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大殿之中,也就只有魏徵敢牽這個頭了。

畢竟他這懟人能力是出了名的。

即使面對李世民,他亦是直言不諱,敢於諫言。

而且,李世民最欣賞魏徵的便是他這點,不然也不會將魏徵比作自己的鏡子。

聽了魏徵的話,文武百官皆是望向龍椅上的李世民,看著他的反應。

這次與以往不同,黨仁弘的案子僅僅過去三天,魏徵這傷疤揭的太快,太直接了。

“魏愛卿言之有理。”李世民面容嚴肅,不怒自威,但卻沒有絲毫怪罪魏徵的意思,“賑災款貪墨案可謂是近幾年,朝廷最大的恥辱。”

“戶部五十幾名官員,涉案其中,其影響之惡劣,觸目驚心。”

“劉政會,你是戶部尚書,雖然此案與你無關,但你畢竟是戶部之首,難辭其咎,你手下五十幾名官吏,幹出這樣的事,你作何感想。”

劉政會站出來,揖禮道:“臣治吏無方,罪該萬死。”

這幾日,劉政會吃不好,睡不著,他知道,李承乾之所以沒有追究他的罪責。

一是因為他並未參與其中,也不知情。

二是因為戶部一下子被抓走了這麼多的官吏,還需要他留下來主持大局。

如果接下來的政務,依然沒有絲毫進展,他這個戶部尚書,也就要告老還鄉了。

李世民垂眸道:“說點有用的,朕不需要你在這裡進行,自我檢討。”

“今後,如何避免此類事情再次發生,才是我們現在應該考慮的問題。”

“陛下教訓的是。”劉政會面色慘白,直言道:“老臣以為,出現此類貪腐,除了當值官吏的品德敗壞,更多的是監察不嚴。”

“老臣以為,政務系統,必須要有與之權力相對應監察機構,預防貪腐滋生,官員敗壞。”

話落,魏徵上前附和道:“劉大人言之有理。”

“如今,我大唐監察機構御史臺,形同虛設,全都是聞聲奏事,沒有實權,大唐官吏得不到有效監察,滋生貪腐,那是必然的事情。”

“官吏在享有權利的同時,必須依法被監察,這樣才有利於廉政的推行。”

魏徵此話一出,朝中算是炸開了鍋。

“這...又將御史臺搬了出來?我們的好日子才沒過幾天,魏徵竟然又將監察機構捧了出來,簡直就是胡鬧...”

“御史臺監察百官,那誰來監察御史臺?誰能保證御史臺不會滋生貪腐?若是御史臺最先淪陷,那大唐的官場豈不是要全都爛了...”

“依我看,這監察機構早就應該重建了,你若是為官清廉,兩袖清風,怕什麼御史臺?怕什麼監察?”

“沒錯,我大唐近幾年剛剛解決完內憂外患,正是發展的開端,而這個時候,也是滋生貪腐最嚴重的時期,我們就要從現在開始,肅清官場。”

文武百官在朝堂中議論紛紛,對此事,褒貶不一。

剛打牌,魏徵便扔出了王炸,重整御史臺與新一輪的整頓吏治,完全是兩個概念。

整頓吏治是有時間限制的,也就是整頓期間,比較嚴格罷了。

但若是將御史臺重新搬到檯面上,並賦予極大權利,那大唐內的所有官吏,都要時刻小心謹慎,不能肆意妄為了。

與此同時,尚書左僕射蕭瑀站了出來,揖禮道:“官吏貪腐,乃當今大唐,民之所視,民之所憂,民之所憤的棘手問題。”

“為了整頓官吏,強化御史臺的作用,加強御史臺的權力,確定御史臺的獨立地位,這看似有道理,實則膚淺至極。”

此話一出,朝堂中譁然一片。

誰也沒想到,這個時候,跳出來與魏徵唱反調的竟然是他。

蕭瑀出身皇室,其高祖父是南朝梁武帝蕭衍,曾祖父是昭明太子蕭統,祖父蕭詧是後梁宣帝,父親名巋是後梁明帝。

西梁滅亡後,蕭瑀便進了長安城,官拜內史郎,追隨隋煬帝左右。

大業年間,以郡降唐,被李淵封為宋國公,為人剛正不阿,暗室不欺,光明磊落,然心地偏窄,沒有容人之量。

魏徵眉頭緊鎖,轉身望向蕭瑀,寒聲道:“蕭大人,何出此言?加強監察機構,怎麼就膚淺至極了。”

蕭瑀不急不躁,望向魏徵,眸光淡漠,沉吟道:“魏大人你不必動怒,我不是針對你,而是針對這件事,你支援重啟御史臺自有你的道理,我反對自有我的理由,難不成,你魏大人還能左右朝綱不成?”

“哼!”魏徵沉下臉來,冷哼道:“蕭大人,陛下與太子殿下都在這裡,公道自在人心,你有你的理由,直言便可,何必給在下戴高帽子。”

魏徵與蕭瑀,對峙朝中,互不相讓。

望著針鋒相對的兩人,李世民連忙打著圓場,“兩位愛卿,不必爭吵,都是為國為民,有何話,直言便可,無需帶旁的東西。”

“蕭愛卿,反對重啟御史臺,你有何理由?朕倒想聽一聽。”

蕭瑀上前揖禮道:“是,陛下。”

“其一,御史臺可以監督,糾彈除了陛下與太子殿下之外的所有官員,甚至有些朝代可以對天子的制敕詔令提出諫言封書,御史臺這種絕對的權利,不僅不能肅清官場,而且會給大唐帶來災難。”

“其二,在京師,御史臺不隸屬於任何部門,自成一體。在地方,監察官員由京師御史臺委派,實行垂直領導,地方官員無權干涉與領導,御史臺內部官員,甚至可以越級,獨立彈奏,這就使得御史臺的獨立性太強。”

“一個擁有絕對權力和絕對獨立性的監察機構,在短時間內,確實可以快速履行職責,整肅腐敗,廓清吏治,但這之後對朝廷乃至整個大唐的弊端,魏大人有沒有想過?”

蕭瑀這一段話,引發了朝中百官的深思,眾人都將目光投向了他,實在沒想到,蕭瑀竟有如此高見。

就連李承乾也提起了興趣,因為他是與魏徵站在一邊,重啟御史臺,李承乾勢在必行。

不過這蕭瑀對監察機構倒是有些見地。

魏徵望向他沉聲道:“在下洗耳恭聽,蕭大人儘可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