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達伍德第一次執政時期
阿富汗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夏蟲蟲語冰 加書籤 章節報錯
1953年,阿富汗皇室內部的世系危機中,金·扎希爾的堂弟穆罕默德·達伍德·汗(1909—1978)上臺成為首相。這或許得到了扎希爾的支援和馬哈茂德等長輩的默許。扎希爾和達伍德曾在西方接受教育,成年後希望行使他們與生俱來的統治權力。
達伍德的執政期為阿富汗帶來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變革,儘管政治改革並非他的首要議程,他毫不猶豫地鎮壓了認真的反對派。1959年,他成功地利用軍隊平定了帕克蒂亞省的部落衝突,至少向坎大哈地區的杜蘭尼普什圖人徵收了土地稅。
新政府對工程管理進行了重組,於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發了兩個大壩。全年都有灌溉水可利用,使農作物產量急劇增加。然而,由於水資源分配和控制不當、排洩不足、鹽鹼化、管道堵塞以及野草滋生,幾年後產量減半。一些遊牧民成功在許多新村莊定居,儘管隨著衝突的加劇,最初不同部落和民族的混居計劃失敗。1961年,美國土地開墾局的專家開始援建工程,這次在阿富汗人領導下,許多問題得到了修正。
1954年末,阿富汗嘗試重新獲取美國武器的努力失敗,原因至今仍然討論。有猜測認為,阿富汗拒絕接受美國提出的與鄰國伊朗和巴基斯坦一起加入“中央條約組織”的正式結盟要求。此外,根據衝突理論,阿富汗可能加入聯盟,但唯一的條件是美國明確承諾對蘇聯的軍事行動,而當時美國並不準備將結盟的內容擴充套件到這一點。
隨後,達伍德轉向以蘇聯為首的集團。他從捷克斯洛伐克購買了價值300萬美元的武器,並從蘇聯獲得了3250萬美元的武器貸款,用於購買T-34坦克、米格-17和其他飛機。蘇聯開始在當地和蘇聯領土培訓阿富汗軍事人員。
從1954年開始,阿富汗還與蘇聯集團簽署了各種貿易和發展協定,涵蓋石油管道、水泥加工廠以及其他基礎設施投資專案。儘管其中一些計劃以失敗告終,蘇聯透過修建喀布林的街道成功地進行了一次宣傳,之前美國曾拒絕為這個修路計劃提供資金支援。因此,蘇聯充分利用了1955年阿富汗與巴基斯坦之間爆發的新危機。巴基斯坦決定將其所有省份合併成一個,取消了西北邊境省的行政區劃(這次行動後來被廢除)。作為對此事件的回應,阿富汗爆發了反巴基斯坦的騷亂和焚燒國旗的行動。這時,阿富汗與蘇聯的經濟聯絡再次變得至關重要,兩國重申了之前簽署的物品交換和運輸協定。
在爭議最激烈的時候,蘇聯領導人尼基塔·赫魯曉夫和尼古拉·亞歷山德羅維奇·布林加寧在成功訪問印度後,在返回途中訪問了喀布林,公開支援阿富汗。他們宣佈將為阿富汗提供醫院、一個汽車編隊以及一億美元的長期貸款。這些資金用於建設喀布林北部的貝格拉姆空
軍基地、水力發電廠和一條透過薩郎山口的通往蘇聯邊界的新公路。有了這些新的貸款,1956年,阿富汗啟動了一個按照蘇聯的經濟集權模式設計的五年經濟計劃,由財政部長阿卜杜勒·馬利剋制定,他曾在土耳其的凱末爾·阿塔圖爾克領導下學習了類似的經濟模式。
在1979年之前的幾十年裡,蘇聯為阿富汗提供了多達1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和12.5億美元的經濟援助,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美國提供的資金不到5億美元。
由於對阿富汗加入蘇聯集團的擔憂,美國在1955年提供了額外的援助,包括一些軍事培訓和價值2500萬美元的武器。然而,重點主要放在了教育制度的改革和高等教育的資助上,這進一步激發了蘇聯為阿富汗建設技術學院的動力。
美國還領導了連線阿富汗主要城市至巴基斯坦和伊朗的公路修建工程,並幫助建立了國內航空線路“雅利安那”(Ariana)。此舉提高了交通運輸水平,推動了旅遊業的迅速增長。
最終,儘管蘇、美兩個超級大國在阿富汗存在的問題上互相忍受,但在各個領域如公路、能源、灌溉以及食物加工方面,它們都展開了合作。總的來說,來自這兩國的援助(蘇聯援助較多)佔據了阿富汗發展預算的80%。1957年,扎希爾國王訪問莫斯科;1959年,艾森豪威爾總統訪問喀布林。達伍德首相的不結盟立場,即波斯語裡的“比塔拉菲”,即“不偏不倚”,似乎被美、蘇兩大帝國接受。
達伍德罕見地推動了真正的社會改革。1959年8月,在慶祝阿富汗獨立40週年的慶祝活動上,他下令皇室的后妃、公主以及其他顯赫人物不戴面紗出現在公眾面前。這是在阿曼努拉進行類似嘗試之後30年的一次重大舉措。然而,由於時間推移以及達伍德更強大的軍事地位,與阿曼努拉相比,兩者的結果截然不同。許多毛拉對此表示抗議,但卻不能為達伍德提供有關面紗和深閨制度的明確伊斯蘭法判例。這導致其中50人被當作異端關押。儘管這些毛拉很快被釋放,但唯一的條件是他們必須承認每個家庭有權決定是否實行面紗和深閨制度。
在此之前的幾年裡,政府在合法專家的建議下,曾讓女性擔任歌手、阿富汗無線廣播職員、“雅利安那”航班的接待和服務員、陶器場和電話局的職工,甚至在1958年派遣一名女性為駐聯合國代表。到1961年,女性有資格進入喀布林大學的所有院系。直至20世紀70年代,在政府部門和許多私人機構,不戴面紗的女性成為勞動力的一部分。
或許達伍德最引人矚目的成功之一是透過引入外國資金和技術,擴大了阿富汗的教育體系。他在許多村莊建立了初級學校,在地方城市設立了高中,甚至在喀布林修建了寄宿制學校,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學生。根據聯合國的資料,1965年,初級學校有360,000兒童入學,幾乎都是男孩,比1951年擴大了整整4倍。到1978年,這個資料進一步增至940,000人。
中級教育入學人數從1951年的不足5,000人增至1965年的45,000人,到1978年增至100,000人。高等教育入學人數從1951年的461人躍升至1965年的3,400人,1978年達到20,000多人。儘管這些資料可能被誇大,但它們確實反映出阿富汗在教育方面取得的顯著進展。對於只有約1500萬人口的國家來說,這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