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童淵雖然是漢末鼎鼎有名的槍法大家,但本著寧缺毋濫的行事準則,一生也僅僅將三名天賦絕倫之人收入門下。

至於這三名弟子,分別是,大弟子張繡,二弟子張任,三弟子趙雲。

而為了讓拜入他門下的弟子,盡數習得他的真傳,每將一名弟子,收入門下,便會將其帶往遠離人煙之所,心無旁騖的對其傳授武藝!

再加上,到了童淵這等一代宗師的水平,早已看破了名利,不在乎那些虛名。

他門下的三名弟子,有一個在河北一個在西涼,一個在川蜀,在這個交通基本靠走,傳訊基本靠吼的年代,基本上都沒有見面的機會。

故而,童淵也沒有給二弟子張任、關門弟子趙雲,提及過有著師兄弟之見的事情。

然而張繡、張任、趙雲三人雖然師承一處,但因為,童淵自已年齡和對武藝領悟程度不同的原因,傳授三人武藝之時也有著一些區別!

當初,童淵傳授張繡武藝之時,正值壯年,因為槍法大成不久,還時不時與人有著比武方面的爭鬥,性格偏於火爆直爽。

故而,早些年間,他一眼便相中了,性格鋒芒畢露,遇事毫不退,與自已性格極其相似的張繡,作為門下首個弟子。

並且童淵為此,還搜尋上好的玄鐵,為對方打造了,一柄通體由鑌鐵打造的長槍,作為武器!

並將平生武藝,傾囊相授給了對方!

在傳授完張繡武藝後,童淵又在大漢各地繼續一邊遊歷,一邊挑戰各地的武學高手磨鍊自已的槍法。

而因為童淵的槍法已經登峰造極。

各路江湖成名已久、顯赫名聲的高手,在紛紛敗在了他的手下後,童淵也被冠以了槍仙的名號!

但比武與人比武之時,難免會出現失手。

隨著童淵名聲,遍佈江湖響徹天下,同樣結下了許多仇家。

雖然江湖流傳著,江湖恩怨江湖了,不涉家室自逍遙!

但因為童淵的武藝實在太過高強,一些急於復仇之人,在查詢到童淵的家中老幼所在後,便聯手殺光了他的全家。

有道是,少年喪父、中年喪偶、老年喪子,乃是三大苦事!

已經年過半百的童淵,在得知這個噩耗後,宛若化身瘋魔。

一人一槍,將所有與他發生過恩怨摸查之人,盡數滿門屠殺,血洗了大半個江湖!

但他殺著殺著便發現,一些原本並沒有參與殺害他家人之人,因為自已報仇心切慘死在自已槍下後,造成了新的誤會和仇恨。

而對方家中的後輩,便和他結下了新的死仇。這些人,重新聚集在一起後,再次發起了他們的復仇!

雖然童淵仗著武藝了得,並不懼這些人,但如此迴圈往復,又殺了數年後,童淵才意識到,原來仇家,是殺不乾淨的!

心中有恨之時,恨不得殺盡天下人!

年歲的增長,童淵雖然不知他的仇家,是死在了自已槍下還是躲了起來。

但已經發覺一切,都是因為自已因為那些虛名,與人爭名奪利,互相比鬥,才導致與人結怨全家被害的事情發生。

童淵便放下了打打殺殺,遠赴有著世外桃源之稱的巴蜀之地,遠離江湖紛爭!

在蜀地遊歷仙山名川,收斂鋒芒之時,不再爭強好勝的童淵遇到了,張任這個,少年老成、形式穩重、頗為有天賦的少年!

於是,無牽無掛的童淵,一邊在這川蜀之地,修身養性,一邊將張任收為二弟子,進行傳授武藝!

春秋秋來,寒來暑往,十載功夫,猶如白駒過隙,一閃而過!

這些年間,童淵不光將他體悟到,以守為攻,以退為進,收斂了鋒芒的槍法,傳授給了張任。

還在此期間,用搜尋到的一棵百年龍柏,用這龍柏木的樹心,輔以桐油浸泡,為其打造了一根,韌、硬、彈、沉與一體的上好長槍!

而隨著張任學成下山,已過花甲之年的童淵,雖然已經沒有了家室,但古人最為講究的便是落葉歸根!

於是,升起了思鄉之情的童淵,便趁著還沒老到難以攀爬山路,便踏上了前往河北太行山的返鄉之路。

但武學宗師,之所以被稱為宗師,便是因為,能將自已在世間悟得的道理,融匯在自已的武學之內。

而在返鄉途中,渡江水,過黃河後,便聽見有過路之人,談論長江和黃河二者的區別,童淵便細細聆聽起來。

在得知,這長江黃河二者不光是當今天數一數二的大河,還同出一源,一同流向東海後,童淵便細細琢磨起來。

畢竟,他在過長江、黃河之時,親眼看到的是,一個是江水緩而不爭緩緩流淌,一個河水奔騰激流勇進兇猛異常。

二者既然處於一處,又歸於一處,為何會出現兩種不同的變化?

心中有所觸動的童淵,在返回山中居所後,便細細琢磨起來。

經過數月冥思苦想,發現這黃河和長江之水的起點,就如他本身一般,乃是一個整體。

而黃河之水猶如他年輕之時,傳授張繡的槍法一般,兇猛強橫,太過鋒芒畢露。

長江之水,又猶如他在血洗江湖,幡然醒悟後,體悟的槍法,看似柔韌有餘,包容一切,但實則過於保守,難以發揮槍法的精髓之處!

而眼下徹底看清利弊的童淵,一想到江水和河水,最後都殊途同歸,歸於大海後,便生出了,想要創造出來,一種剛柔並進,融會貫通的槍法!

但槍雖然可剛可柔,但將兩種完全不同的槍法,相容何其之難?

在整整嘗試了一年,發現都無果的童淵,便決定不再閉門造車!

尋訪到了老友戟神李彥(呂布的師傅),和與他一個時期的劍聖孫濤(帝師王越的師傅),一同探討這其中奧妙!

三人雖然都是當世絕頂宗師,但卻也對此無能為力,始終有些關鍵之處,難以融匯貫通!

由於童淵,年歲已高,唯恐他這融會貫通的理念沒有徹底研究出來,便徹底老朽,難以將這種理念流傳下來。

於是,童淵便退求其次,選擇了用槍劍相互配合,以槍走剛猛的路線的同時,其中夾雜著些許的柔。

而配合的劍,以柔為主,夾雜著些許霸道的攻勢,如此一來,勉強湊成了剛柔並濟,相輔相成的效果!

有了成果的童淵,為了不將這份絕學帶進棺材裡,便前往世間搜尋起了有天賦的弟子!

的上天垂青,剛剛下了太行山,童淵便在常山郡,發現了一個名叫趙雲,在天賦上,還遠勝自已另外兩位弟子的傑出天才!

於是,心中大喜的童淵,便將趙雲收入門下,將畢生所學的一切都傳授給了對方。

並且,將家傳的龍膽亮銀槍,和拜訪李彥之時,遇到的一個通體潔白的小馬駒,都留給了趙雲!

趙雲自然沒辜負童淵的期待,僅僅用了十多年的功夫,便將對方傳授的武藝盡數習得!

已到耄耋之年的童淵,見到趙雲如此聰慧,心中十分欣慰。

對著趙雲,交代了一番,一定要將槍法徹底練得剛柔相濟,猶如一個整體後。

便毫無顧慮的撒手人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