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取心中記憶,想象著當初自己拆分圓光術的那些要點。

第1個法術就是光亮術,這個法術主要的作用是吸收周圍的光屬效能量。

如果對這個法術足夠熟悉的話,方雲覺得這個法術應該還有著調節光線的作用。

第2個法術就是形成鏡子的法術。

第3個法術就是能夠將遠處的景象倒映到眼前的法術。

這三個法術眼下最重要的就是第2個法術了。

畢竟自己想要得到的是一個能夠觀察遠處景象的法術。

想要觀察遠處的景象,方雲的第1個反應自然就是望遠鏡了。

雖然方雲現在也可以透過別的辦法制作出實實在在的望遠鏡。

但是因為手工加工的原因,即便是做出真正的望遠鏡能夠觀察的距離也是有限的。

還不如直接利用法術的效果直接形成一個類似望遠鏡的法術。

然後再透過其他的辦法調節這個法術或許能夠觀察到更遠的地方。

帶著這個想法,方雲終於開始研究圓鏡術。

這個法術其實沒有太多的玄奇的東西,最大的效果就是形成一個鏡子一樣的東西而已。

至於這個鏡子的載體可以是任何的能量,只不過不同的能量形成的鏡子效果不一樣而已。

當然最好的形成鏡子的能量就是那些透明的能量了。

形成鏡子之後,方雲還需要這個法術能夠對鏡子進行一定的調整。

然後形成一個能夠調節鏡子大小還有形狀大小的法術。

這樣的法術也就算是能夠達到自己的需求了。

關於如何讓這個法術能夠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方雲在經過五行法術的練習之後,對這個問題已經有足夠的解決方案了。

於是,圓鏡術的施展過程在心中流淌而過。

然後開始施展。

特別關注這個法術在身體當中經脈的運轉路線。

至於這個法術的作用方向,方雲現在有兩個選擇,一個就是自己的五行法力,這個法力混合起來之後,還是可以形成透明的法力的。

這個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材料。

除了這個材料之外,還有一個更加適合的材料就是五行植株根系形成的五行防護罩。

這個也是透明色的能量,而且相比於法力,這個防護罩在控制性上面比法力還要強。

思索再三,方雲最終還是決定將這個法術作用在防護罩之上。

防護罩很快在法術的作用下形成一個圓鏡。

隨後,方雲開始在身體當中這個法術執行的路線上進行增減。

看看透過什麼樣的方式能夠改變眼前這個圓鏡的形態。

讓它形成凹透鏡還有凸透鏡的形狀。

之所以沒有讓防護罩直接形成凹透鏡或者凸透鏡。

那是因為方雲手上並沒有一個合格的標準,讓它形成一個標準的凹透鏡或者凸透鏡。

如果形成的鏡子不夠標準,到時候形成的望遠鏡還要不斷的進行調整。

這相比之下就比較浪費時間了。

還不如看看調整法術能不能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如果這個法術不行的話,方雲再進行人工的調整。

總歸來說也不會浪費太多的時間。

隨著執行路線的變化,眼前的圓鏡開始在法術的作用下不斷的產生形態上的變化。

雖然這個過程當中方雲的經脈也承受著不小的傷害,不過在這個方面他一直以來就沒怎麼在意過。

經過幾個時辰不斷的調整,這個法術終究沒有讓方雲失望。

很快方圓就找到了能夠調節鏡子的形態的法術執行路線。

在維持著鏡子總體不變的情況下,鏡子的中央部分不斷變厚,最終形成一個凸透鏡。

隨後,在鏡子總體不變的情況下鏡子中間的部分不斷變薄,又形成了一個凹透鏡。

兩個鏡片形成之後,一個最簡單的望遠鏡的基礎材料就算是形成了。

方雲站立在山頂之上,嘗試著利用兩個鏡片觀察遠處的景象。

透過不斷的調節兩者之間的距離,然後再利用五行植株的根系在兩者之間包裹形成一個圓筒。

這個最簡易的望遠鏡就算是形成了。

當然,這個級別的望遠鏡最多也就是能夠看夠10多公里的距離,這還是自己站在山頂視野開闊的情況下。

對於方雲的要求來說還是遠遠沒有達到的。

對他來說,至少需要一個能夠觀察清楚千里之外的影像的望遠鏡,才能夠達到他的目的。

方雲觀察著眼前這兩個凹透鏡和凸透鏡。

透過他上一輩子瞭解到的最基礎的物理知識來看。

凸透鏡就是將遠處的光線聚集起來,然後透過凹透鏡重新成像,才能夠看到遠處的景象。

現在在手上機械裝置太少的情況下,想要得到一個觀察千里之外動靜的裝置。

就只能依靠法術的效果了。

透過兩個凹凸透鏡的效果來看,如果自己想要收集遠處傳遞來的光線,可以利用光亮術去做這件事情。

這個法術本身就有著凝聚光線的作用,在這個法術達到一定級別之後,應該能夠有著調整光線的作用。

透過這個法術調整光線之後,可以將更多的光線透過凸透鏡,就可以將更多的影像凝聚起來。

凝聚起來的光線到達凹透鏡這一邊,又可以重新散發出來。

到時候再利用倒影術,將散發出來的光線重新成像,應該就可以觀察到更遠的地方的景象了。

方雲不確定這樣做到底能不能觀察到是千里之外的地方。

但是想一想還是有一定的希望的。

而且除了這個辦法之外,他暫時也想不出其他的辦法了。

確定了這個簡陋的方案之後,方雲就開始了法術的實驗過程。

先是停下了身體當中的法力執行。

不過有著五行植株的根系形成的防護罩,在確定了凸透鏡和凹透鏡的規格之後,方雲已經利用防護罩將這兩個鏡子固定了下來。

接下來法力執行路線改變,開始按照光亮術的方向運轉。

只不過光線凝聚的方向不再是自己的手上,而是變成了眼前的這個凸透鏡上面。

頓時,整個凸透鏡都開始散發出刺眼的光芒。

見到這個樣子,方雲皺了皺眉頭,不過也沒有再去管。

不管怎麼樣先把整個流程走下來再說。

如果有什麼問題後續再進行調整。

透過五行植株根系的束縛,前方的凸透鏡上面的光芒透過後方的凹透鏡。

讓整個凹透鏡同樣散發著微微的光亮。

而這個時候,方雲在光亮術運轉的同時,一心二用的執行著倒印術。

這兩個法術本身就處在同一個圓光術的基礎之上拆分出來的。

所以這兩個法術執行的路線並沒有重疊的部分。

倒是讓方雲省了一番功夫。

倒印術施展成功之後,直接作用在凹透鏡上面。

頓時,整個凹透鏡的表面開始出現很多雜亂的畫面。

畫面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大染坊一樣,充斥著各種各樣的顏色。

不過方雲並沒有在乎畫面上的雜亂,因為只要有了畫面就代表著自己這個流程走下來是正確的。

只是因為各個環節太過簡陋,最終導致出現這樣的結果而已。

只要整體沒有問題,接下來只要不斷調整就可以了。

調整的過程其實也不是很多,已經兩面鏡子已經固定,能夠更改的地方並不多。

所以接下來只需要調整光亮術,還有後面的倒印術就可以了。

相比於最終成像的倒因術,光亮術這個收集光線的法術很顯然要在調整的第一梯隊。

只有收集過來的光線具有足夠量的資訊,才能夠讓最終形成的畫面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於是,方雲散去了兩個鏡片,開始在每天修煉三個版本的煉體功法之後。

專心的修煉起光亮術來。

除了每天將周圍的光線凝聚成一個光球懸浮在自己身邊之外。

方雲也在思索著上一輩子關於光的一切知識。

想要從這個方面去拓展,去加速自己這個法術的成長。

從上輩子得到的知識來看,人的眼睛之所以能夠看到影像,那是因為光的反射的原因。

正是因為被反射的光攜帶著反射物體本身的影像,所以才會被人的眼睛所看到。

從這裡可以得到一個結論,那就是被物體反射的光線,應該都是蘊含著物體本身的影像的。

方雲不知道這個自己總結出來的結論是不是正確的。

但是假設這個結論是正確的話,自己透過光亮術凝聚起來的光線,其實是蘊含著千里之外甚至萬里之外的影像的。

畢竟光的速度快的難以想象,千里萬里的距離對於光線來說根本不算多長的距離。

只不過在傳遞的過程當中,這些影像也會不斷的扭曲和削弱。

到達自己這邊然後被光亮術凝聚起來之後,裡面這些影像已經扭曲的不成樣子了。

但是不管怎麼樣,這些被凝聚起來的光線是蘊含著足夠的影像的。

自己只需要想辦法將這個影像給呈現出來,就能夠達到自己的目的。

而且如果自己的這個法術真的能夠實現的話,以後不僅能夠看到千里之外,甚至萬里之外十萬裡之外,都是有可能被自己看到的。

從這方面來看,如果圓光術經過自己整理和重新開發之後。

這個法術的前景確實是挺恐怖的。

想到這一點,方雲對於開發出這個法術更加的迫切了。

不過即便是在迫切,還是得先將光亮術這個最前置的法術提升到一定的級別才行。

為了讓這個法術儘快的提升境界,方雲在不斷思索這個法術的原理的同時。

也在不斷的增加自己操控這個法術的難度。

先是將最開始的一個光球,不斷的開始分裂。

然後又讓這些光球不斷的變換成各種各樣的動物。

隨後又不斷的增加這些動物的移動範圍,讓它們不斷的深入那些陰暗的懸崖下面。

驅趕著下面那些生活在其中的野獸和害蟲。

一個月之後,方雲的光量術已經達到了大成的境界。

畢竟只是一個簡單的法術而已,再加上自己一直不斷的思索著這個法術的根本原理。

同時也在不斷的練習這個法術。

透過自己的努力和金手指的作用,終於將這個法術提升到大成境界。

大成境界的光亮數凝聚出來的光球已經沒有之前那樣刺眼了。

反而是像一個柔軟水潤的氣泡,僅僅是散發著微弱的光芒而已。

雖然散發出來的光芒不多,但是裡面蘊含的光屬性的能量卻是不少。

也可以說裡面蘊含的光線數量不少。

當這個法術作用在凸透鏡上面的時候,凸透鏡甚至沒有任何的變化。

但是當方雲將倒映術的法術作用在凹透鏡上面的時候。

很明顯的能夠看到這個倒映樹倒映出來的影像已經及其的豐富了。

既然光亮術已經達到了自己的需求,能夠收集足夠的光線,提供足夠的影像了。

接下來就是慢慢的讓它提升到圓滿境界就好了。

這方面倒是不用那麼著急。

接下來應該用來提升的就是倒印術這個法術了。

這個法術就相當於將光線當中的影像倒映出來,形成一個正常的足夠清晰的畫面。

就相當於將相機當中的底片洗出來形成一個真正的相片一樣。

所以,想要將自己需要的影像弄出來,這個法術也是需要好好提升的。

同時,方雲也準備將這個法術作用在一個合適的平臺上面。

凹透鏡上面的話,一個方面這個鏡面不夠平整,影響影像出現的成果。

另一個方面這個鏡面也太小,不適合仔細觀察遠處的景象。

至於放置在哪個平面之上,那最適合的自然就是方雲身邊的防護罩了。

這個防護罩可以透過五行的轉換,形成任何自己需要的平面,用來作為影像的承載體最適合不過了。

反正凹透鏡的光線也是向著外面散發的,也不一定需要作用在凹透鏡上面才能夠成相。

只需要讓倒印術這個法術將凹透鏡的影像傳遞到平臺上面就好了。

倒印術本身就是能夠倒印遠處的影像到近處,那將凹透鏡的影像倒印到平臺上面自然沒有什麼問題了。

方雲思索著這個法術的種種要點,對於自己現在這個想法思索了片刻,並不覺得有太大的問題之後。

開始利用五行植株的根系形成的防護罩,直接在自己的前方豎起一個數10平方米的巨大屏障。

經過一些五行轉換,再經過一些顏色的調整,很快這個屏障就變成了一個純白色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