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轉來這所學校,那些課程一直都讓文黎倍感乏味。

休學讓她落下不少課程,雖然李均為她請了家教,但是在外人眼中就她的狀態,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文黎,你的情況我大概瞭解,現在換了個新班級上課,感覺怎麼樣?還適應嗎?”

由於原來的班級在文黎休學後加入了新學員,滿員了,所以就給文黎安排了一個新的班級,和原來的班級在同一層。

“文黎,你之前是歷老師班上的,現在換了個班級上課,還適應嗎?”作為文黎的新班主任,又有江君辭的特意叮囑,這些基本的關心肯定是要有的。

文黎剛來兩三天,也說不上適應不適應,只是覺得認識自已的人少之又少,這樣就很好。她離開了這麼久,大家的注意力早就被其他事情吸引,已經不再討論她是不是誰的養女了,但也有個別人會在背後小聲說,類似“是不是她”、“應該就是她”這樣的話。

不過這些她都不在乎,“挺好的。”

“那就好,你要是學習上有哪裡不懂的,儘管問老師和同學。”

“好,謝謝老師。”

班上一直有個空座位,課本啥的都在,但一直沒見人。

“那個座位是誰的,怎麼一直空著?”

文黎的同桌是個身材嬌小的女生,剪的娃娃頭,她的髮質細軟,加上那身校服顯得整個人都很乖巧,還很柔弱。

可這個女生是他們班的班長。

向芷正在做題,抬頭看了一眼那座位,像是不太願意說那個人,“劉婧雪,她家裡有事兒,這兩天請假了。”

這名字聽著……不會這麼巧吧?

“你說的這個人,她是劉一聞的女兒?”

文黎的聲音明明不大,那些站著說話的同學卻接二連三地看了過來,很快又都轉過頭,假裝什麼都沒聽到,嘴上卻都壓低了話聲,耳朵聽著這邊的動靜。

第一反應總是最直觀的。

“嗯。”向芷停下筆,掃一眼教室內的人,湊近一些問道:“你……和她,你們認識啊?”

“算不上認識,只是之前見過一面而已。”

在她繼母的葬禮上。

“嗯,那最好了。”向芷沒再說什麼,繼續寫題。

那最好?文黎心中存疑,卻也沒有多問。

半分鐘不到,向芷沒聽到文黎說話就悄悄去看,就見她正看著自已,自已也不說破,繼續埋頭寫題。

文黎怎麼會沒察覺到呢?

原來這小姑娘只是看著柔弱啊,實際上心裡鬼著呢。

樊靜思的位置被順利找到。

杜偉光考慮到他可能會反抗,想辦法逃跑,就在周圍也安排了人手。

“我和盼山上去就行了。”杜偉光和蕭盼山一前一後上樓。

人多了容易被察覺不說,這房子能不能承受得住都是一個問題。

舊廠房普遍修得簡陋,當時就沒想著用來長住,好在框架結實得很。

別的樓梯都是一層厚厚的灰,只有這一間的樓梯被打掃過,所以一眼就能看出來有問題,那兩個民警就是這麼找到位置的。

樊靜思尚在昏睡中,他是被餓昏過去的。

自已好像在做夢,夢裡有人在說話,但自已怎麼都聽不清。

當蕭盼山一腳把門踹開的時候,兩人就看見一個骨瘦如柴的男人坐在屋中央的椅子上。

他身上的西裝對比其身型,肥大得多,看著像是紙做的,再一股腦套上去的一樣。

“這……”蕭盼山一度懷疑這“乾屍”一般的人不是樊靜思,因為樊靜思是一個身高178公分體型勻稱的青年男性,怎麼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這是樊靜思?”杜偉光也同樣懷疑。

再往下看,“乾屍”的手腳都被戴上了鐐銬,看樣子他是被囚禁在這裡了。

這裡到底發生過什麼?

兩人警惕地在屋內檢視,面積很小,兩眼看完。

可以確定,現在屋子裡除了他們和這個人就沒有別人了。

“他還活著嗎?”蕭盼山將配槍收起來。

杜偉光彎下腰去看,他的胸腔尚有起伏,“還有氣。”

接著他走到門外,“打120,叫救護車來!”

“那他這手腳上的鐐銬怎麼搞?這麼粗的鏈子,可不好弄斷。”

“先找找源頭。”杜偉光看了又看,“這應該是有鑰匙的,實在不行借個切割機來。”

蕭盼山注意到他的眼部包著厚厚的紗布,“他這眼睛是怎麼回事?”

“得去醫院才知道。”

這時樊靜思突然開口說話了,給蕭盼山嚇了一下。

他用盡最後的力氣,氣若游絲,“救我……救……我……”

“杜隊,他說話了!”

杜偉光趕緊問道:“你能聽見我說話嗎?你是不是樊靜思?”

蕭盼山把耳朵湊了過去,聽到他說:“……是。”

“他說是。”

這下身份確定了,他的確就是樊靜思。

蕭盼山緊接著問道:“是誰把你鎖在這裡的?”

“呂……”樊靜思已經說不出話了。

女?應該不是。

只說了一個字,還聽不清。

杜偉光讓一個民警跟著救護車走,特意叮囑,救護的全程要看好樊靜思,其他人則兩人一組去周圍搜尋相關線索。

“杜隊,這屋裡應該不久才被收拾過。”

甚至可能是他們找到這裡之前不久。

屋裡的東西雖然雜,但都分類放置,也沒什麼灰塵。

蕭盼山拿起桌面上的微型電路板,還在材料中翻找出一個微型電腦的失敗品,“霍世安體內的微型電腦應該就是在這被造出來的。”

“我看不止,”杜偉光發現了一罐單獨的白糖,只剩下四分之一不到,在瓶身後還有幾個半成品炸彈,“這個人還會做炸彈。”

將白糖與某種強氧化劑混合後,可以製造出威力不小的炸彈,雖然無法與特製炸藥相提並論,但成本比較低廉。

白糖作為炸藥的發現,是來自敘利亞的一名炸彈專家,他在烹飪時不小心將白糖放入平底鍋中,隨後加入了多種化學物質,最終成功製成了白糖炸彈。

“那他會不會就是一年前給仇某提供炸彈的那個人?”

要是的話,不失為一個將其抓捕歸案的好機會。

因為繼那之後,再沒有出現過類似的人為投擲炸彈的爆炸案,他們不禁在想,會不會炸彈的製造者只是想試驗自已的方法是否可行,所以在仇某投擲的炸彈成功爆炸後,那人得到了滿意的答案便銷聲匿跡了。

杜偉光手裡拿著那段做工粗糙的炸彈外殼,“希望是吧。”

不過這一切的真偽,還得等樊靜思醒來之後,透過問訊方可知曉。

兩人到了醫院才知道,樊靜思的情況不太樂觀。

“患者的眼球都被摘除了。”

高聽寒聽言一愣,原來他眼睛那裡包著紗布是因為這個。

是那個囚禁他的人做的嗎?

除了他應該也沒有別人了吧?除非他還有同夥。

“心臟心律失常,有嚴重的營養不良,還有多器官功能衰竭。”醫生看向蕭盼山,“你們是?”

“警察,這是我們一個很重要的嫌疑人。”

“他大概什麼時候能醒過來?”杜偉光等不了太久,樊靜思只要意識清醒,能說話,他就得進行問訊。

那個人在外面多待一秒都危險,因為他們並不知道對方到底想做什麼,也許又是一場有預謀的爆炸事件也說不定。

“這個說不好,而且他現在的身體狀況實在是太差了,他應該已經斷食很久了。”

蕭盼山在想,他就算斷食,也不會瘦成這個樣子吧?

“是這樣的,醫生,他7天前還是挺壯實一年輕小夥兒,就算這一週他一粒米都不吃,能瘦成這個樣子啊?”

“按常理來說,是不可能有這麼大變化的,除非……用藥物輔助。”

一個人7天不吃飯只喝水,一般能減重七到十斤,減重效果因人而異但還是在此區間內。

要變成樊靜思這樣,光不吃飯是做不到的,而且這種方式對身體極其有害,會造成嚴重的營養不良、低血糖、精神萎靡、乏力和記憶力衰退等問題。

“藥物?減肥藥嗎?”

“有的藥確實可以阻止油脂吸收,並透過排便來減少脂肪。”

但樊靜思已經斷食了,這麼做不是要他的命嗎?要真是這樣的話,為什麼要拖到現在呢?

從樊靜思當時那一身正裝來看,自已之所以能在他尚存一息時找到人,應該不是對方的一時疏忽,而是對方有意為之。

對方想要樊靜思活著,或者需要他暫時活著,但又不想他活得太久,所以才設法讓他的身體快速枯竭,保留一口氣。

樊靜思對那人來說還有最後一個用處。

會是什麼呢?

“杜隊,我覺得……樊靜思應該撐不了多久了。”

“你也看出來了?”杜偉光不知道從哪兒摸出來一根牙籤,放進嘴裡充當香菸的角色,“這人是打從一開始就沒想讓他活啊。”

說白了,樊靜思現在已經快到了油盡燈枯的時候,全靠針藥撐著。

“我留下來,等他一醒就問。”

病房外還有兩個民警守著,加上蕭盼山,三個人足夠了。

杜偉光想了一下,“行,他醒來第一時間給我打電話。”說著又補充一句,“任何時候。”

“明白。”

在杜偉光強調時間的時候,蕭盼山心裡就都懂了。

他曾經對自已說過,有的風險,自已這些小年輕沒必要擔,該他們擔的時候以後多的是。

齊南星正在挑晚上吃飯的地方,但挑了好幾個都不如意。

“小北,咱倆去吃火鍋吧,上次吃火鍋還是上次,我很是想念啊。”

而且如果你實在不知道吃什麼,不妨來一頓火鍋。

火鍋,古稱“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時發出的“咕咚”聲而得名,是中國獨創的美食之一。其特色為邊煮邊吃,現吃現燙,辣鹹鮮,油而不膩,解鬱除溼,適於山川之氣候。今發展為鴛鴦鍋,麻辣、清淡各別,各取所需,根據個人的喜歡加不同的湯料、食物,老少皆宜,至冬之佳品。

典型的火鍋食材包括各種肉類、海鮮類、蔬菜類、豆製品類、菌菇類、蛋類製品、主食等,將其放入煮開的清水或特製的高湯鍋底燙熟後食用,有些吃法還會蘸上調味料一起食用。

火鍋的起源和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其發展過程經歷了多個歷史階段。在先秦時期,中國人就懂得利用火來煮食。《呂氏春秋·察世記》中就有“鐵鍋煮山貨”的記載,這可以被視為火鍋的雛形。另外的觀點是火鍋起源於大約一萬多年前陶鼎的使用,那時候普遍實行分餐制,也有說法認為西周時期的“火鼎”就是火鍋的最早形式,這是國家禮制的體現,主要用於王室貴族的宴飲。

漢代已有類似火鍋的煎涮方式,到了唐代,火鍋盛行,有詩人為此賦詩讚美,如白居易的《問劉十九》。此時的火鍋主要以涮羊肉為主,還加入了蟹黃、豆腐等食材,並出現了以麻辣味為主的川味火鍋。

宋代注重原汁和清鮮的風味,已經有了\"包家火鍋\"和江南風味火鍋。明代的火鍋達到了鼎盛時期,天下名菜中有“西湖醋火鍋”,同時出現了多種型別的火鍋,包括砂鍋火鍋、鐵板火鍋、陶鍋火鍋等。清代火鍋繼續流行並逐漸本地化,不同地區形成了自已的特色火鍋,例如東北的三鮮火鍋和四川的川味火鍋。

當代的火鍋種類更加豐富多樣,已經由最初的涮羊肉拓展到了各種海鮮和豆製品等領域,成為了中華美食的一大特徵。此外,重慶火鍋在明末清初開始興起於嘉陵江畔等地,後來逐漸發展成為了一種具有地方特色的飲食文化現象。

吃火鍋能夠增進食慾、補充營養等,但是吃太多火鍋會使胃腸道負擔增加,引起消化不良,進而出現噁心、想吐、腹脹等症狀。因此,吃火鍋的量要控制好,食物再美味也不能貪嘴。

駱北嘉知道他吃火鍋必吃辣鍋,“以你現在的情況,你應該有一個患者的自覺,飲食方面要以清淡為主,火鍋你就別想了。”

“可我實在不知道吃什麼,看這麼久了,愣是沒選出一家店來。”齊南星一本正經地說:“這樣吧,咱們吃清湯火鍋,清湯,一聽就清淡。”

“行,別想著偷偷調辣碟,我會監督你的。”

“那就辛苦駱醫生啦。”

“應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