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下午學子要回私塾繼續上課,劉小四才離開了鎮裡,繼續向著青山村趕去。

到了青山村,他首先來到了族長家中,將這一喜訊鄭重其事地告知了族長。

族長的臉上瞬間綻放出難以置信的笑容,連聲讚歎:“真是我們劉家的驕傲啊!小三元,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

緊接著,劉小四又馬不停蹄地趕往理正家,將好訊息傳遍了整個村莊。訊息如同春風一般,迅速吹遍了青山村的每一個角落。村民們紛紛放下手中的活計,聚集在村口的大槐樹下,議論紛紛,臉上洋溢著難以掩飾的喜悅。

“聽說了嗎?劉家的小公子考了小三元!”

“哎呀,真是了不起!咱們村這回可算是出了個大人物了!”

“以後咱們去城裡辦事,腰桿子都能挺直幾分了!”

村裡高興壞了,不僅劉氏族人高興,就連青山村的其他人也高興。村裡出了一個這麼小的秀才公,還是小三元,走出去別人都高看一眼,農村都是沾親帶故的,誰知道哪個泥腿子和秀才公有親戚關係啊。就連到衙門交糧稅、辦事,都不用另外給孝敬了。

族長和里正一商量,這次一定要祭祖,要辦得熱熱鬧鬧的。

“這次祭祖,我們一定要辦得熱熱鬧鬧的,讓所有人都看到我們青山村的團結和力量!”族長慷慨激昂地說道。

“對!我們要讓外人知道,我們青山村雖小,但人才輩出,不容小覷!”理正也附和道。

村民們一聽,紛紛響應,無論姓劉還是其他姓氏,都紛紛加入到祭祖儀式的籌備工作中來。他們有的負責準備祭品和香燭,有的則負責佈置會場和邀請賓客。整個青山村彷彿變成了一個巨大的蜂巢,每個人都在為這場即將到來的盛事而忙碌著。

.......

劉湘和祖母,帶著省城一些同年送的禮物,再帶上來知府大人長孫進等人送的禮物,以及路上給家裡人買的禮物,滿滿當當的,終於回到了臨武縣的家裡。

“娘,二審,狗蛋弟弟回來了。”

眼尖的大丫一下子就看到了剛下馬車的劉湘,馬上喊了出來。

'在哪?在哪?'兩人連忙張望了起來。

“在那裡。”大牙指了指。

“啊,狗蛋,孃的狗蛋啊,終於回來了。”盛婷看著風撲塵塵的劉湘,跑了上去,一把就抱住了劉湘,邊說邊哭了起來。旁邊的大伯母和大丫姐也笑著流下來淚水。

劉湘好久沒有看到娘和大伯母、大丫姐,心裡也非常開心。

“娘,我回來了。”劉湘也抱著娘哭了起來。

“好了,好了,今天是高興的日子,哭什麼哭。”楊素芳在後面走了進來,打趣道。

幾人哭了一會,說了一會話,眾人移步至大堂,那裡早已備下了豐盛的宴席,熱氣騰騰的飯菜散發著誘人的香氣,也為這難得的團聚增添了幾分喜慶。席間,大家談笑風生,分享著各自的近況與喜悅,整個氛圍溫馨而融洽。

下人們也連忙把帶回來的東西登記好,搬入庫房。

吃了一頓熱飯後,盛婷對著楊素芳說道:“娘,村裡族長和里正來信,說是狗蛋中了秀才,是天大的喜事,族裡要進行祭祖,要地下的祖宗都高興高興。”

楊素芳看向了劉湘。

劉湘點了點頭,上次只是中了案首,沒有功名,祭祖不太合適,這次有了秀才功名,祭祖就剛剛好,一來告訴祖宗這件好事,二來也是團結族人,顯示地位。

到了第二天早上劉湘等人先帶著禮物去了縣令家裡,給縣令送了一些禮品,再接著繼續去了師爺、其他幾位老爺和縣裡大家族那裡,拉了拉人情,送了送禮品。

忙碌了一天,才把縣裡的關係處理完。

休息了一晚,一大早就起來,準備起了帶回村裡的禮品。給村裡所有人一份,給孤寡衣增加一份,再給劉氏族人增加一份。叫來了車行的人馬,裝了十輛馬車的禮品,到了中午才從縣城出發。

下午到了青陽鎮,在鎮門口,鎮裡的鄉老也已經等在路邊迎接了。

照例和鄉老寒暄了一下,留下了一輛馬車的禮物,送給鄉老一部分,其他的請他發給鎮裡的孤寡人員。再在鎮裡的院子門口,撒了銅錢,討了喜頭,忙完了這一切,都快到晚上了,今天是去不了村裡了。只能在鎮裡住一晚。

傍晚時分,劉湘帶著禮物來到了鄭秀才私塾門前,此時鄭秀才已經得知了訊息,正坐在大堂裡等著劉湘,而本來已經放學的各位學子卻沒有走,都留在私塾,站在大門前。

馬車緩緩駛至門前,車輪與地面的摩擦聲漸漸減弱,最終停了下來。車門輕輕開啟,劉湘緩緩步出車廂。

“劉兄來了,真是可喜可賀!恭喜劉兄高中小三元,實乃我輩楷模!”一位身著儒衫的學子率先迎了上來,臉上洋溢著真摯的笑容。周圍的人群也紛紛響應,祝賀之聲此起彼伏。

劉湘微笑著點頭,向眾人一一回禮,那份謙遜與從容,讓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敬意。此時,他的四位同窗也快步走來,他們的眼中閃爍著激動與羨慕的光芒。

“劉兄,你果然不負眾望,真是太好了!”其中一人感慨道。劉湘微笑著回應。

“夫子已經在大堂等你了,我們快走吧。”一位同窗催促道。

“好,我們快走,不要讓夫子等候。”劉湘連忙向著大堂走去,四人也跟在後面走了進去。

其他人都只能待在大門口,羨慕的看著那四個人。

劉湘一走進去,就看到鄭夫子正在大堂位置上,撫摸著自已的鬍鬚,滿臉的笑容。

“學生拜見夫子。”劉湘連忙小跑著上前幾步,來到了鄭夫子面前,躬身行了一禮。

鄭秀才扶住了劉湘,上上下下的打量著劉湘,在鄭夫子眼中,劉湘瘦了,也黑了,看來是學習辛苦了,想到這裡,趕緊叮囑道;\"學習雖然重要,但也不能不顧及身體啊,你看看,你都瘦了黑了。以後要注意身體啊。\"

聽到夫子的叮囑,劉湘的心中湧起一股暖流,連忙回應道:“學生謹記夫子教導。”

鄭秀才滿意的點了點頭,如此有讀書天賦,又尊師重道,能聽人言的學生,自已是修了幾世的福才遇到的 啊。

兩人再談了談院試的事情,接著聊到了鄉試的事情。

“鄉試啊,那可是一場硬仗。”鄭夫子嘆息道,“除了要考書本上的知識外,還要考對整個國家的瞭解、對國家政策利弊的分析。特別是要弄明白主考官的傾向和喜好。這方面,老夫就幫不了你了。”

鄭秀才也只是一個秀才,也沒有辦法弄到朝廷大事的資訊,除非已經是公開了的。

劉湘寬慰道:“夫子放心吧,學生已經做好了準備。學生的三叔劉大是知府大人的救命恩人,學生也有幸見過知府大人幾次。他對我頗為看重,允許我查閱一些朝廷資訊。再加上學生平時也留意時局變化和政策動向,相信能夠在鄉試中取得好成績。”

聽到劉湘的話,鄭秀才想起了前段時間關於劉大的傳聞,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繼續說道:“既然如此那就更好了。你一定要好好把握這個難得的機會!吃透朝廷資訊、摸清朝廷動向,再透過知府大人或者你三叔的關係摸清楚主考官的傾向和喜好。這樣一來你的錄取機會就會大增了!”

“學生謝過夫子指點。”

兩人聊了很久才分開,劉湘又在私塾門口和眾位學子聊了很久才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