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吧?!

誰家裡這麼個普法的方式?

讓你用巴掌普法!何雨柱那麼壯都被一巴掌掀翻倒地,現在眼珠子裡面還特麼轉星星呢!

王幹事滿意的掃視著周圍的人們,非常欣慰的點了點頭。

看看,在他王幹事出沒的地方,環境那是一片祥和吶!

隨後賈張氏被王剛一把拎了起來,抻著衣領子直奔派出所!留下一地安安靜靜的好鄰居。

後院,王家。

“爹,你說我弟這是不是...是不是...”

王鐵找了半天的形容詞兒愣是沒能搜腸刮肚找到一個合適的。

“甭管他,你弟有自已的思路和辦法,再說了,明面兒規定不讓的,現在賈張氏做了,那就得付出代價嘛!

你看看咱們周圍的鄰居,不也沒人提出反對意見來的?”

“那倒也是,哈哈,傻柱子還頂著打臉上藥呢吧!”

王鐵一樂,他爹說得對,沒必要擔心,反正他是沒見過他弟弟吃虧就是了。

派出所。

熟人把王幹事送了出來,趙鐵軍。

他十分感謝王剛送來的賈張氏,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功勞嘛,小功勞那也是小功勞嘛!

今天王剛幫了他,他明天再去一趟街道辦,多好!

一個賈張氏,兩個人‘吃’!價值被拿捏的死死的。

“兄弟,這賈張氏也就是兩三天接受教育然後放出來的,時間不會長,這你回到你們四合院還是小心些。”

趙鐵軍給王剛遞了一支菸叮囑道。

“放心吧,我心裡有數的,天兒也不早了,我就先回去了,剩下的辛苦你們好好招待招待了。”

“放心,保證到位嘛!”

後院,王剛家。

王剛美滋滋的回到家躺在床上休息,這小日子可真好啊!四合院裡面的功勞遍地都是,不出意外的話,到了年底,他這個辦事員的級別就能動動咯!

這或大或小的他也表現了不少次了,美滋滋!

至於四合院裡面那些重量級別的功勞,王幹事打算留到股長的關卡上用,好鋼還是要用到刀刃兒上的!

【叮,恭喜宿主背刺成功!】

【叮,宿主成功背刺何雨柱,易公公,賈張氏,獎勵大黑十*2,一市斤糖票*2,二兩油票*1!】

系統小貼士:力度不行,宿主還得努力!

得,自家系統有點兒嫌棄他王幹事的被刺力度了,繼續努力吧!

王剛點燃一支香菸調出面板來瞅一眼。

【宿主】:王剛

【體質】:阿拉斯加棕熊&禽獸好朋友

【空間】:大型五層購物商廈一座。

【技能】:探查之眼,俄羅斯Systema軍用格鬥技,木匠,撰寫資料。

【已獲得獎勵】:手錶票*1,黃桃罐頭票*2,精鐵指虎一對,手帕一條,收音機票*1,一市斤糖票*2,二兩油票*1大前門一條!。

系統小貼士:希望宿主儘快走上先富的道路,先富才能踹倒後富,宿主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

系統的皮,他王剛早有認知,但這句先富踹到後富,還是差點兒讓他七竅冒煙兒!

翌日。

街道辦事處。

王幹事再次接受了一輪來自領導的口頭表揚,王幹事現在已然是心如止水,面帶微笑了。

作為一個經常接受表揚的標杆兒,他現在已經能夠清晰的拿捏自已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既不浮誇又有張力......

“小王,好好幹!”

“謝謝王姨!”

門崗。

“聽說你小子又被表揚了?還弄了個什麼宣傳封建迷信的?”

吳老頭跳馬,啃了個卒子。

王剛捏起一邊兒的車,啃掉五老頭的炮。

“我們四合院裡面奇奇怪怪的人不少,算是讓我碰上了,嘿嘿,白撿的!”

“不過你還是要注意一些,最起碼得提防小人吶!”

吳老頭拱卒。

王幹事啃卒。

“放心吧,吳大爺,咱不是什麼沒有警惕心的。”

“那就行,不過你們四合院的情況,嘿,我這個當門衛的都能時常聽見,好像那個易中海就是你們院裡的吧。”

吳老頭抽抽著鬍子打亂這一局,重新碼放棋子。

王剛淡定抽菸,預設吳老頭輸掉一局。

“沒錯,就是被張三切掉的那個!”

王剛開先手。

“嘿!”

——

王幹事帶著五把勝利,大大方方的離開了門崗,他還得去小酒館摸魚呢!

雖然王幹事不知道這個公方經理是由誰提出來的,但並不妨礙他對此人持有敬意!簡直太棒了!

摸魚鐵飯碗吶!

東大街小酒館兒,後院。

一老一少對坐飲茶。

派出所,看望室。

秦淮如哭的梨花帶雨看著自已的惡婆婆。

“媽,我剛才問了,也就幾天,您堅持堅持!”

“滾蛋!來一趟還不給我送止疼藥!”

“媽,我跟東旭還有孩子們在家都沒事兒,您放心吧。”

“趕緊滾滾滾,我看你就心煩!”

“媽,等您出來那天我來接您!”

“滾!騷魅子!”

婆媳倆主打一個你說你的,我說我的,雖然不在同一個聊天頻道,但依舊有來有往。

在一旁盯著倆人的民警同志直呼開眼了!

好傢伙,從業這麼多年,還真是頭一次看見這麼個探視的呢!

某處鳥類售賣市場。

王剛再次出現在其中,垮著臉正在給肩膀上的傻鳥挑選小夥伴。

白白不想等週末了,乾脆飛到了小酒館後院找到自家鏟屎官,一通嘮叨文學,直接催著王剛動身。

“白白,你自已挑還是我給你挑?”

“咕咕!”(餓了,鏟屎的你挑就行,要吃東西!)

王剛摸出一把豆子遞了過去,白白大喜,低頭輕輕啄食起來。

《燕京雜記》裡說:“京師人多養雀,街上閒行車有臂鷹者……”老北京養鳥的習慣,要追溯到滿族人養鳥聽音的傳統。

提籠架鳥的嗜好,被旗人帶進了四九城,並且為京城百姓所效仿。

四九城最早的廟會東嶽廟廟會上,還有所謂的“放生會”,廟前有助善者,若發現有提籠架鳥逛廟會者,即長揖迎之說:“您多虔誠啦!”不容分說,即將籠子開啟,讓鳥雀逃生。

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