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皇太一的到來,似乎只是為了單純的保護喬松,並將那把草原射鵰手的長弓作為見面禮送給他。

然而,喬松卻深知東皇太一從來都不是一個單純的人,他算是欠下了陰陽家一個人情。而他手上,恰好有陰陽家所需要的東西。

荀夫子三人前來草原,解除了蘇木和帶來的危機,便匆匆前往陰山。具體什麼目的並未告訴喬松,但是想來應當十分重要。

而沒有了蘇木和的威脅,大軍行動再無顧及,在白鳳等人的指引下,一人三馬帶著頭曼的大軍在大草原上兜了一個來月的圈子。

趁這個時間,韓信利用手上的大軍在河套平原南征北戰,將那些不願意臣服的部族通通攆到了更深處。

待到紅了眼睛的頭曼終於發覺不對勁兒的時候,急忙放棄了追蹤喬松的大軍,揮師南下之際,東胡人的大軍卻西征了。

“啊......”

感覺自已被愚弄了的頭曼怒不可遏,他猛地一把將手中的飯碗狠狠地砸向桌案,發出清脆的碎裂聲。

“東胡王那個卑鄙無恥的老東西! 他竟敢選在此時對我大匈奴發動攻擊,莫非是活得不耐煩了不成!

本汗早已處決了他的兩個逆子,若他再不識趣,本汗也不介意讓他步其後塵!”頭曼咬牙切齒地吼道,眼中閃爍著憤怒的火焰。

“大單于,請您三思啊! 如今局勢緊迫,我們實在無法繼續再戰了。那些曾經屈服於大匈奴強大軍力之下的婁煩、白羊等部族,現已紛紛宣佈獨立,不再聽從金狼旗的指揮。

而南方的那幫叛逆之徒,則趁機逐個吞噬我們的部落,金狼神的子民正在遭受苦難啊!

大單于,請停止戰爭吧!”

眾多匈奴貴族雙膝跪地,苦苦哀求。

“難道,本汗的兒子、本汗的王庭所受之辱,就這樣一筆勾銷了嗎!”頭曼瞪大雙眼,怒吼道。

“大單于,並非如此啊!只是以目前的狀況來看,我們實在無力再戰了......”

一名年長者顫巍巍地說道。

頭曼血紅的眼珠子死死的盯著跪了一地的貴族們,恨不得讓人將他們全都推出去砍了。可這些人的話,卻又如同鋒利的長矛一樣,死死地抵在了他的喉嚨。

良久,頭曼頹然的一屁股坐在了寶座上,彷彿被抽去了所有精氣神一般:“傳令撤軍!”

一眾貴族喜出望外的退出了大帳。

……

高闕關,李信和蕭何兩人站在城牆上,極目眺望著遠處的地平線。根據情報,今日公子就會抵達高闕關,返回長城。而草原上,則是由韓信留著的大軍繼續處理後續事宜。

一直等到了晌午,依舊沒有見到任何人影。

李信擦了擦額頭的汗水,就在這個時候,天盡頭一道黑色的煙塵正絕塵而來。隆隆的馬蹄聲逐漸靠近,出征的將士踏上了歸途。

長城內外一片安寧,並無戰火,歷經一場激烈大戰的騎兵們,緩緩地騎著馬從草原返回長城。

戰士們的視野中逐漸清晰,那是他們的目的地,也是他們的避風港,是家的方向。巍峨長城宛如一條巨龍,靜靜地橫臥在草原的盡頭,隨著地勢的變化不斷起伏,靜靜地守護著城牆後面的繁華。

越是靠近長城,馬蹄都彷彿越加輕快。

戰士們的身影在夕陽的餘暉中顯得格外高大,馬匹的蹄聲彷彿是大地的心跳,有節奏地敲擊著草原。

騎兵們的盔甲和武器上沾滿了鮮血和塵土,是他們的榮譽與勳章!

伴隨著騎兵們逐漸逼近,原本喧囂嘈雜的天地似乎瞬間變得鴉雀無聲,唯有陣陣清脆響亮,節奏分明的馬蹄聲響徹雲霄。

站在巍峨雄壯的長城之上,每一名秦軍戰士都情不自禁地探出腦袋,滿懷敬意地凝視著這支遠赴塞外征戰歸來的英勇之師。

曾幾何時,他們也身為長城守軍的一份子,肩負著保家衛國的神聖使命。彼時彼刻,他們邁出跨越長城的重要一步,此時此刻,他們攜帶著大破匈奴王庭的輝煌戰績歸來,完成了前人從不曾有的奇蹟。

“大秦萬勝!” 突然間,一聲高亢激昂的呼喊猶如驚雷般劃破長空,響徹整個戰場。

這正是李信扯著嗓門發出的怒吼。

緊接著, “大秦萬勝!” 的口號如潮水般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整個長城瞬間被激昂熱烈的氣氛所淹沒。

在這震耳欲聾,排山倒海般的歡呼聲中,出征的大軍昂首挺胸,氣宇軒昂地邁入了高闕關。

當雙腳再次踏上大秦遼闊無垠的土地時,喬松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輕鬆感——終於到家了。這種感覺既熟悉又親切,讓他倍感溫暖和安心。

踏出甬道,熟悉的建築映入了眼簾。

……

秦王政十六年春,公子喬松請命北上,出塞外,領秦之藩籬賽罕所部大軍及八千大秦鐵騎與匈奴開戰。

公子以韓信為大將,命曹參,盧綰,灌嬰,樊噲等眾將率軍北上,又親率一萬鐵騎深入大漠,追亡逐北,一路奔襲兩千餘里,大破匈奴王庭,斬首匈奴王子冒頓,擄匈奴大單于閼氏,王叔,公主及大小貴族一百八十九人,斬首八萬餘,拓土七百餘里。

此戰大勝,揚威塞外!

……

“王詔,公子喬松率軍北上,大破敵軍,拓土七百餘里,大漲我大秦之威。今賜北地君之爵位,食邑三萬戶。此戰有功之人,皆返回咸陽核准功績,按律賞賜!”

九原郡守府之中,趙高手捧王詔,聲音洪亮地宣讀著。

“兒臣謝父王恩典!”

讀完王詔後,趙高快步走到喬松面前,將王詔收攏起來,笑眯眯地遞給了喬松:“公子......哦不,現在應該稱您為北地君了。”他故意將“北地君”三個字說得特別重,似乎在提醒喬松身份已經發生了改變。

喬松接過王詔,微微一笑,說道:“多謝中車府令大人宣讀詔書。”

他的語氣謙遜而有禮,但眼神中卻透露出一種堅定和自信。

趙高連忙擺手道:“君上客氣了,此乃奴婢分內之事。倒是君上此行率軍奔襲數千裡,當真是辛苦。”

喬松聽出了趙高話中的意思,他淡淡一笑,回答道:“中車府令言重了。在下不過是盡臣子之責,為父王分憂而已。”

趙高滿意地點點頭,繼續說道:“君上所言極是。不過,依下官之見,大秦能有今日之盛世,全賴律法嚴明。若無律法約束,人人都像那些蠻夷一樣肆意妄為,那大秦豈不成了烏合之眾?所以說,有功必賞,有過必罰,方能彰顯律法之公正。”

喬松點了點頭,表示贊同:“中車府令說得在理。我大秦以法治國,確實需要嚴格執行律法。如此方能讓百姓信服,國家安定。”

“哈哈,正是如此!”

這時,喬松忽然想起了什麼,吩咐身邊的隨從取出一株寶藥,遞給了趙高:“此乃從匈奴王庭得來的珍貴藥材,還請中車府令笑納。”

趙高滿心歡喜地接過寶藥,仔細端詳起來。這株寶藥通體晶瑩剔透,散發著淡淡的香氣,顯然是非同凡品。

趙高眼中閃過一抹驚訝,欣然受領,又讓隨從取來了一個盒子,交給了喬松,壓低聲音道:“來之前,王上交代,此行隨公子出征的將士,便不必回原本的軍隊了,請公子就地將其整訓,並優先調取藍田大營精兵,補足兩萬之數。大秦,需要這一支精銳。”

喬松眼中流露出一絲驚訝,開啟了盒子,其中正是半塊新鑄的虎符。

顯然,這是父王賜給這支新軍的,代表著從此之後,他們便是一支全新的軍隊了,不再屬於長城軍團之列。

“父王可給其取了名號?”

“這倒沒有,依奴婢看,王上應該是將這件事交給君上了。不過,君上該儘快返回咸陽才是,這練兵一事交給手下將軍便可。”

“中車府令之意,在下明白了。”

“如此,趙高便不打擾君上了。”

“唉~~~本君剛剛受命,正要慶賀一番,中車府令何不留下來。”

“多謝君上好意,趙高還需要儘快返回咸陽覆命,卻是無福應君上之邀了。”

喬松對此只能表示遺憾。

趙高向喬松一禮,隨即退出了房間,轉身離去。

蕭何興奮地湊了上來:“公子,大計成矣!”

封君!

倘若是尋常將領,此功自然是不夠封君的。可誰讓喬松是大秦公子呢,自然是有資格封君的。

有如此先例的,便是喬松那位王叔成嬌。當年成嬌的母親與韓國運作,讓成嬌領兵攻打韓國,實則韓國主動捨棄城池,讓成嬌有了軍功,故此被封長安君。

喬松則不同,他的拓土七百里是硬生生打出來的,不含一點水份,自然是有資格封君的。

而封君,就意味著喬松從此正式踏入了秦國朝堂。接下來的滅六國之戰,他就不必只當一個看客了。

喬松看了看手中的右手中的王詔,再看了看左手中的虎符,道:“封君固然可喜,可更讓我意外的,則是這虎符了。”

蕭何眼中閃過了一抹精光,贊同的點了點頭。

的確,這虎符交給喬松,意味著從此之後這支軍隊也交給了他。這可是比封君,意義還要重大。

這意味著,嬴政默許喬松在軍中有一支屬於自已的力量,有他自已的嫡系部隊。

“蕭何,你說我們該給這支軍隊取個什麼名字好呢?”

“這……臣不敢擅自做主。”

“暢所欲言嗎,我又不是那聽不進人話的人。”

“公子,哦不,君上,您還是別難為臣了。此事,一眾將軍更有說話的權利。”

喬松微微一愣,旋即恍然:“也是,我一時光顧著高興了,卻忽略了這件事。也罷,那就再等等,等他們回來再商議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