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宮宴上皇帝果然如溫惠所說,提到了姜硯。在得知其中原因後,皇帝便把世子之位給了姜巖。

其實關於姜硯身世這件事侯府的人並沒有大肆聲張,連把他從族譜裡除名也都是私下悄悄就行,這麼一提起眾人才知道。

於是正月裡他們到喬府拜年時,孫氏還拉著侯夫人低聲說:“這下好了,小巖成了世子,你得償所願了。”

侯夫人面色有些許尷尬。

孫氏覺得不對勁:“怎麼?你不是一直都想讓小巖繼了這個位置嗎?”

侯夫人嘆口氣:“我原確實是這麼想的,但現在反倒覺得對不住小硯,正想著給他相看親事呢,卻鬧出這樣的事情。”

孫氏意外。

侯夫人慾言又止,最後只擺了擺手:“罷了不提了,總歸已經過去。”

“雙雙,雙雙?”兩人正說著話,喬老太太忽然喊了聲侯夫人。

侯夫人看去,只見喬老太太藹笑道:“笙笙和羨羨兩人過了年都是十七了,往常姑娘家這個年紀至少已經定親……我怕你嫌我嘮叨也沒多問,你有什麼打算嗎?”

侯夫人提起這個更是唉聲嘆氣:“原先確實相看了一戶人家,沒成,便沒給你們說。”

喬老太太問:“是哪家的哥兒?”

“既沒成便不提了,我也頭疼,娘有什麼好的人選沒有?”

喬老太太看了喬老太爺一眼,然後才說:“我們前兒確實商量起了一件事……小織也是十七,你說紓兒恰巧又剛和離,這個節骨眼上,我們真是看誰都不放心。”

其實喬家人原也想著姜硯其實是個不錯的人選,不說別的,就說侯夫人作為喬織的親姑母,怎麼著也會護著她一點。

只是沒來得及商議,便又得知了姜硯的身世有問題。

喬老太太道:“我們的意思是,小織這個脾氣性格到哪裡都要受委屈,那還不如就留在家裡呢?若有家世清白的哥兒,便給她招回來做女婿,總比嫁到別人家去看別人眼色要好。”

侯夫人訝然,看向陳氏。

陳氏抿了口茶水沒說話。

她當然是不樂意的,喬織上頭又不是沒兄長,怎麼要她一個女孩子招婿?

但她拗不過喬織,又有喬老太爺和喬老太太這兩個長輩拍板了……陳氏也不想做女兒心中那個惡人。

又聽喬老太太繼續說:“更何況說實在的,我們看自己的孩子總是比旁人強些,要我說,哪家的哥兒都配不上小織。”

原來還以為江家家風清正,有四十無子方可納妾的規矩,看起來也算個好的去處。結果江家的哥兒又太過不懂事了些。

“所以我說你也一樣,本來膝下就小巖一個哥兒,若是有合適的,招做女婿也未嘗不可。”

“不要家世多麼好,只要人品端正,家裡清白乾淨。”

侯夫人覺得這個提議不靠譜,但也沒多反駁什麼。

她們在這裡討論府裡姑娘的婚事,那邊喬織也拉著姜笙神神秘秘宣佈:“我要告訴你一件大事。”

她擲地有聲:“我不嫁人了!”

什麼意思?

姜笙第一個反應就是喬織和江雲升的婚事黃了。

又聽喬織說:“祖父祖母我爹孃他們都同意了,有了姐姐的事在前頭,他們一致覺得我們家又不是養不起我,還不如讓我在家裡。”

喬織忽然羞澀起來:“不過,我也不想一直在家等著父兄養活。”

她小聲說:“所以我決定,我要自己寫話本,我要把我筆下的故事講給很多很多人聽。”

姜笙摸了摸鼻子。

如果是從別人口中得知這件事情,她可能會覺得喬織被人穿了。

喬織猶豫了一下,才扭扭捏捏從身後把一本冊子拿出來,雙眼緊閉一鼓作氣凜然說:“諾,給你看!”

“這是我寫了好久的,先說好,不許笑我,也不許打擊我。”

姜笙便接過來仔細翻看,這一瞧,倒是比她之前在書鋪買的話本要有意思的多。

一個很短並略有些溫馨的故事,跳出了陳舊的才子佳人的套路,語言細膩,即便是常見的場景也被喬織描述的頗為有趣。

看到末尾時,姜笙覺得自己遺漏了什麼,又重新翻回去。

喬織見她許久未語,眸色認真,心裡便沒底起來。這是她第一次把自己寫的話本拿給別人看,連母親都沒有看過呢。

又過了一會兒,喬織忍不住打斷她,小心翼翼問:“怎麼樣?”

姜笙這才合上話本,毫不吝嗇誇讚:“題材新穎,引人入勝。”

喬織鬆一口氣:“那你一直不說話,嚇死我了。”

她還以為是自己寫得差,姜笙卻不好意思說呢。

姜笙盈盈笑道:“你現在準備怎麼辦?把故事賣給書肆?”

“我還沒想好呢。”喬織擰著臉。

她不想立馬就把這件事情告訴家裡人,她想等自己做出一點成績後再說。

“而且這個故事太短啦,等我寫一個長一點的。”

姜笙想到裴洛書,忽然有一個主意:“開個書肆怎麼樣?”

喬織指指話本,又指指她自己:“我?開書肆?就這麼幾本話本?”

“不一定只是賣話本,也不一定只你一人寫。”姜笙計劃著,“你瞧外頭,女子們的營生頂多依靠賣些繡品送去繡莊,或是銀樓布裝等地方倒有招女工,其他崗位——譬如酒樓、茶館等地掌櫃小二們都是男子,官場上也只有男子當官……所以女子為‘嫁’,是依附。”

即便家世如喬紓,和離也要步步小心考慮,因為她缺乏謀生的能力。

家裡長輩在時還算安穩,但幾十年後的小輩們是否會輕視這個本來早該嫁出去的姑姑,一切到現在都還是未知。

姜笙說:“若開個書肆,她們不用拋頭露面就能掙點小用錢,厲害些的甚至能靠這個立足,當然,這只是針對識得字、有些文化底子在身的姑娘,但我們暫時能做的只有這些了。”

“也不一定只收話本和賣書,還可以做成一側買書,一側供人看書,只要交幾個銅……這樣那些買不起書的人能看到自己想看的書,我們也能從中獲取利潤,只要看書的群體基數夠大,利潤還是很可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