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朝野、令人駭然聽聞的侵吞田畝大案,終於伴隨著渭河之畔那一顆顆滾落的頭顱以及滿地的鮮血而緩緩落下了帷幕。然而,此事所引發的餘波,卻遠遠未曾消散。

首當其衝的自然當屬現場圍觀行刑的百家與眾多百姓。

他們瞪大雙眼,眼睜睜地看著數以萬計的生命在自已眼前瞬間消逝,頭顱如雨點般墜落,鮮血匯聚成河流,彷彿要將整個世界都染成猩紅之色。如此驚心動魄的場景,使得任何華麗的辭藻去形容它都會變得黯然失色,言語在此刻顯得如此匱乏。

其中一部分莘莘學子和善良的百姓們,即便心裡清楚這些人是因為觸犯國家法律而遭此劫難,但內心深處仍然難以抑制地湧起一絲憐憫之情。那血流成河、屍橫遍野的景象,讓“流血漂櫓”這個詞彙在此刻擁有了最為真實且殘酷的詮釋。

站在監刑臺上的喬松,一開始心中尚存些許憐憫之意。但隨著一批又一批死囚被押赴刑場,手起刀落間首級紛紛落地,他的竟有些麻木了。那一聲聲撕心裂肺的哭喊聲、苦苦哀求饒命之聲,已難以讓他動容。

時光如同沙漏中的細沙般緩緩流逝,每一粒沙子的滑落都代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太陽逐漸西沉,如蛋黃般的落日漸漸消失在地平線,只留下一抹絢麗多彩的餘暉,將整個天際染成一片金黃。而就在這片餘暉之中,那場規模宏大、令人心潮澎湃且驚心動魄的行刑終於暫告一段落。

舉目遠眺,在璀璨奪目的金色夕陽映襯下,原本清澈見底、潺潺流淌的河水宛如被鮮血浸染過一般,呈現出一種詭異而恐怖的猩紅色調。河岸邊,那些尚未被及時運走和妥善處置的屍體橫七豎八地堆疊在一起,形成一座又一座小山丘,其慘狀令人不忍直視,毛骨悚然。

即便是那些身經百戰、心如鋼鐵般堅毅的硬漢們,目睹此景後也難以保持鎮定自若,內心不由自主地泛起陣陣波瀾。

按照廷尉府事先擬定好的計劃,明天這場殘酷的行刑仍將繼續上演。

於是乎,大軍只得暫且在此處河灘安營紮寨。

夜幕降臨,萬籟俱寂,喬松獨自躺在簡陋的榻上,翻來覆去難以入眠。白天所經歷的一幕幕血腥場景猶如夢魘般不斷在他腦海中浮現,揮之不去。百般無奈之下,喬松翻身起床,順手抓起一件披風披在身上,然後邁步走出了營帳。

此時正值仲夏時節,夜晚的河邊涼風習習,清爽宜人。浩瀚無垠的星空中繁星點點,閃爍著微弱但卻迷人的光芒,它們密密麻麻地佈滿整個蒼穹,宛如無數顆鑲嵌在黑色天幕之上的寶石。

當喬松抬起頭仰望星空時,深邃而神秘的星空彷彿具有一種無法抗拒的魔力,讓人心生嚮往。

站在這河邊,吹拂著夏日的夜風,看著這星空,喬松的思緒也不由得漸漸飛遠。

得益於超越時代千年的眼光,喬松很清楚這樣一場大案是必要的,否則任由這種侵吞田畝的現象繼續下去,只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

所以,他不後悔。

只是……連坐之法似乎有些殘酷了。想起白日裡那些夾雜在求饒聲中牙牙學語的稚嫩之聲,喬松眼神中不由得閃過了一絲恍惚。

就在距離不遠的地方,原本負責守衛的侍衛們像是察覺到了什麼異樣一般,突然間將目光投向了火光無法照亮的黑暗之處,並迅速而警覺地握緊手中的武器,嚴陣以待。

然而沒過多久,只見一個身著華麗服飾、頭戴高聳冠冕的身影緩緩從那個方向踱步而出——此人正是儒家學派德高望重的掌門人伏念先生。

此時此刻的伏念,面容一如既往地嚴肅刻板,彷彿與平日並無二致。然而,他身上所散發出的那種威嚴莊重、令人不敢輕易冒犯的氣勢,卻猶如一座巍峨高山,能夠輕而易舉地震懾住那些心懷叵測之徒。

當看到伏念現身之後,喬松身旁的親兵們多少都稍微放下了一些戒備之心,但出於自身肩負的責任使命,他們依然打算走上前去詢問伏念此番前來究竟有何目的意圖。

\"請伏念先生移步過來吧。\"站在河邊的喬松語氣平靜如水地輕聲吩咐道。其實早在伏念抵達此處之前,其身上獨特的氣息便已被喬松敏銳地捕捉到。

得到指令後的親兵們當即紛紛退讓開來,讓出一條通道。伏念先是禮貌性地向這幾位親兵表示感謝之意,然後才邁開步伐朝著河畔走去。待到走到近前時,他方才恭恭敬敬地向喬松施了一禮。

\"師兄如此夜深人靜之時特意前來尋我,是要來指責我不成?\"喬松始終沒有將凝視著浩瀚星空的視線收回來,而是以一種十分淡然隨性的口吻隨口丟擲這樣一個疑問。

伏念沒有回答,而是反問道:“君上深夜難眠,又是為了什麼呢?”

“師兄可真是……”喬松苦笑了一下,方才開口回答道:“這渭河之畔的哭聲,讓我有些煩躁了。”

“如此說來,在下今夜倒是不需來此。”

喬松微微一愣,眼神中閃過一抹詫異之色,但他迅速反應過來,抬起手輕輕一揮。剎那間,原本奔騰不息、流淌著的河水像是被一股神秘力量所吸引,竟開始一滴一滴地緩緩升起,脫離水面,宛如靈動的精靈般飄浮至半空之中。

不多時,這些水滴在喬松精妙絕倫的操縱之下,逐漸匯聚成一個清晰可見的“仁”字。

喬松凝視著這個由水構成的“仁”字,輕聲說道:“師兄,您莫非擔心我會忘卻此道?”

站在一旁的師兄看著這一幕,眉頭微皺,憂慮之情溢於言表:“師弟啊,你向來對百家學說秉持著相容幷包之態。然而今日這番舉動,著實令我們心生不安吶。”

面對師兄的關切,喬松只是淡淡地笑了笑,表示感謝:“多謝師兄掛懷。”

言語之間,喬松的手指忽然毫無徵兆地舞動起來。只見那一個個懸掛在空中的“仁”字,瞬間化作無數條細流,如翩翩起舞的綵帶一般飛射而出。這些水流在半空中交織纏繞,眨眼間便幻化成一朵朵嬌豔欲滴、亭亭玉立的鮮花,絢麗多彩地綻放在漆黑的夜空之中,猶如璀璨星辰般耀眼奪目。

陣陣夜風輕柔地吹拂而過,掠過伏唸的面龐,帶來絲絲涼意。

望著眼前這如夢似幻的美景,伏唸的心境不禁泛起一陣微妙的波瀾。他深知,這位師弟雖然年輕氣盛,但內心深處始終堅守著那份對於正義和道德的執著追求。此刻,喬松用如此獨特的方式表達出自已的立場,更是讓伏唸對他多了幾分敬佩之意。

今日之刑場,氣氛壓抑得令人窒息,彷彿整個世界都被一層沉重的陰霾所籠罩。那血腥與殘忍交織而成的場景,如同一幅恐怖的畫卷展現在眾人眼前,讓人不寒而慄。

就連一向以冷靜著稱的伏念,此刻也不禁眉頭緊蹙,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複雜情感。

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百家爭鳴,各抒已見。然而,面對如此慘烈的行刑場面,許多人開始產生了不同的看法。他們暗自思忖著:如今的大秦已然擁有了一位無比霸道、威嚴赫赫的帝王,其統治手段之強硬已足以震懾四方。倘若未來的秦二世亦步亦趨地繼承其父作風,那麼對於天下蒼生而言,或許未必是什麼幸事。

故此,伏念今晚才會來到這裡。但喬松的表現,讓伏念意識到自已之前的擔憂可能有些多餘,因為眼前展現出的種種跡象表明,情況遠非他所想象的那般糟糕。

也許,命運總是充滿了變數;也許,歷史的車輪會在不經意間轉向一個全新的方向……

……

次日清晨,陽光灑落在大地之上,渭河之畔依舊人頭攢動,人們懷著複雜的心情注視著那即將執行死刑的場景。

然而,李斯卻鄭重地宣佈了一件事情——上天懷有慈悲之心,對於生命充滿憐憫之情。即使這些涉案之人犯下重罪理應受到嚴懲,但年幼無知的孩子不應承受如此沉重的罪責。因此,皇帝陛下特別恩賜,對所有涉案人員中年齡未滿三歲的幼兒予以赦免,然其自身及後人五代以內不得進入仕途為官。

這一命令猶如一道驚雷,在人群中引起軒然大波。那些原本被判刑的罪犯們聽到這個訊息後,頓時淚如泉湧、嚎啕大哭起來。他們深感自已罪孽深重,如今不僅連累家人受苦受難,更是辜負了浩蕩皇恩。

與此同時,旁觀刑罰的百家學子以及普通百姓們也都為之動容,紛紛稱讚皇帝的仁德寬厚,表示皇帝仁慈、心懷天下蒼生。

唯有坐在高臺之上的李斯心中略有不滿。作為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他堅信法律應該嚴格執行,不應該因為任何情感因素而有所偏袒或寬容。在他看來,這種法外開恩的行為違背了法治精神。

只可惜,這件事情並非由他所能左右。事實上,這一切都是喬松自行做出的決策,然後借用了皇帝的名義頒佈施行而已。

這麼一個插曲之後,行刑繼續。

接連五日的時間,整場行刑方才徹底結束。

喬松最終命人將所有的屍首聚在一起,一把火燒了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