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山自然保護區。

作為規劃建設的第一個“人與自然”保育區,這裡建設有完備的保育,保護,反盜獵系統,關於柏山自然保護區的現狀,這裡毫無疑問是目前全世界動物保護安全度最為全面的地方。

“目前整個柏山自然保護區範圍內的生物數量已經被調查的很清楚了。”

“一級保護動植物門類和二級,三級動植物門類都在這裡了,前面一段時間我們嘗試著往保護區裡面釋放了一批稍微處於食物鏈底端的生物,用來填補整個保護區裡面的食物鏈空白。”

“以我們監控的情況來看,這些被釋放進入叢林之中的動物,存活情況比我們預想的要好很多,經過野性恢復籠的鍛鍊過後,那些動物被放在山上,迅速的適應了野外的生存環境。”

“我們僅僅只是釋放了一批,大概各類中小型食草和小型雜食性動物1500只。”

“對整個地區的生態鏈彌補作用,肉眼可見的提高了很多。”

“相信,在刻意的控制之下,這個地方的生態鏈很快就能滿足多種生物在此生存的需求。”

柏山自然保護區的負責人臉上帶著明顯的滿意之色,柏山自然保育基地在過去這一段時間產生了相當大的變化。

首先是面積,之前的保護區域僅有1平方公里,對於致遠科技的裝置來說,這點面積並不能完全發揮裝置的能力。

甚至可以說小之又小。

所以在得到上層同意,經過擴張過後,面積已經擴大到了27.7平方公里,已經基本把整個柏山區域都給覆蓋了起來。

之前建設的林中生態走廊已經建設完成了近80%,整個走廊全長23.4km,和最開始的規劃案出入不大。

然後整個區域之內規劃有6個野生動物保育區,總面積1.4平方公里,分別是大型食肉/食草,中型食肉/食草,小型食肉/食草。

這六個區域分佈在自然保護區的邊緣,而它們的中心就是真正的自然保護區。

保育區本身就是一個小型的活動區域,任何進入或者出去的動物,都需要經過保育區,然後才會放入中心保護區裡面,進行泛野外觀測。

同時,一旦保護區內的野生動物開始進入繁育期,對於繁育難度相對較大的動物,就會將其捕捉,然後放到保育區裡面進行人工干預性繁殖。

等到繁育成功過後,再將其放入野外。

保育區就是整個保護區的絕對生物保障,無論出現什麼情況,保育區都能在第一時間發揮作用。

柏山自然保護區在剛剛發出訊息準備建設的時候,聲名大噪,關注柏山自然保護區的人不計其數,但是隨著時間過去,再加上柏山自然保護區遲遲沒有新的訊息釋出。

所以這個保護區迅速的“泯然眾人矣”。

但李文秋隨著何致遠來到這裡,才發現這個之前吵的沸沸揚揚的柏山自然保護區專案比想象之中的還要驚人。

柏山區只不過是單慶下面的一個直轄區,像這樣的區,在整個單慶還有二十幾個,相比之下,柏山在裡面算不了什麼。

而且想要來到柏山都是一件相對不容易的事,飛機轉高鐵,然後高鐵轉高速,麻煩當然麻煩,但是柏山區的變化也是要看到的。

尤其是柏山自然保護區的周圍,設施建設速度堪稱極致,雖然這邊還沒有多少人,但是基礎的設施建設都已經完成的差不多了。

高樓平地起,甚至可以想象,如果不是保護基地限制範圍7km不允許做任何開發建設。

那麼樓房直接修到保護區門口都有可能,同樣,透過柏山保護區的外圍狀況,也能夠知道保護區會發生哪些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是致遠科技投入最大的動物保育基地,外圍的基地佔地面積就已經達到了30萬平,那一系列的裝置更是讓人驚歎。

保育區李文秋剛剛已經看過了,保育區實際上就是一個個分開的鐵絲囚籠,在這些籠子裡面有相當一部分已經投入了使用。

籠內面積廣闊,李文秋看到了很多之前從未見過的生物,無論是鹿,還是一些看起來應該叫做“小鹿”的東西,又或者是野豬,甚至還有野狼,狐狸...

那些生物似乎已經在保育區裡面生活的比想象之中的要好非常多。

甚至在其中還有明顯的築巢行為。

不可思議。

保育區的面積巨大,而且那些動物對於外界的聲音和動作似乎並不感興趣,依舊只是懶洋洋的趴在山丘上。

或者各做各的,完全不把人類放在心上,李文秋滿臉新奇的看著柏山自然保護區,她確實沒見過這樣的畫面。

今天在這裡看到的一切都是全新的。

看著手上的柏山自然保護區生物管理檔案。

厚厚的本書,翻開過後。

映入眼簾的第一頁就是一排猛獸。

“印支豹,別稱西南豹,金錢豹,為豹亞科大型肉食性...”

“印支虎,別稱西南虎,是國內目前體型相對較小的大型貓科動物之一...”

“灰狼...”

看著名錄上面的介紹,李文秋抬頭仰望了一眼遠處的大山,柏山鬱鬱蔥蔥,一望無盡,在這樣的大山裡面,生活著這樣的猛獸似乎也很正常。

“何老闆一直以來,致力於建設的人與自然動物保育區,其主體結構就是這個了嗎?”

李文秋看著眼前的“叢林走廊”通道,露出好奇之色,隨後問道。

“是!”

何致遠肯定的答覆。

“但還不是全部。”

“之前環道走廊的應對面積,僅僅只是柏山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但保護區的面積相比之前已經擴大了很多。”

“後面,叢林走廊的長度會繼續擴張。”

“嗯...確實,從任何角度來說,這都是一個非常新奇的商業專案。”

李文秋肯定道,新奇是新奇。

當一個商業專案能不能成功建設起來,是要考慮多方面問題的。

叢林走廊比想象之中的要安靜且平穩,整個走廊就如同橫貫在整個叢林之中一隻巨大的毛蟲。

但卻顯得非常合理,整個通道足夠容納6個人並排行走。

可能唯一的問題就是這個通道走廊並不是開放式的,目前,這個走廊是全封閉的,僅僅只有一部分是半開放式的觀察窗。

人與自然保護區最大的問題就在於。

如何保證遊客的安全,如何保證動物的安全。

如果保護區對外開放,那麼一定會吸引很多人前來,能夠吸引很多人,當然是商業專案上的成功。

但對於動物而言,太多的人會嚴重影響到它們的生存環境,人太多就會導致遊客的素質參差不齊。

全封閉當然有很多缺點,但同樣也能夠提供便利,現在還並不是柏山自然保護區正式開放的時候,這裡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只是基礎設施已經建設的差不多了,但是配套的東西都還沒有。

何致遠讓李文秋過來,也就是為了商業配套上面的事情,這是一個長度達到二十多公里的走廊,在不允許車輛進入的情況下。

想要用雙腿走完這20多km,無疑是一種挑戰,並且以後在新的建設之中,徒步壓力還會更大。

所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同時也是進一步提高整個保護區的可開發商業潛力。

這就需要在保護區的外圍,或者是直接在走廊之中建設商業部分,尤其是食宿部分,幾乎是整個地區進行商業開發中最重要的部分。

因為這裡終究還是保護區,沒有辦法在這裡開發更多的娛樂專案,尤其是那種具有一定刺激性活動的娛樂專案更是不可能。

自然觀賞,然後離開,最多休息住宿一段時間,就結束了。

何致遠和李文秋在通道之中沒有前進太長時間,就來到了第一個眺望平臺,眺望平臺面積有足有300平,這個平臺在規劃之中是會建設起提供休息和小商品購買以及風景觀光作用的。

這裡僅僅只是整個線路最為低矮的一個觀光點,風景僅僅只是能夠看到一些“精緻”的眉目。

從這個方向看過去,能夠眺望到柏山的一部分。

李文秋頗有興趣的看著旁邊的地圖,這條20多km長的走廊,上面已經標記了很多個觀光節點,但顯然這裡並不是觀光最完美的地方。

觀光最完美的地方,距離這裡還有足足十幾公里,何致遠和李文秋當然不會走完,僅僅只是走了大概5km左右的距離,然後站在平臺上看著下面的風景。

這裡已經基本到了柏山保護區的內部,那種遠離城市的安寧以及自然空氣帶來的清新感。

讓人心曠神怡。

目前平臺都還沒有進行封閉化處理,所以一路上能夠在讓旁邊看見眾多的動物行走過後留下的痕跡。

遠處的叢林之中,還能看見一些之前只有在名錄上才能看到的珍貴保護動物。

李文秋確實對這些東西很有興趣。

“但我也必須說明。”

“就以目前的情況來講,這裡作為一個參觀休息的地方,只是讓公眾能夠更多的感受到這個地方的與眾不同。”

“那我覺得還是可以的。”

“但如果是想讓這個地方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一個標誌性的,人與自然保護和觀賞場所,那現在的情況只能說。”

“保護有餘,而觀賞嚴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