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方代表說這句話未免顯得也太敷衍了吧,那是你們自己地區的公司,你卻說自己對自己地區的公司沒有管理權?”

“這合理嗎?”

“合理,當然合理,我們向來不對企業的發展做任何限制,那是一家企業自己的技術,我們是沒有權力要求他們做什麼的。”

“我們之前也向這家企業說過很多次了,希望他們開放這項技術,然後為眾多的地區提供環境保護支援。”

“不過目前這家公司的負責人已經拒絕了我們很多次,如果各位希望新的技術能夠讓自己地區也用上的話,不如你們自己去找那家公司吧。”

“如果你們需要名片的話,我甚至現在還可以給你們。”

在場眾人面色不爽,如果致遠科技想要那麼容易的就把技術給了他們,那他們就不是致遠科技了,致遠科技是他們見過最為固執的企業,沒有之一。

從致遠科技的技術出現直到現在,已經過去了足足兩年的時間,兩年的時間大夏已經翻天覆地的變化。

但他們卻依舊在原地踏步。

會議結束,大夏代表離開會議,坐回車上。

“現在世界上的情況對我們來說,不算有利,但凡是關於外貿的問題,很多個地區都在背地裡給我們使絆子。”

“不得不說,現在看不慣我們變強大的地區數不勝數,小摩擦不斷,最近燈塔和周邊地區蠢蠢欲動。”

“說不定過不了多長時間,一些摩擦就會出來了。”

大夏方面對現如今大夏外圍的狀況,並沒有想象的那麼樂觀,致遠科技的確讓大夏現如今在城市發展上已經遠超海外地區。

但這種大幅度的超越同樣也引來了海外地區的忌憚,當然,大夏現在只是認為海外地區的做法有點煩而已,還不至於束手無策。

致遠科技最為美好的地方,就是它誕生在了一個擁有足夠強大實力去保護它的地方,如果是某些小地區。

那麼致遠科技的存在就可以說是一種錯誤,匹夫無罪,懷璧之罪。

也許,在針對海外地區這些事情上,他們有必要讓自己的態度變得更加強硬一點了。

初期快速發展階段的致遠科技已經進入到了平穩發展的階段,由於各方面的東西都已經走到了一個發展瓶頸。

無論水汙染處理還是垃圾處理都需要龐大的運輸體系來進行支撐,而龐大的運輸體系又需要足夠長的時間來進行建設。

所以致遠科技現階段基本可以說是在淡水和垃圾汙染處理兩方面陷入了瓶頸。

明白短時間沒有太好解決辦法的何致遠暫時離開榮海,轉而北上去到了自然,經濟條件相對差一些的西北地區。

其實自然條件是沒有誰更差誰更好這個概念的,雨水條件好的地方容易長的東西在雨水條件差的地方不一定長得出來。

雨水條件差的地方長的東西多喝點水也不一定能長得更好。

之前之所以把眾多汙水處理以及垃圾處理裝置放在經濟相對更發達的地區,其深層原因反而是因為經濟發達的地方更缺水也更缺垃圾處理資源。

為什麼?

人多!

國內幾乎三分之二的人口都集中在東南,華南地區。

再好的自然條件也架不住人多,缺水對於這些地方來說是常事。

反而傳統意義上更缺降水的地方,因為人少水源和垃圾處理資源更充足,在這種情況下,因地制宜解決西北和北部地區存在的問題,反而是何致遠目前在意的事。

因為有些事情被卡住了,但不代表著致遠科技就停滯不前了吧?

前往北疆的火車上,和何致遠同行的就只有一個人,負責對何致遠貼身保護的保鏢,同樣也是致遠科技的員工。

此次出行,完全保密,沒有告訴過任何人,所以這趟出行,路程之中沒有發生任何的意外狀況,同時也沒有誰在中途將他認出來。

何致遠只要略微掩飾一下,就不用太擔心被人認出來的問題。

而此次出行的最終目的地就是內扎薩克,作為國內最北端,同時也是面積最大的地區,內扎薩克域內大部分是屬於荒漠與半荒漠化草原或戈壁。

實話說,這還是何致遠第一次來到如此北端的地方,在還沒有到達這個地方的時候,何致遠就已經感受到了火車外那無比干燥的空氣。

連同呼吸甚至都讓嗓子有些幹癢。

車窗外呼嘯而過的大風更是席捲著大量的黃沙,雖然還不至於遮天蓋日,什麼都看不見,但也已經非常影響視線了。

窗外一眼看去,除了連綿不斷的山丘,就只能看見一塊一塊如同衣服上補丁一樣的樹叢。

一路上火車裡面都充斥著非常熱鬧的氣氛,何致遠不得不承認,自然條件對於人的塑造作用是非常強的。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句話沒錯。

但也不是這片水土的所有東西都會得到這片土地人們的認可,比如,風沙!

風沙這片土地的人來說,是非常不受歡迎的,這片土地一年之中幾乎有十個月都在不停的颳風,如果只是颳風,可能情況會稍稍好一點。

但只要颳風就一定會伴隨著大量的沙子被一同吹過來,生活在相對靠北地方的人都知道。

建房子窗子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大,而且窗子絕對不能無時無刻都處於開啟狀態。

一定要經常保持關閉。

否則,沙子就會一寸一寸的吞噬掉你的房子,而何致遠他們來的時間相當不湊巧,大喬就是風沙最為猛烈的時間段。

何致遠從來到這裡已經不止一次的聽到了我車上以及當地人抱怨風沙太大。

內扎薩克的風沙實際上都是從外內扎薩克吹過來的,從很多年前開始,地方就已經在著重解決風沙問題了。

不過難度相當大。

另外,內扎薩克直到現在還處於高度的遊牧狀態,由於遊牧導致的草場退化以及地下水位缺失而引起的土地鹽鹼化趨勢也在不斷加強。

內扎薩克的自然條件實際不容樂觀。

所以何致遠來這裡,主要是解決兩個問題。

植被恢復以及土壤恢復。

這兩個話題似乎不是很難,但這兩個東西和致遠科技現在正在做的汙染處理根本就不是同一個東西。

首先,植被恢復和土壤恢復並不是解決汙染問題,植被恢復策略和傳統意義上的植樹造林也並不是一個東西。

首先,因地制宜的種植適合當地原生自然條件的植被是比盲目種樹更重要的事。

以內扎薩克為例,這裡天然就是荒漠與半荒漠氣候,當地的植物應該以低矮灌木以及草本植物為主。

這裡根本就不適合體型較大的樹種生長,盲目的在這裡種植樹木,不但樹木成活率堪憂,這些數目對於自然條件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甚至會讓本來就貧瘠的土地變得更加貧瘠。

在現在的情況之中,有相當一部分自發性的植樹造林行為實際都是盲目的,他們的種子不但沒有為當地解決問題,甚至還讓當地的自然條件變得更加惡劣。

何致遠想要開啟植物種植以及土壤恢復這兩個板塊,土壤恢復同樣和土壤汙染是兩個板塊。

比如,某一塊土地之前只是普通的硬質土地,但是後面因為環境的惡化或者是人為的因素導致土壤鹽鹼化。

那麼土壤恢復就是把鹽鹼化的土地重新恢復到硬質土地的性質之中。

如果土壤恢復能夠成功,那麼這將會是個功德無量的成就。

首先,就是這個技術將會創造出大量能夠直接運用於農業生產的土地,另外也能將沙化的土壤給固定化。

那麼這對於防風固沙來說,簡直就是“神蹟”!

沙粒化的沙漠能夠直接變成不會有任何沙子流動的土地,不會流動的沙子就能夠保留住水,減少水分蒸發,就可以讓植物擁有更大的存活機會。

這兩項技術只要利用的好,就能夠一勞永逸的解決困擾了整個大夏數千年以來的風沙問題。

而植被的大規模出現也會為當地創造更好的生存發展條件。

但如何解鎖這兩個板塊,何致遠目前還在思考。

因為這根本就不是汙染。

難道這能夠透過大規模的種樹來解鎖這個板塊嗎?

結束火車過後,緊跟著又坐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汽車,在到達最近的小鎮過後,從當地租了一輛車繼續前進,直到到騰格內沙漠邊緣的庫巴哈兒,何致遠兩人才算是真正抵達了此次的眾多目的地之一。

連綿不斷的黃沙,風吹著沙子噼裡啪啦不斷的打在護目鏡上,何致遠和旁邊的保鏢全身上下都包裹的嚴嚴實實,一條布面巾把口鼻和脖子全部都給遮住。

風吹得人在喊什麼都聽不到。

何致遠和旁邊的保鏢看著風沙裡面鑽出來一個人,一邊彎著腰,一邊對著他們不停的揮手示意跟著過來。

何致遠和保鏢兩人跟著連忙過去,在風沙之中穿行了相當一段距離,才終於看見隱藏在風沙之中的一排低矮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