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針鋒相對
大唐開局就有三倍呂布戰力 知魚小生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這次,王明遠強出頭,全都是為了將功補過。
范陽盧氏被滅,滎陽鄭氏背叛五姓七望,青火商行的迅速崛起,王氏生意受到重創,王定山將所有罪責全都推到了王明遠的頭上。
要不是王明遠有侍郎之位在身,王定山早就將他逐出了京城。
一旦出了長安城,他這輩子再想翻身,難如登天。
不過,即便王明遠現在繼續留守長安城,他在王氏中的地位想更近一步,亦是難上加難。
沒有立下不賞之功,他現在的位置便是他此生的終點。
每每念及此,王明遠都會緊握拳頭,怒髮衝冠,心中不斷的問候著李承乾。
魏王李泰退出黨爭,自己弟弟被打斷腿以及他所經歷的一切,全都是拜李承乾所賜。
不過,今日,李世民突然提出整頓土地兼併之風,這讓王明遠看到了機會。
土地兼併整頓,將是一件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大事。
地主豪強作為大唐的中堅力量,他們手中掌握著大唐的農業命脈,其影響力不容小覷。
他們手中把持著大唐近乎七成的糧食,也就是說大唐的糧食消耗,大部分都指著地主階級。
如果李世民一旦觸犯了他們的利益,他們肯定會奮不顧身的抗爭到底。
地主階級,多是享樂主義,斷了他們財路,就等於傷他們的性命一般嚴重。
而他一旦成為了這些地主豪強在朝廷中的話事人,必將拉攏一大批人。
到了那個時候,自己有了足夠的影響力,一定會讓王定山刮目相看,說不定自己有希望進入長老席。
龍椅上。
李世民聽著王明遠的話,心笑道:“呵!好一個世代忠良,好一個為了大唐。”
這話從王明遠嘴中說出來,讓李世民感到格外刺耳,“那依王侍郎之見,朕該怎麼做呢?”
聞言,朝堂之上的大臣們,將目光轉向了王明遠。
有的人心存感激;有的人面帶不屑;有的人眸露疑惑;有的人看他則如同觀跳樑小醜一般玩味。
不過,他們都為王明遠能有如此巨大的勇氣而感到佩服。
頓了頓。
王明遠開口道:“臣以為,如今大唐,岌岌可危,外有強敵虎視眈眈而內部根基又不穩定,如果陛下要整改土地兼併,那些視大唐如己出的地主階級,定會悲痛萬分。”
“如果他們因此而做出一些不利大唐的事情,我想那這一定是陛下不希望看到的。”
“而如果陛下可以支援地主階級,鼓勵土地兼併,那他們定會對陛下感激涕零,國庫空虛之時,他們一定出手援助陛下的。”
“陛下不要忘了,大唐的大部分軍糧,全都出自地主手中。”
話落,王明遠志得意滿,雖然此舉會得罪李世民一干人等,但比起他成為地主階級的話事人,簡直不值一提。
砰!
“放肆!”李世民的右手,重重的拍到了案牘之上,“王明遠,你哪隻眼睛看到大唐岌岌可危,你哪隻眼睛看到大唐內憂外患。”
“土地兼併致使大唐百姓,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你竟敢讓朕支援地主豪強,你居心何在!”
“你當真以為,朕不敢動你嗎!”
王明遠顛倒黑白,搬弄是非讓李世民不自覺的發起了怒,他有些沉不住氣了。
此刻,他回想起了柳晟,虎妞一家,回想起了趙文遠。
他們是多麼的善良純樸,忠貞愛國。
他們才是大唐發展的根,他們才是大唐興旺的魂。
他們生活在大唐的最底層,見證著大唐的興衰,過著最真實的生活。
而反觀朝堂之上的,以王明遠為首的各色官員,他們才是大唐的禍害,他們才是大唐的蛀蟲,他們才是大唐應該真正應該剷除的人。
身為大唐臣民,食著國家俸祿,卻從未做出任何對大唐有益的事情,反而以一己私利,置國家興旺於不顧,當真該殺。
“臣惶恐!”王明遠有恃無恐道:“臣以為,為了大唐江山社稷的穩定,犧牲一些百姓的利益,未嘗不可。”
“他們為國犧牲,那是他們的福氣!臣實在想不出提及此事的人是何居心,擺明了是想挑起大唐的內戰。”
王明遠直視李世民,寸步不讓,步步緊逼!
“呵!”李承乾看著王明遠一臉玩味道:“聽起來,王侍郎對本宮提出的整頓土地兼併有些意見啊。”
“本宮想聽一聽王侍郎以為本宮是何居心?”
聽見李承乾的聲音,王明遠心頭一顫。
李承乾何許人也,大唐境內的大魔王。
為了一個民婦,率領白袍軍衝入張亮義子的府邸,親手殺了戰功卓越的張雲生。
據說他當時連李世民的面子都沒給。
此事一出,震驚長安城。
少傾。
王明遠緩緩道:“太子殿下,您年紀尚幼,可能對政治理解不是很深刻。”
“正如臣所言,土地兼併,牽一髮而動全身,斷不可草率行事。”
雖然懼怕,但王明遠依然沒有退縮,直懟李世民父子。
朝堂之上,可謂是出盡了風頭。
李承乾看著得意的王明遠,心笑道,你就跳吧,你就作死吧,本來想下個套。
沒想到他這麼迫不及待的就鑽進來了,而且還是如此高調的進來。
“嗯?”李承乾挑著眉道:“那本宮倒是想了解一番,整頓土地兼併之風,牽的是誰的發,動的又是誰的身?”
“難不成牽的是你的發?動的是王氏的身?”
此刻,他只想挑起王明遠的好勝之心,然後給他一個報復自己的機會。
王明遠淡淡道:“太子殿下此言差異,我王氏跟鄭氏樣,都是一心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
“太子殿下能容下鄭氏,想必也能理解王氏的苦心吧。”
此言一出,朝堂內一片譁然。
王明遠今天膽子確實夠肥,鄭氏投奔李承乾,這本身就是一個公開的秘密,本也無可厚非。
而他朝堂之上,當著李世民提及此事,便有點挑撥離間的意味。
畢竟,鄭氏投靠的是李承乾而不是李世民。
他以此來做文章,不得不讓人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