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之地,此時正值盛夏,麥子已經開始漸黃,馳道兩旁放眼望去,盡是一片金黃之色。隨著微風吹拂而來,一片片金黃麥浪此起彼伏,讓人不禁生出對豐收的期盼和喜悅。

田間地頭,農人正在忙碌。

此時雖不到收割之際,但農人依舊辛勤,蹲在田壟看著自家的麥地,偶爾驅趕一下想要偷食的鳥雀,臉上都是希望的笑容。

但出了函谷關,這樣的情景就越來越少了。

眾所周知,每到夏收之際,麥子往往是從南到北開始熟透的。越往韓國走,麥子應該熟的越早,田裡面應該越是忙碌,然而真實的情況卻恰恰相反。

三川為秦國新納之地,農人雖忙碌者較少,但好歹還能看得過去。雖依舊可見大片荒地,但從一路上所見來看,當地郡縣已經開始組織農人復耕,多少還算有些收成。

可離開秦境,進入韓境,這種情況便截然不同了。

“奇怪,不應該啊!”

“怎會如此?”

自打向韓國邊防遞交了國書進入韓境之後,負責和蓋聶輪流駕車的朱家臉上的面具就一直是憂鬱的藍色,口中不住地喃喃自語。

眼前的大片農田麥株甚少,稀稀拉拉的倒在田裡,一路上所遇到的農人也盡皆滿臉悲苦,瘦骨嶙峋,臉上沒有一絲希望與生機。

蓋聶看出了朱家神色不對,便主動問了一句:“朱堂主,可是有何不對之處?”

“不對,太不對了!”朱家焦急的都快跳起來了:“南陽乃是韓國產糧大區,負擔著整個韓國每年三成的糧食產出。今年韓國是有天災不假,可並未波及南陽!可蓋聶先生,你看看南陽今年地裡的收成,這是要鬧災荒啊!”

一路走來,關中之地,三川之地皆是收成不錯的模樣。沒道理剛到南陽,就變了天地啊。

朱家萬分不解,但心中很是焦急。

蓋聶望向了官道兩側的田地,也不由得皺起了眉頭:“或許,是已經收割過了?”

這話蓋聶自已都不太相信,如果是收割過了,一路上所見農人臉上不會是那樣的表情。

“不可能!”朱家果斷的反駁,指著地裡那稀稀拉拉的幾株麥穗道:“先生有所不知,一粒麥一顆粟來之不易,農家更是知曉此理。每逢收割之時,務必要顆粒歸倉。可你看看,這分明是尚未收割啊!”

“停車!”

便在這時,馬車內響起了喬松的聲音。

顯然,朱家和蓋聶的對話被他聽在了耳中。

車隊當即停了下來。蓋聶挑開了簾子,朱家放下了木梯,喬松和嬴政兩人陸續從中走了出來。

因為已經進入了韓國境內,為了身份保密,此時的嬴政已經換上了和身邊護衛一模一樣的鎧甲。只不過,平日裡無人的時候他是和喬松一樣坐在馬車中的。

喬松面色微沉:“兩位先生,一起去瞧瞧吧。”

朱家和蓋聶相互對視一眼,護衛著嬴政父子走向了官道旁的田地。

此時的田裡面,一個用綁帶綁著個小兒的婦人正一瘸一拐的在田裡彎腰撿拾著田裡所剩不多的麥穗。

“嗚哇……”

不知是察覺到生人來了感到害怕,還是餓了。那婦人背上的小兒啼哭了起來,婦人並未察覺到有人靠近,手忙腳亂的將孩子解了下來,掀開了衣服露出了乾癟的儒房塞到了小兒嘴裡。

可她已經瘦成了那個樣子,哪裡還來的奶水,孩子嘬累了都吃不到一點,只能嚎啕大哭。

看那婦人急的都快哭出來的樣子,喬松的心中不禁生出了一股酸楚。

此時,衛士們靠近的時候甲葉的碰撞聲終於被那婦人發現,看到如此多的軍士,婦人連忙捂住了孩子的嘴,不讓他發出聲音。

“快,快攔住她!”婦人的動作讓喬松大驚失色,連忙喊了起來:“小心別捂死了孩子!”

唰……

喬松身邊的蓋聶如離弦之箭,瞬間出現在了那婦人身前,抓住了她的手腕。

婦人嚇了一跳,也不知哪兒來的力氣,掙脫了蓋聶的手,撲通一下就跪在了田裡,那已經收攏的麥穗頓時灑了一地。

“見過貴人!”婦人神色惶恐的道,也不敢去撿地上的麥穗。

看著這面黃肌瘦,滿臉畏懼的婦人,喬松的心中很不是滋味。曾幾何時,他也是這芸芸眾生的一員,在這塵世中掙扎求活。

朱家上前安慰了幾句。

他常年和農夫打交道,自然知曉如何安慰這些在泥土中求活的人,幾句話下來,便讓這婦人惶恐之心稍有緩解。

“公子,此人乃是附近村莊的農戶。”朱家打聽清楚了婦人的來歷,便主動向喬松道。

正沉浸在心神動盪中的喬松回了回神,開口問道:“那婦人,我來問你。你家裡幾口人,為何只見你一人在田間勞作?”

婦人仍舊神色惶恐,不敢去看喬松的臉。

喬松見此,喚過來一個衛兵,讓他去將今日車隊裡熬的稀粥弄來了些,贈予了這婦人。

興許是孩兒的哭聲催促著婦人身為母親的本能,讓她戰勝了恐懼,在連連叩頭以示感激之後,便迫不及待的將盛滿稀粥的碗放在了孩子的嘴邊。

喬松這才看出來,這分明是一個還未斷奶的孩子,一時間竟心疼的心臟抽搐。

悲憫之心,人固有之。

“慢點,慢點,孩子還小,不敢喂的太急!”朱家見狀,連忙手忙腳亂的上去幫忙了。

喬松此時也沒有催促,而是提醒了一下,讓孩子只喝湯便可。

或許是發現這些人並不是什麼壞人,在小兒吃了小半碗稀粥之後,婦人並未將剩下的自已喝了,而是從腰間拿出了一個磨的很舊的水壺,將水倒了出去,小心的將碗中剩餘的稀粥裝好,這才戀戀不捨的將還粘著些粥底的碗還給衛兵。

喬松見此心下不由嘆息,再度詢問起了自已的問題。

眼前這婦人為韓人,但生活在秦國不遠,故此也能聽明白秦地語言。

“回貴人,小婦人丈夫半年前被徵走了,如今是死是活也不知曉。家裡公婆,為了給小婦人和孩子省一口吃的沒了,現如今只剩下小婦人和小兒相依為命。”

提起餓死的家人,這婦人並未流淚,只是滿臉的悲傷,彷彿已經麻木了。

“本指著今年能有個不錯的收成活下去,但不想今年不知為何,原本長勢不錯的麥子卻接連旱死。

如今,只能撿拾些還活著的麥穗充飢。”

“官府,沒有賑災嗎?”朱家擔憂的問道。

小婦人搖了搖頭,似乎不知賑災為何物。

喬松沉默片刻,問道:“何不前往秦國呢?此地距離秦國並不遠啊。去了之後,或許會有活下去的機會。”

小婦人愣了一下,旋即臉上露出了驚恐的神色:“去不得,去不得啊!官府的人可都說了,秦人虎狼,去了是要殺頭的!”

一聽這話,喬松周圍計程車兵們頓時怒氣沖天,雙眼之中迸射出了憤怒的情緒。

喬松怔了一下,道:“去秦國試試吧,總好過現在。”

“去不得,去不得啊……”

婦人只是一味地搖頭,緊緊的抱著自已的孩子,彷彿秦國是什麼地獄一樣。

喬松無言了,他心中不由得生出了一些無力之感。

枉他在朝堂上能言善辯,此時卻拿一個鄉間婦人毫無辦法。

苦笑了一聲,喬松轉身道:“給此人留下一斛米糧,算作她解答本公子心中疑問的報酬吧。”

言罷,他便轉身向著馬車走去。

秦法不賑災,自家國內的庶民尚且顧不上,更何況他國?所以,喬松儘管心中不忍,也不好表現出來,只好以這種委婉的方式,變相的救這婦人一命。

至於為何不留下金錢?

很簡單,一個帶著孩子的婦人保不住。

身後的婦人連連叩頭,口稱萬謝。

“公子,此情此景在災難之年很常見,甚至猶有過之。這並非公子的過錯……”

“猶有過之?”喬松冷笑了一下:“猶有過之又該是何等模樣?

是歲大飢,人相食?

還是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短短的兩句話,讓蓋聶倒吸一口涼氣,無言以對。

“饑荒自古有之,你又何必杞人憂天。”

“這話好沒道理!自古有之便是合理的?”

話一出口,喬松才意識到自已面對的是什麼人,連忙住口。

嬴政看了一眼自已的兒子,也沒計較。

喬松帶著一抹哀色嘆息道:“本公子久居深宮,自小錦衣玉食,有祖母疼愛,有父王信賴,從未見過人間疾苦。

今日一見,方知在本公子看不到的地方,仍舊有萬千庶民苦苦掙扎。

倘若今日不是我等經過此地,心血來潮下來一探究竟,那婦人和襁褓中的孩子恐怕再過不久便會曝屍荒野。

管中窺豹,這天下又該是個什麼模樣。”

“蓋聶先生說,這並非本公子之錯。本公子認為,此言有誤。

這正是本公子之錯,是父王之錯,是我大秦之錯!”

此話一出,石破驚天。

周圍計程車兵紛紛跪了下來,神色惶恐。

“錯在本公子年幼力弱,無法為父王分憂;錯在父王掣肘頗多,無法統合大秦上下;錯在我大秦經數代先君奮鬥,雖終成今日如日方升之秦國,卻仍能未早日一統天下!

致使這炎黃大地流血漂櫓,災禍橫行!

此乃本公子之錯,乃父王之錯,乃我大秦之錯!”

“卑職萬死!”一眾護衛齊聲道。

“然知恥方能後勇!

本公子欲以微末之身,上報王恩,下佑黎民,一天下,平萬世!

不求聞達於諸侯,名留於青史,但求兩鬢華髮時,回首處,炊煙裊裊,燈火萬家!”

炊煙裊裊,燈火萬家……

簡簡單單的八個字,卻描繪出了一副人間樂土的模樣。

在這戰火紛飛的年月,無人敢去暢想那是一幅怎樣美好的畫面。那就好似一幅只存在於夢想中的畫卷,令人嚮往,卻唯恐觸之即碎。

短暫的寂靜之後,朱家臉上的憂鬱藍面具變成了亢奮的紅色,拜服於地口中高喊:“公子大志,朱家願誓死追隨!”

朱家這一舉動雖出自內心,卻也直接將其他人架在了火堆上。

好在蓋聶反應很快,擊掌大讚而歌,曰:“

煌煌哉公子,

壯哉我秦公子!

願公子千秋!

願大秦萬年!

我王萬年!”

“壯哉公子!”

“大秦萬年!”

“我王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