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皇后無語。
但李承乾所言,確實如此。
李世民說不過李承乾。
只好將矛頭轉向長孫皇后。
“你看看你教的好兒子,剛有一點功績便不將朕放在眼裡,以後還了得!”
只幾句話,李世民便氣的面紅耳赤,心中狂躁。
侍女與僕從躲在一旁瑟瑟發抖,生怕李世民遷怒於他們。
李承乾寸步不讓,化身護母狂魔。
“父皇,此事本就是您不對,與母后何干?何必為難於母后。”
“兒臣說了,這豬肉腥臊不腥臊,輕賤不輕賤,您一試便知。”
“您執意不肯,兒臣又有什麼辦法。”
“好!”李世民拿起桌上的筷子,夾起盤中的紅燒肉:“朕吃給你看。”
氣勢洶洶。
吧嗒。
整塊紅燒肉塞入嘴中。
大口咀嚼。
吧唧,吧唧...
“哼!”
“這不是滿嘴腥臊...”
“嗯?”李世民越嚼越香,眉頭漸漸舒展,臉上怒氣慢慢消散。
“父皇,豬肉香不香。”
“哎呀,香,真香。”
長孫皇后看著父子二人,破涕為笑。
“你看看你們父子,像是孩童一般喜怒無常。”
要說最為難的還是長孫皇后。
她的喜怒哀樂全因丈夫和兒子所定。
他們高興,她便高興。
他們難過,她便難過。
他們心酸,她心裡便更加不好受。
世間最偉大的人,莫過於母親。
致敬母親。
長孫皇后喜歡這種氛圍。
家庭和睦,其樂融融,羨煞旁人。
自古帝王多無情,這深宮大院裡的人心,最為陰險狡詐,最為冷漠。
在皇室只論父子,不論君臣,更是極少。
“你莫騙朕。”李世民又吃了兩塊紅燒頭,含糊道:“朕又不是沒吃過豬肉,與這味道天差地別。”
李承乾也不著急:“那父皇您說說,這是什麼肉。”
李世民急忙道:“這分明是...”
話到嘴邊,又沒詞了。
說真的,李世民還真是吃不出這是什麼肉。
李承乾解釋道:“這是兒臣在西郊農場中所養殖的種豬,與平日裡的豬有所不同。”
“兒臣所養種豬,繁殖快,長膘快,出欄快,肉質鮮美,沒有腥臊味,對身體有著莫大好處。”
李世民邊吃邊聽。
手中筷子忙的不亦樂乎,根本放不下。
“種豬?”李世民面露疑惑:“你還會養豬?”
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堂堂儲君,大唐太子,竟然是個養豬高手,這要是傳出去,不得讓天下人笑掉大牙。
“不學無術!”李世民呵斥道:“放著那麼多的國家大事你不去處理,竟然去養豬,朕立你當太子是幹什麼吃的。”
“父皇,豬肉香不香。”
“香,真香。”
“就算豬肉再香,那也不是你去養豬的理由。”
“好,兒臣這就將西郊農場的種豬全都宰了,以後不養豬了。”
李承乾說著,佯裝起身。
李世民指著他,怒道:“你看看你這孩子,意氣用事,朕不過就是說了兩句氣話,你的反應便如此之大,分明是不給朕面子。”
“其實太子養豬,這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以天下萬民為己任,關心百姓的吃食問題,這是好事。”
李世民三句話,將太子養豬。
從壞事說成了天大的好事。
果然人嘴兩張那個皮。
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不服不行。
長孫皇后佯怒道:“你這孩子,早與你父皇說便是,何必廢這口舌,惹你父皇生氣。”
“母后,這怨不得兒臣。”李承乾只有對長孫皇后才有這副模樣:“父皇本就不信,兒臣說破天,他不嘗試,那也是浪費口舌。”
聞言,李世民也不搭茬了。
反正也說不過這不孝子,老子多吃點。
多吃點就多賺點。
“陳琳,把那個遞給朕嘗一嘗。”
李世民一點也不拿自己當外人,把桌上的菜餚嘗一遍。
“承乾,這是何物,滋味甚美。”
他指著被自己咬掉一大塊的豬肉餡盒子道。
李承乾回應道:“此物喚作豬肉盒子,是不可多得的美食。”
李世民對長孫皇后道:“愛妃,你快嚐嚐,這肉盒子,硬,油,酥,鮮,香...”
幾句話,也算是緩和了一下尷尬的氣氛。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李世民放下筷子,陰霾一掃而空。
不過卻沒有要走的意思。
長孫皇后率先開口:“陛下,承乾的歲數也不小了,是不是考慮為承乾選秀女了。”
聞言,李世民眼眸一亮:“這兩年朕忙於國事,倒是疏忽了此事,承乾已經到了舞象之年(15-20歲),也該選妃了。”
“恩?”李承乾忙抬起頭:“父皇,母后,兒臣年歲尚小,此事倒是不急吧。”
“怎麼不急?”長孫皇后瞪了他一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此事用不著你操心。”
李承乾苦笑:“那母后可要給兒臣擦亮眼呀,定要給兒臣討一個漂亮的太子妃。”
聞言,李世民不悅:“你這混小子,何時也學會以貌取人了...”
李承乾幽幽道:“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一肚子歪理...”李世民冷哼一聲:“此事交給你母后去辦即可。”
隨即,他問道:“承乾,你可知道如今長安城內的米價如何。”
李承乾淡淡道:“近兩年國庫糧食充足,百姓賦稅減輕,除了河南道四州,其他地方又都是豐收,長安城的米價已經穩定到了十錢。”
聽了這話。
李世民面露欣喜,李承乾對國情,瞭然於胸。
看似紈絝,實則心繫天下。
如今大唐,糧價穩定,鹽價穩定,百姓溫飽問題,已經解決十之八九。
若是能將這豬肉流通至坊市,確實對大唐百姓的體質,有所改善。
一年到頭只吃粗糧糟糠,身體素質肯定不如那些草原大漢。
李世民沉吟道:“承乾,這豬肉真的能流通至坊市嗎?”
事關大唐國計民生。
李世民慢慢嚴肅起來。
“可以...”李承乾淡淡道:“不過需要些時間,目前西郊農場有種豬一千頭。
三年之內,可以將豬仔與技術傳到整個關內道。
五年之內,可以由關內道傳遍至大唐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