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道設有八條車道,每邊各四條,每條車道寬度約五米,足以讓一輛戰車或三匹戰馬並排行進!

河北道全長近900裡,但因雷電力量有限,只能建成400裡的直道!其他部分的結構與河東道相同!

天劫正在冷卻中,倒計時12個時辰……

...

李滄浪檢視腦海中浮現的資訊,輕輕點頭!

由於雷電力量有限,河東道僅能全部改造為1300裡的直道,而河北道只能形成400裡直道!不過幸運的是,山東鹽道正位於這400裡之內!

這就意味著,一旦直道全程貫通,十萬唐軍可以直接沿著直道挺進山東鹽道,與突厥軍隊決一死戰!

雷霆過後,百姓和士兵並未太在意,見天色已晚,便各自去休息了。

次日清晨,唐軍大營的守衛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已的眼睛!天剛亮,他們就看到了大營外寬闊堅固的直道,比大唐和大秦的官道還要寬廣結實幾倍!

在守衛們的歡呼聲中,數萬大軍紛紛從夢中醒來!

李靖將軍第一個衝了出去!昨晚他本想進中軍大帳詢問李滄浪關於直道的事,但看到李滄浪累得倒頭大睡,就沒敢打擾。

\"將軍,快看啊,這條奇怪的直道居然修到了我們軍營門口!\"

守衛校尉連忙向李靖報告,拱手行禮。

\"派偵察兵去檢視了嗎?\"

李靖問。

\"是的!已經派偵察兵去了!\"

話音剛落,那騎著快馬的偵察兵竟然狂奔回來!

\"哇!速度怎麼會這麼快?\"

守衛校尉十分驚訝。

\"報告將軍,這條直道和我們見過的完全不同!騎馬飛馳,感覺平順無比,速度快得很!\"

偵察兵興奮地彙報。

這話引起周圍無數士兵的興趣,都想親自上直道體驗一番。但沒有李靖的命令,紀律嚴明的唐軍不敢擅自上前。

\"查到這條直道延伸到哪裡了嗎?\"

李靖立即追問。

李靖現在確信這條直道是李滄浪建造的,因為它與他在苦水村外看到的終南山一號直道一模一樣。此刻,他只想知道這條直道究竟通向何處。

\"報告將軍!我狂奔到長安城外,可以確認這條直道直通長安城!\"

\"報告將軍!我往山東冀州方向去,狂奔幾十裡,都是直道!至於能否貫穿整個河東道,我不清楚。\"

派出的偵察兵都回來了,聽到李靖的詢問,各自回答。

河東道全長曲折足有1800裡,想要一口氣狂奔完成顯然是不現實的,所以偵察兵只跑了幾十裡就趕緊回來報告。

\"哎!這條直道終於出現了,只是不知道能通到哪裡啊。\"李靖無奈地嘆了口氣。

\"河東道全長1300裡,從長安經蒲州直達太原府;河北道全長900裡,僅打通400裡,從太原府直抵冀州。\"

身後傳來稚嫩卻又沉穩的聲音。

李靖猛然回頭,看見了李滄浪。

\"少帥,我看您昨晚確實累了,就沒打擾您。\"

見李滄浪施展神力真的建成了這麼遠的直道,李靖對他的敬意更甚。

\"河東道不是1800裡嗎?怎麼說是1300裡?\"

有士兵疑惑地問。

\"1800裡是因為蜿蜒曲折形成的長途官道!\"李滄浪解釋道。

李靖愣住,\"少帥的意思是,您修建的直道是真正筆直的道路,沒有彎道,所以是1300裡?\"

不僅是李靖,無數士兵此刻屏住呼吸,專注聆聽李滄浪的解釋。

\"當然!遇山開山,遇河架橋。我說從長安到蒲州,從蒲州到太原府,絕對不會有曲折的路段!\"

李滄浪沉聲說道。

眾人倒吸一口冷氣!

他們都沒想到李滄浪居然如此瘋狂!

\"河東道的直線是太原府到冀州,而突厥軍隊劫持的鹽道就在那裡。\"

李靖回過神來,欣喜不已。

\"這麼說,我們可以透過直道直接發兵前往山東鹽道,一舉消滅突厥!\"

李靖看著李滄浪大笑。

\"那是自然!我看今天天氣不錯,不如巳時做飯,午時出兵!\"

李滄浪看著李靖和眼前的十萬唐軍,笑著提議。

十萬唐軍瞬間振奮,他們早就渴望痛擊突厥了。現在軍餉發放,家事安頓好,又有直道可以行軍,萬事俱備,唐軍士氣達到頂峰。

\"巳時做飯,午時出兵!痛殺突厥!\"

\"巳時做飯,午時出兵!痛殺突厥!\"

十萬唐軍手持長槍,齊聲高呼。

李靖被唐軍圍在中間,倒抽一口冷氣,沒想到李滄浪的領軍能力竟如此恐怖,入營不到12個時辰,竟能把士氣提升到這個程度,太可怕了!

\"慢著!少帥,我還需要快馬進城,向陛下稟報此事!\"

李靖拱手道。

\"將在外,軍令如山!現在兵貴神速,哪有時間稟報!派士兵回去告知一聲就好!全體士兵準備武器,炊事兵準備做飯,午時務必出兵!\"

李滄浪未答應李靖的請求。

此刻士氣正旺,趁十萬唐軍對直道的好奇,帶領他們在直道上行進,必定能激發他們的腎上腺素。到時候遇上突厥軍,必定能橫掃戰場!

如果讓李靖進城通報,李世民可能不能立即決策,還需召集宰相尚書進宮,只會白白浪費時間。

\"薛禮!本帥命你為先鋒將軍,率領三萬軍士奇襲山東鹽道,你可願意!\"

李滄浪對著薛仁貴喊道。

一句話,就要封薛仁貴為將軍!

薛仁貴一聽說李滄浪要封他當先鋒大將,高興得差點跳起來!

他從小就夢想著成為一個威武的將軍,當朝廷宣佈冊封自家少主為元帥時,他已經激動不已了!

那時,薛仁貴就暗自決定,一定要跟少主好好學習,儘快成為真正的將軍!

原本他還打算在這次對突厥的征戰中,以一名小兵的身份盡力而為呢!

可沒想到,少主竟然直接要封他為先鋒將軍!

李靖一驚,連忙要阻止。

這簡直是亂來,將軍可是由大唐皇帝親自賜封的,哪能讓元帥隨便封啊!

薛仁貴見李靖要反對,立刻衝到他面前,半跪在地上,

“末將遵命!一定不負少主期望!”

話音剛落,薛仁貴就開始集結三萬兵馬準備充當先鋒軍。

儘管他只有十二歲,但他身材高大,看起來和成年人無異,士兵們並沒有因為他的年齡而另眼相看。

在薛仁貴強大的氣勢下,士兵們自然而然地聚集在他身邊,把他視為先鋒大將。

李靖看著薛仁貴指揮士兵,只能苦笑搖頭,還能說些什麼呢?

“衝鋒陷陣的事,就交給薛仁貴了!我們在後方坐收漁翁之利!”

士兵們漸漸散去,李滄浪走到李靖身邊笑著說。

“我突然開始後悔把十萬唐軍交給你了!”李靖搖頭道。

“為什麼?”李滄浪驚訝。

“因為我總感覺,這十萬唐軍早晚會被你變成你的家兵。”

李靖說著,一臉嚴肅。

“哈哈!”

對此,李滄浪只是一笑置之,沒有再多言。

……

巳時開始做飯。

巳時三刻,全軍開飯。

午時,全軍正式出征。

三萬先鋒軍在薛仁貴的帶領下,率先向山東鹽道進發。

李滄浪和李靖則率領剩下的七萬軍隊殿後。

浩浩蕩蕩的十萬唐軍,高舉帥旗,手持長槍,行進在堅固的河東道直道上。

行軍速度極快,士氣高昂。

“這直道果然壯觀!比原來的官道寬了整整三倍不止!”

“真是了不起!沒想到六歲的李滄浪就有這樣的本事,難怪連李靖將軍都甘拜下風!”

“了不起!戰馬在這直道上跑,速度快多了!”

士兵們一邊享受直道帶來的便捷和舒適,一邊興奮地感嘆。

從長安城外的軍營到山東鹽道,總共有一千五百里路。

如果走原來的官道,沒有三天三夜根本到不了。

現在用直道行軍,速度大大提高,最多一天一夜就能到達。

薛仁貴率領的三萬先鋒軍是三萬騎兵,速度更快,九個時辰就接近了山東鹽道。

更重要的是,經過九個時辰的瘋狂行軍,大唐騎兵們絲毫沒有不適,狀態仍然接近最佳!

“前方直道的範圍就是山東鹽道了,探子報告,突厥軍隊就在前面!大家準備好,這次我們要狠狠地打一場!”

薛仁貴儘量讓自已的聲音沉穩,但又足夠響亮,讓三萬騎兵都能聽見。

“這直道果真神奇,我們走了九個時辰,完全沒有顛簸感,我們不覺得累,戰馬也不覺得疲憊。”

“沒錯!現在正是我們士氣高漲的時候,一定能打垮突厥大軍!”

“薛將軍,快下令吧!我們的長槍都已經飢渴難耐了!”

騎兵們低聲議論。

“殺!”

突然,薛仁貴一聲爆喝。

三萬匹戰馬立刻在直道上狂奔,幾乎瞬間就衝到突厥軍面前。

突厥軍嚇得不行。

他們正在整理裝備休息,突然聽到戰馬嘶鳴,接著無數戰馬兵將就像天兵天將般瞬間出現在眼前。

長槍猛刺,戰馬哀鳴,突厥大軍的陣營瞬間被衝亂。

突厥大軍雖有六萬之眾,但在大唐三萬騎兵的猛烈衝擊下,直接失去了秩序,開始慌亂逃竄。

薛仁貴握緊長槍,見人就刺。

他已被雷劫之力改造,渾身力量猶如炸藥,槍法快如閃電。

只要被薛仁貴盯上,突厥軍根本無法逃脫,幾乎在三息之內就被斬首。

這場戰鬥,薛仁貴打得極其瘋狂。

如此瘋狂的勢頭,自然落在所有大唐騎兵眼中,他們變得更殘暴,長槍、戰馬開始快速衝刺廝殺。

“怎麼回事?唐軍怎麼會突然殺來,連我們的探子都無法報告!”

“唐軍的速度太快了!肯定和那條突然出現的詭異道路有關!”

“沒錯!肯定是,但那是什麼東西建造的?竟然不是用泥土,而是另一種奇怪的材料!”

突厥軍七嘴八舌地議論。

然而,他們議論的同時,仍然無法避開唐軍的屠殺。

六萬突厥大軍,很快就要被三萬唐軍騎兵殺得所剩無幾。

當剩下的突厥大軍開始瘋狂尋找突圍方向時,李滄浪和李靖帶領七萬軍隊趕來。

七萬軍隊一到,立即開始包圍剩下的突厥大軍。

突厥軍隊瞬間無處可逃。

原本在這山東鹽道上逍遙快活,欺壓山東百姓的突厥軍,立刻變成了刀下亡魂。

突厥軍知道唐軍仁慈,歷來不殺投降者。

所以見逃跑無望,數千名突厥軍立刻扔掉手中的彎刀,蹲在地上表示投降。

李靖左手抬起,示意唐軍可以接受突厥軍投降。

李滄浪的戰馬在外圍轉悠,很快就看到一個巨坑裡有幾十位穿著唐裝的妙齡女子,只是此時這些妙齡女子早已死去多時,身上甚至爬滿了蛆蟲。

隨意看了一眼,李滄浪就能明白她們在臨死時遭受了怎樣的非人折磨。

“慢!”

見李靖要接受投降,李滄浪立刻冷冷制止。

李靖一驚,見李滄浪眼神不對勁,急忙來到李滄浪身邊。

李靖也看到了深坑中的妙齡女子屍體,身體顫抖了一下。

接著,更多的唐軍看到了那些妙齡女子的屍體...

她們是誰的女兒,又是誰的妻子,還是誰的母親!

但現在,只能躺在地上變成孤魂野鬼,不知道有多少家庭被摧毀!

“少帥,你別胡來!不能殺投降者,這是兩軍交戰的規矩!”

李靖見李滄浪眼中的怒色加深,連忙喝止。

但李滄浪哪裡會聽呢!

“不能殺投降者,否則不祥,將遭大禍!這是春秋時期的交戰禮儀。

春秋時期交戰與唐軍突厥交戰一樣嗎?突厥滅我百姓,我何必接受他們假惺惺的投降!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