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遠新區新的拆遷補償辦法對外公佈以後,關於致遠新區的拆遷補償辦法就算是正式的確定了下來。

以後就算是有一些改變,也只會在這五條權益資產進行一些小修小補。

而不會進行大改了,舊容縣所有的居民現在就可以開始準備進行搬遷工作了。

在基本解決搬遷問題過後。

致遠新區就還有兩個問題,組合起來也可以算是一個問題,那就是致遠新區除了商業,高科技產業與住宅區建設的問題。

那接下來的區域就是行政管理以及城市公共規劃建設,包括之前已經定在規劃案中那個面積巨大的生態公園。

那是城市生態管理方面的集中體現,自然不能簡單對待。

這段時間,譚軍可沒有累到,譚軍在城市建設方面就是個半吊子,他自己是不懂城市建設問題的,但是關於城市管理的問題,他稍微還是懂那麼一些的。

不過真正建設上的問題,都是致遠新區其他各部門的負責人解決的,然後統一進行彙報,由高層和何致遠進行審批過後,然後再進行建設。

致遠新區現在人口不多,建設速度很快,何致遠到致遠基地的時候,周邊除了一條鄉鎮道路進行連通,什麼都沒有。

除了致遠科技的基地,就是遠處正在建設“兩點兩線”專案之中鐵路運輸線和地下汙水運輸管路專案。

鐵路鋪設完成並且正式通車以後,這裡的垃圾處理中心和汙水處理中心才會正式啟用。

而這兩件事情的關鍵點就在旁邊的致遠基地,這是一座佔地面積高達300萬平的高等基地,距離建設完成也僅有兩個月不到的時間。

平地起高樓,三座垃圾處理高等模組和一座水資源淡水處理模組,垃圾處理模組提出建設的時間更快。

但由於建設基地模板和模組時間不對等的緣故,即便兩個東西同時開始建設,也會先進行一段時間的模板建設,然後再建設模組。

而模板建設一個月後,模組才開始建設,也就是說目前三個垃圾處理模組和淡水處理模組的專案才剛剛開始。

但已經初具規模。

巨大的基地建築框架已經出來了,相比較之前的方塊體模組,這一次的模組呈現出了明顯的“六面體”蜂巢結構,目測高度可達約60m。

為目前高度最高的基地。

四座基地模組附帶800名綜合維護人員,關於比群星級和生物之心更加強勁的汙染處理裝置已經指日可待!

何致遠在離開致遠科技基地過後,繼續在致遠新區逛了幾天,蒐集一些內容並給出一些成書的建設方案過後離開了致遠新區。

致遠新區目前是什麼東西都有,但所有的東西都還要等待時間的檢驗才行。

但目前最好的變化,就是周邊的眾多地區已經在開始圍繞著致遠新區開始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了。

離開致遠新區,在飛機上,何致遠感受著影響力成就係統的影響力資料增長。

目前影響力已經來到了21.2億,每天的影響力,增長速度大概在100萬左右。

按照這個速度,完成35億成就,大約需要4年。

這個增長速度聽起來一點都不快,但之前每天影響力的增長速度不過區區十幾萬。

看了一眼如今在各海內外各個平臺上的訊息,對於自己成為大夏體育特殊顧問的訊息。

還是嘲笑更多。

尤其是之前他踢球的那段影片都已經火到海外去了,甚至熱度還相當高,不過大概看了一眼,幾乎沒什麼人說好話。

嘲笑守門技術差到沒眼看的人數不勝數,甚至還有相當一群人拿這個影片來拍影片嘲諷。

何致遠當然不會在意這些內容,這些增長的內容都會成為影響力成就的動力。

看來做除了生態建設以外的東西,內容還是有用的。

何致遠放下手機。

等待飛機降落。

一個多小時過後,飛機在榮海機場降落。

李文秋過來接機,不禁笑著說道:

“何老闆這一下子可是給了這個大夏一個大大的驚喜啊,如果不是官方公佈了這個訊息,我想即便是有心之人知道事情結果,然後傳播出來,應該都沒有多少人會相信吧?”

何致遠笑了一下,聳聳肩。

“對我自己來說,在沒有聽到訊息之前, 我自己都不相信。”

李文秋笑笑。

“我相信。”

……

致遠科技研究院,何致遠回到致遠科技,最在意的還是致遠科技研究院的訊息。

聽說【無軌磁懸浮】,【高壓通電機車】以及【光熱自發電】三個技術都已經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就。

尤其是【無軌磁懸浮】。

研究院目前的負責人,名字叫做羅志輝,已然是知天命之年,作為技術方面的超級大拿,羅先生目前參與的專案就是【光熱自發電】,但其實,三個專案各自都有一個負責人,總負責人只是負責在整體的研究進行一定的協調。

而並不參與另外兩個專案的研發工作。

“何先生。”

“你來了。”

“羅先生。”

何致遠對這位技術大拿還是很尊敬的。羅志輝雖然已是知天命之年,但還不至於垂垂老矣。

腳步穩健,神態中和。

羅志輝對何致遠同樣尊敬,身份地位全都擺在這裡。

“目前,無軌懸浮列車的研究進度是最快的,以目前的情況來看,進度已經差不多到了30%。”

“堪稱神速。”

“甚至不出意外,明年上半年就能拿出實際的測試產品出來。”

羅志輝說著,但很明顯他自己說話的語氣之中都帶著濃烈的不可思議之情,致遠科技研究院從開始建設到現在,中間僅僅只是過去了兩個月時間。

甚至距離兩個月都還有一段時間的距離。

當然,進度這麼快,當然可以認為是致遠科技原來技術提供的理論支援帶來了巨大的作用。

但這個速度依舊讓人吃驚。

何致遠知道無軌懸浮列技術,這是從海水汙染裝置,如電離器,交換平臺,高束平臺技術上拿出來的理論。

電離器,交換,高束平臺能夠一種完全不符合物理學原理的形式,在風浪巨大,甚至是颱風之中屹立,巍峨不倒,其中的關鍵就在於平臺的磁場輔助和浮力上。

交換平臺和高束平臺能夠在海面上屹立不倒,其原理相當複雜,總體來說。

這部分力在整體作用上起到的更多是輔助作用,固定裝置並提供一定程度向上的力。

並不是主體作用。

浮力的佔比超過80%。

但這個技術搬到陸地上來,其實現價值就高太多了,首先磁懸浮技術並不是沒有。

液氮超導通電產生高壓磁場,然後抬升列車,磁懸浮列車的優勢是快!

但耗電量巨大,建設成本高昂就是缺點,並且速度意義大於載重意義。

而現在研究的新技術。

是載重意義大於速度意義。

同時不需要額外的軌道防護進行列車行進限制,速度同比普通的貨運列車速度更快,載重能力更大,同時經濟性更高,建設難度大幅降低。

然後...

就沒有然後了...

何致遠已經能夠預測到,無軌磁懸浮列車技術一定會是一個認定的三級衍生技術。

有總比沒有好。

何致遠來的時候,團隊負責人已經在開始進行無軌磁懸浮的實驗了。

地面上有明顯的一個個類似於“∞”的符號,並沒有之前如同普通火車或者列車那樣的鐵軌。

取而代之的就是一塊塊拼貼起來,上面畫著“∞”符號的石板。

石板整體的體積相比較軌道縮小了足足一半,現在看著石板之間的寬度最多也就70cm。

石板和石板之間有一節突出的連線件,這些連線件露出的部分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會被完全封閉在混凝土裡面。

而裡面的金屬連線件實際上就是高壓電磁網,而這就是代替傳統意義上鐵軌的東西。

而真正重要的,是已經承載著好幾個人正在軌道之上做著緩慢移動的車節。

車節是有輪子的,但是在正式執行起來過後,這些輪子就沒有作用了。

真正的高壓電磁網在車節上,相比較液氮高壓線圈,不需要考慮太多速度的過載列車組對於液氮低溫的需求也會低很多。

但以目前的情況來看,無軌磁懸浮的優點無非就在於“價效比”三個字,但要說價效比高不高?

只有一點點高。

同比傳統的鐵軌過載列車組,價效比高就高在,整個技術設計的初衷,是致遠科技幾乎不限量的電能支援。

這是致遠科技嘛!

生物之心和群星級的發電量就恐怖如斯,一座生物之心就幾乎可以支撐一條長達3000km無軌磁懸浮過載線路的所有執行能源消耗。

所謂力大磚飛,實際就是這個意思。

只要能源足夠充足,哪怕在軌道上跑的只是一塊鐵,它也能成為過載列車!

這就是目前整個設計研究院技術設計想法的根源。

只要能源足夠。

天才不夠,傻子來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