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位卑未敢忘憂國
大唐開局融合十大神將 知魚小生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李世民越過朝堂,走到龍椅前,輕輕坐下。
目光掃過朝中的文武百官,最後落到了李承乾身上。
李世民看著他的目光,滿是寵溺,“承乾,河南賑災一事,你差事辦的不錯,也搭了不少錢糧,厥功至偉。
說吧,想要什麼賞賜,朕一定滿足你。”
文武百官看到李世民的態度,也都暗鬆一口氣。
好在李承乾平日裡從未與任何重臣有過交集,也從不招攬門客。
不然,就算他沒有這個意思,但確實有功高蓋主之嫌。
“父皇說笑了。”李承乾上前拱手,淡然一笑,“兒臣身為大唐太子,國家儲君,為父皇分憂,為百姓辦事,那是兒臣的職責。
況且,兒臣已是太子,又何須賞賜。”
他想了想,確實沒有什麼特別需要的東西。
“呵呵...”李世民輕笑道:“好,不愧為朕的皇子,有股子為國為民的氣勢。
不過,有功就要賞,有過就要罰,這是規矩。
這樣吧,太子李承乾督辦河南賑災一事有功,賞黃金千兩,珍珠十斛,錦緞百匹...”
李世民也想不到有什麼可以賞賜的東西,便隨口說了一些。
畢竟,李承乾不缺地位,又不缺錢財。
但場面上的事情,還是要走一走。
李承乾拱手揖禮,“謝父皇隆恩。”
李世民微微轉頭,隨後將眸光盯向了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低著頭,不過他有預感,急忙抬頭回應。
“長孫無忌,你身為吏部尚書,雖然上位時日不多,但這責任你推脫不了。”李世民緩緩道。
長孫無忌急忙拱手上前,哀聲道:“陛下,微臣有罪。”
李世民眉頭微皺,“長孫無忌身為吏部尚書,有地方官吏整治不嚴之責,但朕念其新官上任,罪處從輕,罰俸三年,以儆效尤。”
長孫無忌微微一滯,罰他三年俸祿,也不算什麼太大的處罰。
畢竟自己的大外甥李承乾有的是錢,他肯定不會看著自己餓肚子。
再者說長孫家也有很多產業,錢還是不缺的。
長孫無忌急忙上前道:“謝陛下隆恩。”
朝中文武百官看得出。
這麼一個不痛不癢的懲罰,說明李世民打心裡,沒有怪罪長孫無忌。
畢竟,此事並非一朝一夕之事,換做誰,也都落得這個結果。
話落,李世民一臉嚴肅,掃視文武百官,正色道:“河南賑災一事,雖然已經過去,但它所造成的後果,我想大家心裡都清楚。
僅僅四州,所牽扯出的貪官汙吏竟多達四百餘人,佔四州官吏近七成。
所涉官吏,上至王侯國公,下至府縣差役。
這是怎樣的觸目驚心,這是怎樣血淋淋的事實。”
李世民說著,言語間不見震怒,反而十分淡定。
但卻透露出一副歷經滄桑的面龐。
朝中文武聽了,眉頭緊蹙,心中浮沉,臉上皆是噙著自責。
身為人臣,卻不能為帝王分憂。
緊接著,李世民從龍椅上站起身來,踱步於朝堂。
“朕有時候也在想,這些貪官汙吏是因何而出,就連開國功勳,朝中肱骨,大唐柱石,朕的心腹大臣,勳國公張亮,都步入了這樣的後塵。
他每日就這麼冠冕堂皇,信誓旦旦的站在朝堂之中,立於朕的面前。
可他的心,已經腐爛到了無法直視的地步,已經爛到連一條野狗都不願意靠近的地步。
他的所作所為,朕不知道,你們也不清楚嗎?
這幾日,朕就在御書房,哪也沒去,朕就想看看,究竟有幾個敢於諫言的大臣,到朕面前說道說道,唸叨唸叨,與朕理論一番是非,談談張亮的罪過。
可除了魏徵,你們沒有一人找過朕,生怕朕袒護張亮,怪罪於你們。
更有甚者,還去巴結張亮,到他府中去道喜,朕想問問你們,你們知不知道什麼是善惡,懂不懂得什麼是是非。
你們除了在乎自己腳下的位子,為大唐的江山社稷想過嗎!為大唐的百姓想過嗎!你們對得起那些死難的黎民百姓嗎!你們對得起那些死於非命的朝廷清官嗎!
你們捫心自問,自己的雄心壯志還有嗎?憂國憂民的心還在嗎?
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禍亂百姓,如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
朕繼位才短短一年之久,便不得不斬了兩位國公,希望你們能好自為之。”
李世民話說至此,便沒有了聲音。
朝中文武百官聽著李世民這番話,無不潸然淚下,暗暗自責。
是啊,他們活的太過安逸,以至於磨平了年少的志向。
如果按照這種情況,大唐官場未來的希望,又將在何方。
大唐這千里之堤,必將毀於腐朽的蟻穴。
李世民走了到龍椅前,緩緩而坐,用手揉了揉太陽穴,隨後又看向李承乾。
此時,他也真正明白,這個兒子為他分擔了多少憂愁。
李世民看著他,開口道:“承乾,此事你是主理,有什麼想對大家說的嗎?”
頓了頓,李承乾拱手道:“兒臣卻有一句話想說。”
李世民點頭道:“但說無妨。”
李承乾抬起頭,正色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位卑未敢忘憂國!”
短短一句話,便在李世民與朝中文武百官的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位卑未敢忘憂國...”
“只此一句話,道盡憂國憂民...”
文武百官皆是面露震驚,心生敬畏。
這兩句話,雖然明指匹夫庶民,但卻令他們這些高居廟堂的王公大臣,更是無地自容。
如果連平民百姓都能做到這個地步,那他們又該以怎樣的心來報效家國。
“好,很好,甚好...”李世民不覺擺手稱讚,“吾兒真是有心之人,若不是胸懷天下,又怎能有這番言論。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位卑未敢忘憂國!
爾等定要吸取教訓,秉公守法,時刻將天下百姓,銘記於心。”
李承乾之所以能如此淡然豁達,心繫於民,完全是出於他那淡泊名利,無慾無求的心態。
一切,遵從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