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還有第三次,在飯桌上的張桂蘭看著一旁的葉倩倩和劉鐵柱,年齡正好相當,但也只能想想。

畢竟葉倩倩可是個大學生,劉鐵柱現在還沒有工作呢,即使是明天有了工作,那也是一眼望到頭,根本和葉立國的戰友家的孩子比起來差遠了。

只能說,他們二人的好事,任重而道遠。

晚飯之後,就沒有辦法留下了葉倩倩,看著她跟父母走了。

只能無奈的揮手告別!

到車裡的葉倩倩,突然對劉鐵柱說:“明天你就去上班了,以後還來福利院嗎?”

“估計難了,以後只能抽出時間去了,但你放心,也給校長帶好,跟他說我找到了好工作,每個月都會抽出兩天時間,回到福利院給孩子們理髮。”

“嗯,你說的話我肯定給你帶到。”

第二天早晨,打扮乾淨利落的劉鐵柱來到了國營南口理髮店。

這個理髮店是個二層小樓。

樓下三個理髮位置,樓上也是三個。

不光有理髮,還有其他的業務,和劉二狗以前的業務差不多。

基本上是理髮的全套業務。

剛才在門口,他已經看到了理髮的價格。

理髮全套的是一塊五毛錢,單獨理髮是兩毛錢。

理髮加修面是五毛錢。

理髮,修面,還有按摩是八毛錢。

……

總之種類繁多!

只是不像以前劉二狗業務的單一。

因為他以前都是分理髮和全套。

這次直接拆分開來,分單獨理髮和理髮加其他業務,都是明碼標價!

劉鐵柱來的時候,這處理發店一共有四個人上班,其中一個還是經理兼理髮師。

看著劉鐵柱拿來的條子,先是問詢了一下。

然後由這位經理親自帶他走完了整個上崗的業務。

這一個小店,這位經理是身兼數職,還真看不出來。

“您這工資是不是也比其他人多?”

這位經理微微一笑:“差不多吧!”

劉鐵柱完成上崗任務之後,經理又帶著其他三人和他介紹了一下。

有點高的理髮師姓張,叫張一凡。

有點胖的理髮師姓鄭,叫鄭大海。

這些人裡面相對比較矮的理髮師姓王,叫王小明。

至於經理,只說自己姓陳,名字沒說。

劉鐵柱因為拿的是條子進來的人,這就是所謂走後門進來的人,經理先讓他挑選了一下位置,是去樓上理髮還是去樓下理髮!

“我去樓下吧,我看很多人都去樓上了。”

剛才他看了一圈,樓下只有一個大個子在底下理髮,剩下的所有人都去樓上理髮了。

畢竟樓上樓下各三個位置,明顯樓上已經滿了,只是他不明白為什麼經理會多此一問。

樓下是普通理髮,樓上可能是所謂的VIP客戶。

他現在只想理髮,不想伺候所謂的VIP,畢竟他的金手指是看重數量,又不是在現實裡掙錢養家。

樓上樓下都有衣櫃,都是這些理髮師換衣服的地方。

在樓下的理髮師叫張一凡,也是個不愛說話的主。

基本上都是劉鐵柱問他一句,他就答一句。

也不知道他就是這種性格,還是看到他這一個陌生人有些話少。

第一天,經理還帶了他一天。

畢竟他冷不丁來到工作崗位,總要熟悉一下。

那個時候可是有師傅帶著徒弟,劉鐵柱自帶手藝,自然不需要跟著師傅了。

但作為經理該走的流程還是要走,就這樣陪了他一天。

把一切規矩和注意事項都跟他說了一遍。

這位經理一看就是個好人,是個很負責任的人。

也有可能是他憑藉條子進來的人,所以才會被這位經理照顧吧。

總之這一天就輕鬆的過去了。

透過這一天的瞭解,他發現南口的理髮店每天還比較輕鬆,聽經理說只有週六周天的時候才忙一些。

理髮店變為國有之後,從以前的計件工資變成了現在的統一按照正規工資規定發放。

這也解決了很多搶客人的現象發生,在以前可是發生過好幾起內部搶客人矛盾的事情。

劉鐵柱來的時候趕得巧一些,一切都已經塵埃落定了。

他現在來到南口理髮店,就跟普通的工人一樣上班。

他們考級要半年一次,但都要提前報名,如果成功了,工資也會有相應的提升。

所以考核的時候人數是非常多,才有了提前報名這一說。

現在,在上班的人,加上劉鐵柱一共五人,一級工資只有劉鐵柱,畢竟他剛來嘛,工資當然定的最低了。

還有一個比他更低的就是學徒,現在,在培訓基地練理髮呢。

其實南口理髮店現在應該是六個人,一個學徒在培訓基地,然後就是劉鐵柱一級工資。

剩下的人可就厲害了,張一凡四級工資,鄭大海、王小明五級工資,陳經理是這裡面工資最高的六級工資,再加上經理職位。

這就是所有人員的基本情況。

同時在一樓專門負責理髮,只有二樓才會有其他專案服務。

現在,在南口理髮店上班的只有五人,最後一人在培訓基地當學徒呢。

這個人,經理沒有介紹,他還沒上班呢,等他上班再介紹也不遲!

劉鐵柱這一天在一樓的時候,還上手了,給兩個顧客理髮,透過金手指轉換成二百塊錢,就到手了。

今天這一天,因為是星期一,客流量比較少。

劉鐵柱在一樓就看到二十多個人來理髮,至於做其他專案的人直接上二樓,他數了一下,也就是一樓的一半。

他現在明白為什麼這裡的理髮師這麼少了。

這還是在十字路口的位置開的店,客流量居然這麼少,看來要是還按照以前的計件得工資的話,估計人腦袋能打到狗腦袋上,也就不稀奇了。

怪不得聽經理說,以前為什麼要公私合營,就是面對這種走幾步就一個理髮店的店面,以及良莠不齊的理髮師,才不得不出臺這一政策。

畢竟現在的生活水平也不是像後世那樣富裕,公私合營還是很有必要的。

其實這種模式也經過一段陣痛,從公私合營的理髮店又慢慢的轉為國有,不就是陣痛的原因嘛。

畢竟這個國家,一直在努力的給人民找工作,提高生活質量。

把以前的私人飯碗變為了現在的鐵飯碗,這也算是一種進步吧!

走街串巷的剃頭匠,以前的劉鐵柱就在路上碰見過幾位。

只能說社會的進步,有些人將要會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