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上前,接著道:“父皇,兒臣還有一事要提。”

“哦?”李世民臉上露出好奇,回應道:“朕洗耳恭聽。”

李承乾開口道:“河南道事發,整頓官吏勢在必行,僅河南道四州被緝拿官吏便有四百餘人,大唐官體急需新鮮血液的注入。”

李世民皺起眉頭,咂舌道:“你的意思是說?”

李承乾正色道:“恢復科舉考試,迫在眉睫。”

此話一出,朝堂中一片譁然。

這事他們已經聽說了,李世民也是大力支援此事。

只是前幾日只是放出要恢復科舉考試的訊息,卻沒有訂下準確的時間。

如今從李承乾這番話語中他們便能聽出,此事要提上日程了 。

李世民站起身來,踱步道:“皇兒此話說的在理,整頓官吏不能停,科舉考試亦不能擱置,如今我大唐正是百廢待興,缺少人才的時候。”

隨後,他望向朝堂中的長孫無忌說道:“輔機,你是吏部尚書,掌天下文官任免之權,恢復科舉考試,你最有發言權,你來說說你的想法。”

朝中幾位世家權臣,想要出言反對。

但看了看朝堂中的李承乾,又望了望不怒自威的李世民。

伸出的腳又不自覺的縮了回去,不願再觸這個黴頭。

恢復科舉考試,是李世民與李承乾勢在必行之事,無人可擋。

如果誰在這個時候悍跳,那不是等著挨弄嗎。

長孫無忌拱手道:“老臣這幾日,確實與房玄齡,杜如晦,魏徵和孔穎達幾位大臣商討過此事,連考題也曾議論過。

白鹿書院與國子監,弘文館等諸多學院的學子。

也早已經準備許久,就等著科舉考試的恢復。

微臣認為,恢復科舉考試,宜早不宜遲,最好在下月月初便恢復。

這也是與我共同商討的幾位大臣的意思”

他話音剛落,朝中文武便紛紛議論。

“這...這會不會太草率了些,科舉考試已經廢棄多年,怎可如此之快便恢復...”

“大唐此時正值用人之際,快些恢復恩科,未必是件壞事...”

“科舉考試,陛下與太子殿下心中早有定論,我們還是不要妄加揣測了。”

朝中文武,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揣測。

此時,右僕射封德彝再也按耐不住心中的焦躁,上前道:“陛下,老臣以為,長孫無忌大人所言,有失偏頗。”

封德彝出身渤海封氏,也是名門望族,世家之後,朝中貴族老臣的代表人物。

不過他不像五姓七望那樣囂張,卻又將出身門第看的極重,恥於與寒門為伍。

是朝中世家官吏的核心人物。

當初李承乾開辦白鹿書院時,他便百般阻攔,最後沒有得逞,失魂落魄,回家休養去了。

沒想到,這才過了幾月,便又跳了出來。

不過李世民對他還是極為信任的。

但別人不知道,李承乾可是清楚封德彝的底細。

右僕射封德彝可謂是將首鼠兩端,將左右逢源這件事做到了極致。

明面上輔佐李世民稱帝,卻在暗地裡支援隱太子李建成為皇,將兩人玩弄於股掌之間。

最主要的是,李世民對於此事,卻絲毫未知。

李承乾對他,沒有一絲一毫的好印象。

而且已經將封德彝寫入了自己必殺的名單之中。

只不過現在還不是時候,李承乾要讓他在死之前,發揮一下餘熱。

聽了封德彝的話,李世民板起了臉,冷聲道:“封愛卿,你又有何高見。”

封德彝雖然年事已高,但他是三朝元老,追主無數,極善洞察人心。

他走上前去,揖禮道:“陛下,老臣並非想阻撓科舉考試的恢復,只是認為長孫大人有些操之過急。

科舉考試所選拔的都是朝廷棟樑之才,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馬虎。

從貢院選址到考題準備,那都是需要時間的。

老臣以為,怎麼也需要一年的準備時間,選擇官吏,寧缺毋濫。”

封德彝很聰明,沒有直接反對科舉考試的恢復,而是延長恢復時間,

一年時間,誰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

而且,白鹿書院開辦剛滿半年。

國子監和弘文館等世家學府,久立於世。

如果朝中急需官員,那肯定是從這幾個學府舉薦而出。

“陛下,微臣以為封大人所言在理...”

“陛下,微臣附議...”

“陛下,微臣也附議...”

緊接著,世家官僚一派的人,如同雨後春筍,全都冒了出來。

有封德彝牽頭,他們便無所畏懼。

畢竟,這一年時間,他們又可以運作出許多世家官員。

李承乾聽了,不由搖頭冷笑,看來剛剛李世民那一番痛徹心扉的言論。

並沒有改變他們心中太多的想法。

不過這也是世家門第的人之常情,他們肯定想讓家族,久立於世。

但只要是有悖於大唐發展的,李承乾定然不會讓他們得逞。

“哈哈哈...”李世民高聲笑道:“好!好啊!看來剛剛朕的那一番言亂,全都講道狗肚中去了。

朕倒想問問你們,你們拖延科舉考試的恢復,是為了我大唐,還是為了你們心中那些雞零狗碎之事。”

砰!

李世民翻手拍向御案,怒聲道:“你們真的以為朕是好脾氣,真的以為朕不敢殺人嗎?侯君集與張亮的後塵,你們真的想步入嗎?

朕是大唐天子,這個江山是朕說了算,還是你們世家說了算!

你們是為了江山社稷,還是為了你們世家的發展!

你們當真是以為朕,怕了你們嗎!”

李世民的話語,如同一柄柄鋒利的刀子,直插世家官吏的心中。

他們還想像以前樣逼宮。

如果李世民不答應,他們便荒廢政務,跪倒李世民寢宮前,直到他答應。

可如今他們算是明白了,大唐早已變天,李世民早已不是那個任他們拿捏之人。

這一切,歸根結底便是因為一人,李承乾。

李承乾給了李世民太多太多的底氣,無論是經濟還是政治,無論軍事還是民生。

李世民不再像以前樣需要他們,忌憚他們。

他們如何也想不到,僅李承乾一人,他們便已無力招架,無法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