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尚且不算尊貴。

只是因為嫁與太祖所立的世子慕容俊,有正妃的名份。

且當時尚是世子的慕容俊對她情深意重,因此對可足渾氏家族多有扶持,才有如今之地位。

她做皇后之時深受寵愛,與景昭帝慕容俊伉儷情深,又是太子生母,想來身為女子,能有如此榮寵,便該心滿意足了。

可是這位皇后,大概是因為出身不夠顯赫的緣故。

心胸多多少少便有些狹隘。

昭帝之弟吳王慕容垂,年少之時便勇冠三軍,深得太祖皇帝喜愛,太祖甚至多次提出要改立慕容垂為世子,因群臣反對才作罷。

這自然引起景昭帝猜疑。

再加上吳王妃緞君衡素來自持門第高貴,才華出眾,對可足渾皇后不甚恭敬,皇后亦暗恨於心。

屢屢向皇上進言。

令主上對慕容垂之不滿更為深沉。

昇平二年,據說是可足渾皇后暗自指使身邊宦官中常侍涅浩控告吳王妃私下以巫蠱之術詛咒天子。

皇帝也想要藉機將吳王陷入謀反亂朝的境地。

便將緞妃囚禁於廷尉府中,以酷刑審訊。

緞妃性格剛烈,自然不肯認罪,吳王心痛不已,私下遣人告知緞妃,說:“人生在世,終歸難免一死,又何必受這般苦楚,不如按著帝后的意思,招供罷了.”

明知對方針對的是自己,卻也說出這樣的話,其中深情,難以言喻。

緞妃卻答道,“我並非怕死,只是若自己承認做出如此逆反惡行,上辱沒祖宗,下牽連王爺。

無論如何,決不可做出這樣的事情.”

緞妃執意不肯招供,到最後竟在牢獄之中被活活打死。

吳王因此得以保全。

但緞妃所生之女,卻被先皇昭帝以收養之名義帶入宮中,賜封號清河公主,由當時進宮不久的緞昭儀撫養。

本就有人質的意思在。

吳王自然不敢反抗。

但好歹昭儀是緞妃堂妹,曾在吳王面前承諾過,定會保護幼女。

這樣多少也能安心一些。

之後吳王娶了緞妃之妹緞君雅為繼室,可足渾皇后尤覺得不足。

逼迫吳王休掉緞氏,娶了自己的妹妹長安君為正妃。

吳王雖然接受,但卻始終與長安君不睦。

心懷怨恨的人,便是想要和睦相處,也是難以做到的。

況且長安君那與皇后八成相似的容貌。

雖然豔麗動人,但想到殺妻之恨,如何平靜?可足渾皇后因長安君的緣故,對吳王更為厭憎。

景昭帝對這位皇后向來愛意甚隆,皇后的長子慕容曄出生之後便被立為太子,卻不幸早夭,之後昭帝以可足渾皇后所生次子慕容暐為皇太子。

光壽四年,昭帝駕崩,十歲的太子慕容暐即位,改元建熙,尊其母可足渾皇后為皇太后,卻因為可足渾皇太后對緞氏之暗恨,不僅未曾晉封緞昭儀的太妃之位,甚至在遣散先皇昭帝內廷諸太妃前往帝陵清修之時,獨獨留下緞昭儀,令她在內廷之中侍奉可足渾皇太后,說白了,不過就是不想讓她自在而已。

清河公主亦因此一直隨緞昭儀留在宮中,飽受欺凌。

皇后成了太后之後,對權勢更為執著,屢屢干政,再加上天子年幼的緣故,外朝之權力,向來由身為太宰的太原王慕容恪執掌。

那位太原王,倒也是忠心耿耿,只可惜英年早逝。

建熙八年便因病身亡,臨終之時留下遺言,希望能由吳王慕容垂總領兵權,可足渾皇太后厭惡吳王,同樣身為皇叔也有太傅之尊的庸王慕容評害怕吳王與自己爭奪權勢,便隨著太后的意思,打壓吳王。

建熙十年,尊可足渾皇太后旨意,年方二十的慕容暐立太后堂弟豫章公可足渾翼的女兒可足渾嫣為皇后。

可足渾氏一族之權勢更為熾盛。

太后素來喜歡干政,皇帝孝順母親,旁人也不好說什麼。

也就在那一年,東晉大將恆溫北伐燕國,樂安王慕容臧戰敗,皇帝向秦王苻堅求助,並打算放棄中原,逃回故都和龍。

吳王慕容垂勸阻了皇帝,並自願與恆溫一戰。

不久,慕容垂聯合秦國苟池的援軍,幾乎全殲桓溫的軍隊,使燕國倖免於難。

然而,可足渾太后依舊怨恨慕容垂,拒絕嚮慕容垂和他的軍隊給予賞賜,並想處死慕容垂。

慕容垂聽說後,立即投奔秦王苻堅,被苻堅封為大將。

當時秦國與燕國還未成敵國。

可足渾皇太后心想手中有清河公主這樣的人質,自然可以挾制吳王,便不甚在意,豈料第二年,秦國便東征燕國。

那位叛逃的吳王,自然在軍隊之中,而身為吳王深愛之人緞妃所生下的女兒,慕容清之身份太過微妙。

決不能繼續留在可足渾皇太后的掌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