!

袁福通的手下彷彿無窮無盡,在關鍵時刻總有大軍支援,能人異士數不勝數。

但雙方一直遵守一個契約,那就是除雙方主帥之外,金仙境界之上者,不參戰!

這個規矩是在戰爭辦法七年之後才定下的,因為在第七年的時候,殷商不堪重負,從火雲洞調兵,數萬大軍,數十大羅金仙出擊。

可最終結果卻差強人意,因為袁福通的陣營之中,也走出了數十位大羅金仙。

那一戰,北海沸騰,北風席捲九洲!

殷商在火雲洞的底蘊消耗一半,帝辛無奈之下撤兵。

但是戰爭依然沒有結束!

北海戰場已經成了殷商大軍的歸墟之地,一直負責進攻的聞仲也停下了腳步,開始佈陣防守。

袁福通也沒有再攻擊,但卻做了一個逆天舉動,建制稱王!

這是帝辛也無法忍受的一件事情,這個時候不論能不能打,也都必須打,而且還得打贏,否則他人王的正統性將不再是唯一。

戰爭爆發的十年之後,雙方都已經陷入了疲憊期,就連一直堅守的袁福通也彷彿支撐不住了。

第十一年,聞仲率領大軍收回兗洲丟失之地。

第十二年,聞仲和袁福通決戰於北方天利城,這一戰殷商盡起百萬大軍,可最終結果卻是損兵折將。

因為在天利城中,袁福通佈下地煞大陣,最後引動大陣,以同歸於盡的打法讓雙方又回到了原點。

訊息傳回朝歌,帝辛暴怒,再起三十萬大軍,強制從四大伯侯中調兵七十萬,再次進攻滅殺袁福通。

也是在這一年,東夷再次叛亂,率領大軍強攻殷商東方之地,東伯候親赴前線抵擋,東方諸侯不再向殷商支援一兵一卒。

同年,鬼方叛亂,起百萬大軍進攻西岐,姬昌率領大軍抵擋,以無力支援為藉口,不再向殷商提供幫助。

南方叛亂……

帝辛繼位的第兩百七十七年,整個九洲都在戰火之中。

也就是在這一年,洪荒天地間的量劫之氣蔓延到每一個角落,崑崙山之上,有一道金榜橫空,天地間隕落的真靈時不時的進入其中。

洪荒的發展彷彿被人按下了快進鍵,無數的戰火在這幾年中爆發,洪荒四方到處都是爭鬥,上到勢力,下到個人。

也是在這一年,各方勢力紛紛下場!

北方大陸之中,金烏橫空,豎起妖族大旗,稱妖庭,召各方大妖、妖王、妖神,意圖反天。

北海之中,一杆黑旗遮天蔽日,北冥妖族齊出,快速佔領了一半北海之地,龍族死傷無數。

血海之中,阿修羅大軍盡起,進攻幽冥,祖巫玄冥率領大巫抵擋,又有西方教深入幽冥,幫助幽冥抵擋阿修羅大軍。

天界之中,昊天封閉四門,建昇仙臺,從諸天萬界之中挑選天兵天將,奮發圖強。

南方和東方大陸之中,各方大神通和大能者紛紛出山,建立道場,開宗立派。

一場浩蕩量劫即將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