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未雨綢繆,應對災害
大唐重生開局融合3個呂布 知魚小生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參見太子殿下...”
“見過皇兄...”
文化部內,李泰正帶領手下們,研究第二冊三國演義中,新增人物的連環畫形象與第三冊三國演義的發售期。
“免禮。”李承乾揮了揮手,淡淡道。
緊接著,秦風上前遞上一摞稿件,“魏王殿下,這是太子殿下為您準備的十部小說的大綱。”
聞言,李泰面露欣喜,“皇兄,我們等這些大綱,早已望眼欲穿...”
他說著,急忙將稿件接了過去。
為了快速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
李承乾憑藉印象,寫下了【封神演義】等十部小說的大綱,交給了李泰,作為文化部第一批次產小說。
連環畫與小說同步發售。
而且李承乾早已對李泰做了精準培訓,此時的他負責文化部,遊刃有餘。
“青雀,你要記住,從文化部出去的所有東西,皆需要精雕細琢,青火商行注重的是品質。”
李承乾望著眼眸熾熱的李泰,提醒道。
青火商行今後的路線,是精品中的精品,絕不與大眾商行,爭奪市場。
李泰揖禮,“皇兄放心,臣弟定不負所托。”
與此同時,鄭錢與武珝趕了過來。
今日李承乾前來,不光是為了給李泰送手稿,他還需要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去完成。
初春以來,京師地區僅僅下了兩場毛毛雨。
京畿道百姓,都是在工部的幫助下,引水灌溉。
去歲洪澇,今歲乾旱,李承乾早就關注到了這一點,搞不好,今歲要起蝗災。
“參見太子殿下。”
武珝與鄭錢入門見禮。
“免禮。”李承乾擺了擺手,隨即道:“你們兩人,即刻隨本宮一道出城,我們去一趟魯班閣,有重要事情與你們交代。”
兩人雖然疑惑,卻也沒有推脫,應聲道:“全憑殿下吩咐。”
須臾。
幾人上了馬車,自西城門而出,向西郊魯班閣而去。
李承乾撩開馬車簾,望著外面沉悶的風景,沉聲道:“你們兩人知道,初春以來,京畿道下了幾場雨嗎?”
聞言,兩人皆是一愣。
鄭錢搖頭連連,苦笑道:“這...卑職不知...”
說實話,這事他還真的從來沒有注意過,既沒放在心上,也沒刻意留意過。
武珝卻是淡淡開口道:“下了兩場,雨量都不大,春雨貴如油,若是按照今歲降雨量來看,京畿道要迎來大旱。”
“武珝不才,已經著手向長安府庫中,儲存糧食,以備不時之需。”
聞言,鄭錢一臉驚訝的看著她。
他沒想到,武珝竟然有如此遠見卓識。
僅僅憑藉兩場春雨,便已經準備應對旱災了。
李承乾聽了, 滿意的點了點頭,“珝兒,你做的不錯,能想到這一步,便足以說明你的眼界。”
“但本宮擔心的,並不僅僅是旱災...”
武珝與鄭錢兩人,一臉懵逼的看著他,“不僅僅是旱災?”
他們竟琢磨不出李承乾這句話,隱藏的深意。
雨量小,除了旱災...
念及此。
武珝突然目露精光,沉聲道:“殿下,您所擔心的,該不會是蝗災吧...”
“蝗災,這...”鄭錢驚愕道。
這事可不是開玩笑的。
蝗災過後,赤地千里,餓殍遍野,那是比旱災還要可怕的災難。
歷史上,蝗災頻發,且多與旱災相伴,所經之地,顆粒無收,百姓流離失所,易子而食,極為悲慘。
而且,現在的人對天人感應之言論,深信不疑。
認為所有災難,都是上天降下的懲罰,而且是對王道不公的懲罰。
大唐正值飛速發展時期,若是起了蝗災,定會動搖李世民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李承乾還指望著便宜爹多幹幾年皇帝,他享幾年清福呢。
而且,他知道,蝗災就是由於 乾旱引起的,乾旱環境,對蝗蟲的繁殖,生長,發育和存活具有極大意義。
最瘋狂的是,每平方米,最多可存活二十萬至四十萬顆卵。
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
李承乾垂眸道:“沒錯,這正是本宮所擔心的事情,蝗災一起,赤地千里。”
“我們沒有時間等蝗災起來後再做反應。”
鄭錢插話道:“殿下,我們何不上報朝廷,早做應對。”
李承乾搖了搖頭,“即便他們迫於本宮的壓力,著手此事,但也不會放在心上。”
“畢竟這對他們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
“如今我們能靠的只有自己,在蝗災將起之前,做好補救措施。”
幾人說話間,到了魯班閣。
孫柳川早已在院前等候。
望著下車的李承乾,急忙迎了上去,“卑職參見太子殿下。”
“免禮。”李承乾繼續詢問道:“本宮讓你們製作的東西,都製作好了嗎?”
“殿下放心,已經按照殿下您的要求,製作完畢了。”
孫柳川說著,將幾人迎進了府院內。
少傾。
眾人進了一座小院子,院子內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捕蟲網。
孫柳川揮手道:“殿下,這是卑職製作出來的捕蟲網,您看看哪一個,最符合您的心意。”
李承乾走上前去,隨手抄起一把,在空中揮舞兩下。
“殿下,您不會是想用這東西,應對蝗災吧?”
武珝眉頭微蹙,不解道。
她實在難以想象,李承乾竟然會想出如此低階的辦法。
這簡直有點扯淡。
李承乾輕笑道:“怎麼?你感覺有何不妥嗎?”
“這...”武珝尷尬的笑了笑,沒有回答。
不過,一切盡在不言中。
“應對蝗災,光靠我們肯定是遠遠不夠的。”
“本宮打算在京畿道出售捕蟲網,呼籲全民捕捉蝗蟲。”
李承乾看著武珝與鄭錢兩人,解釋道。
鄭錢搖了搖頭,“殿下,您這種想法是好的,但人心叵測,到時候若是莊稼被毀,沒有糧食,恐怕就沒有百姓會呼籲我們了。”
他這話說的是事實。
畢竟在災難面前,所有人都是自私的,這也不能怪災民。
肚子都吃不飽了,誰還會在乎拯救百姓。
“這只是本宮其中一個手段,走本宮帶你們去看一個好地方。”
李承乾沒有接話。
帶領幾人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