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回應道:“這第二個方法便是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

幾個好奇的湊上前來,細細聽講。

這個詞,他們還是第一次聽說。

李承乾淡淡回應道:“很簡單,本宮打算向京畿道地區,大批次引進雞,鴨,鵝等家禽,進行防治。”

“這...這能行嗎?”

孫柳川眉頭緊鎖。

蝗蟲一來,鋪天蓋地,寸草不生,赤地千里。

這些家禽,還不得成為蝗蟲的盤中餐。

“可行。”李承乾眸光堅決,“大約兩千只鴨子,便能將四千畝土地裡的蝗蟲吃的乾乾淨淨。”

“若是我們準備充足,蝗災並不會對我們造成實質性的傷害。”

“現在是五月,蝗災爆發期多在七月,也就是說,我們還有兩個月的時間準備。”

其實,滅殺蝗蟲最好的辦法還是藥劑防治。

但這藥劑防治,只能應一時之需,不能保證長治久安。

最根本的還得是,保護生態環境,從根本上消除蝗災隱患。

不過,這都是後話,目前最重要的還是應對此次即將出現的蝗災。

“殿下,有什麼需要我們辦的,您儘管說,我們定當竭盡全力。”

秦風望向李承乾,堅定道。

他跟隨李承乾的時間最長,也最瞭解李承乾。

只要有李承乾在的地方,所有問題那便都不是問題。

他們只需要按照李承乾說的辦法去做,問題定會迎刃而解。

“孫柳川。”

“卑職在。”

“捕蟲網與簡易防護服,需要儘快量產,然後投向市場,準備應對蝗災。”

“卑職領命。”

除了捕蟲網,李承乾還設計了簡易防護服。

若是蝗災太大,群蝗過境,那對人類以及牲畜造成的傷害,將會是巨大的。

“秦風。”

“卑職在。”

“這幾道蝗蟲菜餚的製作方式,本宮已經詳細寫了出來,你前去醉仙樓,讓庖廚儘快掌握,將這幾道菜推火,然後讓醉仙樓將價格定的高一些。”

“等庖廚們掌握後,你將製作方法以及吃蝗蟲的好處,在最快的時間內,散佈至京畿道各城鎮,大大小小的飯館中,加強競爭力,以實現蝗蟲在短時間內,巨大的市場需求。”

“卑職領命。”

“珝兒。”

“武珝在。”

“你在青火商行設立蝗蟲收購點,一個月後將收購點延伸至京畿道各城鎮中,價格為六文錢一斤,不管有多少,本宮照單全收。”

“武珝領命。”

“鄭錢。”

“卑職在。”

“將魯班閣產出的捕蟲網和防護服,屯於青火商行府庫中,進行售賣。”

“另外大量引入家禽,交給京畿道農戶進行散養,付給這些參與養殖的農戶一定佣金,提高農戶養殖積極性。”

“卑職領命。”

生於京畿道的蝗蟲們,估計到死也不會明白。

李承乾竟以為他們佈下瞭如此巨大的一張網。

六月初。

長安城。

豔陽高照,烈日炎炎。

自從李承乾著手準備防護蝗災之後,已過一個半月有餘。

可京畿道依舊沒有降下半滴雨水。

長安八水,水位已經下降過半,京畿道正式進入乾旱期。

不過在李承乾的努力下,蝗蟲已經成為了風靡京畿道的美味。

現有蝗蟲,也因此遭到了滅頂之災。

“方正大哥,我來交蝗蟲。”

青火商行,蝗蟲收購點,一個滿身塵土的少年,提著一支髒兮兮的布袋,正在交蝗蟲。

方正接過布袋,在手中顛了顛,笑道:“二狗,今日這蝗蟲分量,輕了不少啊。”

“唉...”二狗長嘆一聲,“自從京畿道,大大小小的館子都將蝗蟲加上菜譜後,這逮蝗蟲的人是越來越多了。”

“今歲,又正逢大旱,許多人家都開始捕捉蝗蟲,補貼家用了,這年景剛剛好了沒兩年,怎麼又遭天災呢?”

二狗說著,言語間,盡顯無奈。

“給你二狗,這是今日的蝗蟲錢。”方正將三個銅板遞到了二狗面前,接著道:“你這小小年紀,還學會杞人憂天了。”

“也不是杞人憂天,畢竟我們這些苦哈哈的老百姓,可是指著老天爺過生活呢。”

二狗瞧了瞧身後沒有排隊的人,便與方正聊了起來。

“放心吧。”方正隨手將布袋遞給身後的夥計,“即便遭受天災,那你也不必擔心,先不說我們這裡是京師,太子殿下便不會放任我們這些老百姓,風餐露宿,食不果腹。”

二狗點了點頭,“那倒也是,我聽聞,這用蝗蟲製作的菜餚,便是太子殿下研製出來的。”

“方大哥,你在青火商行當差,見沒見過太子殿下。”

“那當然了。”方正說著,一臉驕傲,“去歲年關,太子殿下還親自為我們這些青火商行的夥計們,包了壓歲錢,而且數額很大。”

“你不知道,太子殿下出手,十分大方,而且待人友善,對我們這些夥計都很好。”

“唉...”二狗嘆息道:“方大哥,我真是太羨慕你了,什麼...”

他正說著,一聲尖叫突然從東市驚徹雲霄。

“大家趕快去南郊牛林鎮呀,那裡起蝗蟲了!”

只此一句話,整個東市的人都沸騰了。

“大家趕快衝啊!大把大把的銅幣在向我們招手...”

“起蝗蟲了?真是太好了,終於讓我們熬到了這一天...”

“我的天,起蝗災了,真是天佑我們,這是給我們送錢來了...”

聽聞南郊起了蝗蟲,未有一人驚慌失措,反而興奮至極,好像聽到了天大的好訊息一般。

二狗一把抄起身旁的捕蟲網,“方大哥,我不跟你說了,來買賣了!”

一轉眼的功夫,二狗便消失在了捕蟲大軍中。

長安城。

皇宮。

甘露殿。

李世民正踱步於殿內,眉頭緊蹙,面容焦慮。

京畿道滴雨未下,大旱來襲,可是愁壞了他。

因乾旱而引起各種問題的摺子,已經擺滿了桌案。

“朕繼位還不滿五年,怎麼大唐就鬧了這麼多災呢,瘟疫,天花,乾旱,洪澇...”

“這些災,朕是一樣也沒落下,尤其是京畿道,去歲的洪澇災害造成的影響還沒有完全消除,這今歲又起大旱。”

“這讓朕如何與天下百姓交代,朕算哪門子的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