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平和寧靜下的破濤洶湧
大唐開局融合十大神將 知魚小生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李世民心想,可能真的是自己在皇宮內待的時間太久了。
自己與百姓的距離越來越遠,而百姓真實的聲音也很難越過深宮傳進自己的耳朵中。
居廟堂之高,誰不願意聽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誰願意聽那滿大唐的雞零狗碎。
但真相往往就是這樣,只有越過表層的平和寧靜,才能看到底層的波濤洶湧。
但他自己,越來越被這表層所迷惑了,即便那平和寧靜如同薄紙一般,吹彈可破,可他依舊不願將它捅破。
“唉”李世民愁聲道:“都怪這當今聖上,不能及時體恤百姓的良苦啊!如果身為帝王,連讓為國捐軀將士的家屬,過好生活的能力都沒有,那這帝王當的又有什麼意義!身為天子,外不能抵禦強敵,內不能撫慰百姓,那這天子當的又有什麼用!”
他說著,端起茶碗,一飲而盡,彷彿是在乾一碗烈酒。
這句話,不知是對眾人說的,還是對自己說的。
虎妞娘提起茶壺,將李世民身前的茶碗蓄滿,“這位客官,可不能妄加評論聖上!聖上自有聖上的苦,百姓自有百姓的愁。”
“我們母女能在亂世中,安安穩穩的開著這間簡陋的小茶館,過著不算富裕,卻足以溫飽的生活,便已經很知足了。”
“我們還可以不時接濟一下村中的農戶,這一切都是聖上和太子殿下的功勞,沒有他們,我可能已經帶著虎妞投河自盡了,那樣我也沒有顏面見九泉之下虎妞的爹了。”
聞言,眾位國公一面為虎妞一家的遭遇感動痛心疾首,一面又為太子能以雷霆手段解決貪墨撫卹金一案而感到驕傲。
貪墨撫卹金一案,可能是開國以來,牽扯人員最多,主犯背景最為深厚的第一大案了。
此案,除了李承乾能不顧後果,果斷出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盧家順勢連根拔出,他們實在是想不出,誰能有這樣的魄力,這樣的勇氣。
他們為大唐能有這樣的太子而感到深深的自豪。
李世民聞言,轉身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正端起茶碗,自顧自的喝著茶水,那種波瀾不驚,雲淡風輕的樣子,竟然讓李世民有些看不透他。
如果是旁的皇子,能跟皇帝一起被讚歎,心早已不知道飄到哪裡去了,但李承乾竟卻充耳不聞,似乎那個被誇耀的人不是他,端坐在那裡不知道在思考這些什麼。
李世民搖了搖頭,繼續道:“方才我聽你說,村中的農戶還要你來接濟?是什麼情況?”
聞言,眾人將目光落到了虎妞娘身上。
“您有所不知,我們村中的所有農戶都是佃農,所有農戶都沒有屬於自己的土地,耕地和黃牛都是從地主手中租來的。”
“農戶農忙的時候要務農,農閒的時候還要白白幫地主家幹活,五成的耕地租金,兩成的耕牛租金,對於很多沒有耕牛的農戶來說,無異於是雪上加霜。”
“糧食畝產量這麼低,三成的糧食又怎麼夠一家吃的,而跟地主借糧,來年要三倍奉還,這便相當於將命抵給了地主,那還是年輕力壯農戶的待遇。”
“如果是孤寡老人,就算是五倍,地主也不會借,除非將房屋地契或者孩子抵押給地主,不然就只能等著餓肚子。”
“好在我這小茶館的地理位置優越,收入還算不錯,作為,為國捐軀將士的家屬,還能免除賦稅。”
“因此,我便時常將多餘的糧,分給那些食不果腹的農戶,雖然杯水車薪,卻也了勝於無。”
“看著那些年邁的老農活活餓死家中,是我所不能接受的事情。”
說話間,一位老嫗顫顫巍巍的老婦人從茶館外走了進來。
虎妞娘急忙迎了過去,“劉大娘,您來了。”
劉大娘抬著滿是褶皺的枯乾的手道:“虎妞娘,老嫗我又來向你借糧了。”
言語間,盡顯羞愧之情。
虎妞娘握住她的手道:“劉大娘,您這是哪裡的話,張衝不在時,您也沒少照拂我們娘倆,我不是跟您說了嗎,您不用過來,虎妞會給您送去的。”
此時,虎妞已經提著一袋糧走了出來,“劉奶奶,虎妞正要給你送去呢!”
看見虎妞,老婦人的眼中滿是喜愛,“呵呵!虎妞長大了,你們娘倆經營茶館不容易,我老太太吃你們的糧,怎麼還能讓你們送去呢!”
虎妞牽起老婦人的手道:“走吧劉奶奶!虎妞送你回家。”
老婦人滿臉的慈祥,“呵呵,好,虎妞送奶奶回家,奶奶還給你準備了好吃的。”
話落,虎妞領著老婦人慢慢出了茶館。
虎妞娘看著出去的二人,臉上洋溢著笑容。
看著這一幕,李世民放在桌下的拳頭緊緊攥著,青筋暴起。
難道自己真的錯了?難道承乾說的是對的?我竟然變的如此優柔寡斷了?
面對地主,自己所考慮的永遠是困難;面對土地改制,自己考慮的永遠是險阻;面對百姓,自己考慮的永遠是可以忍受,忍受各種困境,忍受各個階層的壓迫。
為國捐軀將士的家屬,歷盡千辛萬苦開辦一家小小的茶館,所賺的那點錢財,還想著接濟一下貧苦的農戶。
這是怎麼淳樸的心,才能如此這般的善良。
但這就是大唐內最淳樸的民風,最樸素的百姓。
自己這個大唐國君,真的對得起他們嗎?
那些生活極盡奢靡的地主豪強,視人命如草芥,視農戶為農奴,他們怎敢如此壓榨農戶,他們怎敢將百姓的生死視若無物!
之前,李世民還天真的以為,地主豪強,頂多是想農戶多收一些糧罷了,雖然農戶受到盤剝,但基本的生活總歸會有保障,再怎麼困難,家中肯定也會有些餘糧。
可看見田間老農的無奈,聽虎妞娘講述農戶生活的窘迫,看著借糧為生的老婦人,李世民發現自己真的錯了。
想著這些,李世民又將目光投向了李承乾,他依舊是那副泰然的模樣。
此刻,李世民甚至可以想象,李承乾面對突厥二十萬大軍的樣子,是怎樣的鎮定自若。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
望著李承乾,他的心情稍微好了一些,這兒子不但能征善戰,這洞悉天下萬民的能力也很強。
如果貪墨撫卹金的案子沒能引起重視,沒能被李承乾及時解決,那又將會是什麼樣子,他真的難以想象。
或許,已經有很多人被逼死在這些貪官汙吏的手段中了。
可悲!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