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單從耕地效率上來說,曲轅犁肯定是完敗長直耕犁,曲轅犁的效率幾乎是長直耕犁的三倍。

田畝間。

左面是程咬金使用長直耕犁所犁出的地,溝壑深淺不一,大塊的土粒遍佈溝壑中。

反觀右面尉遲恭使用曲轅犁耕出的地,溝壑要比長直耕犁耕出的深,而且更為平整,其中大塊的土粒全都被碾壓的粉碎,翻出的土被推的一側,顯得極為規整。

而曲轅犁的磨損程度也要小於長直耕犁。

見到這一幕,眾國公面露欣喜。

“太子殿下真是神了,簡直是魯班在世啊。”

“是啊,這曲轅犁無論是效率,靈活性亦或是操縱性,遠遠凌駕於長直耕犁之上。”

“曲轅犁要儘快向大唐境內推廣,此等神物,一定要讓大唐百姓儘快使用上。”

眾人一邊感嘆曲轅犁的實用性,一邊驚歎李承乾的才華。

李世民站在一旁,默不作聲。

倒不是,他不為李承乾發明出曲轅犁而高興,只是看到結果後他過於震驚,這真是令他難以置信。

曲轅犁強過長直耕犁他倒是有心裡準備,畢竟李承乾已經不是第一次驚豔眾人了。

可曲轅犁將長直耕犁甩了好幾條街是他萬萬沒有想到。

大唐境內,荒地數不勝數,如果土地改制能夠順利進行,那曲轅犁的推廣可以讓農戶開荒的耕地提高一倍以上。

再加上土豆的全面種植,大唐的糧食產量何止是翻了十倍,那是翻了近乎二十倍啊。

想著這個數字,李世民的心久久不能平復。

二十倍的糧食產量是什麼概念,他想都無法想象。

這必將是大唐走向富強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少傾。

眾人回到了桌邊,他們心中有許多疑問想要討教。

李世民坐到凳子上,伸手將李承乾面前裝有蜜餞的盤子挪了過來,拿起一顆丟到嘴裡。

又喝了一杯茶,壓了壓驚。

李承乾望著他,眉頭緊皺,這便宜老爹還真是不客氣啊。

一旁。

魏徵揖禮道:“太子殿下,臣想系統的瞭解一下曲轅犁,還請殿下不吝賜教。”

他雖是文官,但他對李承乾發明的曲轅犁有著濃厚的興趣。

“嗯。”李世民附和道:“承乾,你就給大家講解一下吧,朕也想知道,你是怎麼研製出曲轅犁的。”

此話是李世民最後的倔強,他倒要看一看李承乾是否回答的上來。

李承乾看著李世民的神態,妥妥的後媽形象,在感嘆的同時,還要質疑事情的真實性。

對於李世民這種想法,李承乾只想給他四個字,受罪的命。

不過,李承乾也懶得跟他計較,畢竟兩人的思想不在一個高度。

他看著魏徵道:“首先是將長直耕犁的直轅、長轅改為曲轅、短轅,在轅頭安置一個可以轉動的犁盤,這樣不僅可以減輕曲轅犁的重量,更便於曲轅犁的調頭和轉彎,不但節省人力和畜力,操作起來也更加靈活。”

“曲轅犁上還增加了犁評和犁建,推進犁評,可以使犁箭向下轉頭,犁鏵便可以深入土地,如果提起曲轅犁的犁評,犁箭便會轉向上,犁鏵深入土地則較淺。”

“曲轅犁的犁評、犁箭和犁建是非常重要的構架,如果可以熟練的使用曲轅犁,便可以達到深耕或淺耕不同需求,便於精耕細作。”

“不知本宮這樣講解,鄭國公是否理解的清楚。”

曲轅犁的架構,李承乾穿越前還真的仔細研究過,他本就對古代的一些工具頗有研究,沒想到還真的派上了用場。

“透徹!”魏徵不住的點頭,“太子殿下解析的實在是太透徹了,殿下如此精細的研究,實在是讓老臣佩服。”

此時,魏徵對李承乾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如果不是親耳聽到,親眼看到,他還真不相信李承乾有這樣的本事。

李世民坐在一旁,認真的聽著李承乾的講解。

他聽著李承乾講的頭頭是道,如果不是對長直耕犁有著很深的見解,如果不是親手研製出曲轅犁,他也不可能瞭解的如此透徹。

李世民開口道:“承乾,曲轅犁製作起來麻不麻煩,推廣方便嗎?”

事已至此,他也沒有必要抓著誰研製的事情不放,倒是顯得有些小家子氣了。

曲轅犁的推廣才是重中之重。

李承乾回應道:“只要有兒臣的圖紙,曲轅犁製造起來便很容易,推廣就更不是問題了。”

聞言,李世民點了點頭。

突然。

長孫無忌皺起眉頭道:“太子殿下,我有一個疑問?”

李承乾道:“舅舅請講。”

長孫無忌繼續道:“如果我們將土豆交給農戶種植,如果有人忍不住將土豆全都吃了,那可如何是好?”

眾人贊同的點了點頭,這確實是個問題。

自古窮山惡水出刁民,越是貧苦的地方,民風越是不好。

倒不是這裡的習俗或是傳統,只要還是生活拮据,吃了上頓沒下頓,肚子都喂不飽,哪裡還能講求文明。

李世民抬頭,對長孫無忌投了讚許的目光,表示對他所提問題的肯定。

看著李世民欣賞的笑容,長孫無忌心裡樂開了花,經過自己深思熟慮的思考,終於撈了一波政績。

李承乾道:“舅舅這個問題問的好,我們可以將分發的土豆種子泡發至發芽,因為發芽的土豆含有毒素,不可食用,如此一來,土豆種子被偷食的問題便可以迎刃而解了。”

聞言,眾人露出了驚訝的目光。

這土豆也太會長了吧,正常情況下可以食用,而且口感極佳,發了芽便成了有毒的食物。

這土豆是上天專門派發給大唐的吧。

長孫無忌興奮道:“如果真如太子殿下所言,那這土豆確實是不可多得的糧食,我們要儘快將其推向全國。”

“解決了糧食問題,大唐的內憂問題便已經解決一半了。”

自古以來,朝堂與百姓最大的矛盾衝突便是糧食。

解決了百姓的溫飽問題,便沒有人會起義反抗朝堂了。

反之,百姓連肚子都吃不飽,那任何極端的事情,他們都有可能做的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