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武舉選拔
大唐開局融合十萬巨力 知魚小生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皇宮。
東宮。
李承乾正坐在搖椅上,百無聊賴的看著地球儀,研究著海上絲綢之路的行進路線。
日不落帝國的殖民地,終將成為大唐的領土。
“皇兄,皇兄…”
兩聲略顯焦急,又難以掩飾激動的聲音從門外傳了進來。
李承乾從搖椅上坐了起來,楞了一下,以為出現了幻覺。
自從來他來大唐,還沒有哪個皇子主動找過他。
緊接著,靈兒跑了進來,輕聲道:“太子殿下,吳王來了,靈兒觀他那副模樣,好似很焦急。”
“李恪?”李承乾疑惑道:“這是什麼風,將他給吹到東宮來了。”
“走,隨本宮出去看看。”
李承乾說著,向外走去,剛到門口,李恪迎面而來。
一見李承乾,李恪的臉上立刻露出了喜色,“皇兄,你在東宮真是太好了,我還以為你出宮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
李承乾上下打量著他,淡聲道:“你找本宮所謂何事?”
“呵呵…”李泰輕笑道:“皇兄勿怪,是臣弟唐突了。”
“臣弟聽聞皇兄要重開武舉,若是表現優異者更可參加皇兄籌備的軍事學院?”
李承乾點了點頭:“確有此事。”
李恪應聲道:“那真是太好了,不過我想參加武舉,但父皇不準。”
李承乾眉頭微蹙,“你身為皇子,去參加武舉考試,確實不妥,再者說你在乎這虛名?”
李恪急忙解釋道:“臣弟是想能不能參加軍事學院,武舉名頭臣弟倒是不在乎,可這軍事學院,臣弟是打心眼裡想去。”
“不知道皇兄可否給臣弟一個名額。”
“就這事?”李承乾疑惑道。
他沒想到為了這點小事李恪竟然親自來找他了。
李恪從李世民那裡得知了這件事,而李世民卻沒做主。
由此可見,李世民對這件事十分重視,以至於他都沒有給自己的兒子開後門。
“就這事。”李恪不住的點著頭。
李承乾淡聲道:“好,本宮答應你,軍事學院本宮給你一個名額,但你得答應本宮一個條件。”
“皇兄但說無妨,臣弟定當盡心竭力。”李恪拍著胸脯保證。
李承乾沉聲道:“你去了軍事學院,本宮需要你維護風氣,萬事不要搞特權。”
這是李承乾最在意的事情,也是他刻意維護的事。
若是李恪參加軍事學院,那他無疑是學院中地位最高,背景最大的學員。
只要他以身作則,不搞特權,那學院中所有人全都得老老實實的。
李恪堅定道:“ 就這事?皇兄放心,只要臣弟到了軍事學院,定會以身作則,萬不會因為自己是皇子而搞什麼特權。”
此時的李恪也已經開啟了心扉,釋懷了太子之位,螢火豈能與皓月爭輝?
依李承乾的實力來看,他完全就是白給,沒有一點機會。
李恪這點自知之明還是有的。
況且他身為皇子,衣食無憂,這大唐也無人敢欺壓於他。
想通之後,李恪釋懷,將自己的精力全部放到了軍事學院進修上。
這是將是他今後歲月中的追求。
李承乾點了點頭,“那好,軍事學院正式成立之後,你直接去報到便可。 ”
李恪拱手道:“ 多謝皇兄成全,臣弟告退。”
話落,李恪飛似的向東宮外跑去。
望著李恪消失的身影,李承乾眼中多了幾分善意。
李承乾本就對這些皇子沒有什麼太大的感覺,畢竟這些人都是原本應該與他爭奪皇位的敵人。
他們之所以不敢再對皇位有非分之想,那全是因為李承乾碾壓性的實力優勢。
不過李承乾也不是大惡之人,既然他們沒有與自己爭奪皇位,他也沒有必要去為難他們。
翌日清晨。
帶刀千牛衛張貼皇榜於城牆之下。
皇榜周圍人山人海,人頭攢動。
大唐重開武考之事,像一陣風,迅速席捲長安城乃至大唐。
他們等著這張皇榜已經不知道有多少時日了。
“太好了,我終於等到這一天了,不知道我段家絕學能令我在這武考中奪得什麼樣的名頭。”
“陛下皇恩浩蕩,重開武考,這對我們這些有著不俗武藝的白衣來說,是一次光宗耀祖的機會。”
“此事哪裡有你們想象的那般簡單,那些王侯子弟們早就知道了訊息,為了武考他們早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那又怎樣?武考憑的是實力,又不是靠誰的背景大,我們寒門一樣有機會將王侯子弟擊敗於武場之中。”
周圍圍觀的吃瓜群眾們,望著張貼的皇榜議論紛紛。
但絕大多數都是看熱鬧的人。
畢竟,武考考的不光是武藝,更有謀略兵法在其中。
尋常白衣哪裡有多餘的錢購買兵法。
不過即便如此,寒門子弟亦是不少。
由於今歲大唐各地報考武舉的人數實在太多,武考開始前,依照背景身份與一些定向考試,篩除了大部分的人。
只有極少數的才能入圍武考。
長安城。
甘露殿。
李世民端坐於上首位。
大唐軍神李靖將今歲參加武舉考試的花名冊遞到了李世民手中。
“陛下,這是今歲入圍武考的人員,一共三百人整,他們的背景身份末將已經進行了第二次核查,經得起考量。”
武考恢復,除了李世民,最高興的莫過於李靖。
如今他最在乎的便是大唐軍事發展,武舉考試恢復,李承乾籌備建立軍事學院。
這對大唐軍事發展來說,又是里程碑式的一大步。
尤其是李承乾建立軍事學院的設想,簡直顛覆了他對軍事將領培養的認知。
原本他認為,優秀的將領全都生於戰場,只有不斷經受戰火的洗禮才能成長。
而兵書,兵法的學習,那全都靠自覺。
李承乾的軍事學院打破了這一傳統,他將軍事學習進行了系統化,將軍事編輯成各種課程。
可以讓選拔出來的人才進行系統化的軍事學習,更容易懂,更容易吸收,將領成長的速度也更快。
這種批次式的優秀將領人才的培養,讓李靖看到了大唐軍事發展的無限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