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站起身來,幽幽道:“今日,朕有些乏了,剩下的事,明日再議。”

話落,不待李承乾反應,他便向甘露殿而去。

陳琳急忙追上前攙扶,李世民一天一夜,滴水未進,身體有些虛弱。

幾位國公面面相覷,想要跟隨李世民,卻被房玄齡與杜如晦攔了下來。

李世民現在需要的清淨。

“恭送父皇。”

李承乾起身,揖禮相送,目送李世民離開後,回了東宮。

賑災款貪墨案,主謀黨仁弘已認罪伏法,剩下的小嘍嘍,交由大理寺卿裴俊處理便好,李承乾沒有參與的必要。

風口浪尖,裴俊定會秉公執法,不敢徇私忤逆。

回了東宮,李承乾將秦風叫了過來。

“太子殿下。”

秦風進屋揖禮,面容蒼白,略顯疲憊,這兩日為了賑災款貪墨案,忙壞了他。

“黨仁弘已認罪伏法,依律他府中家產會被盡數抄沒,家僕會盡數遣散。”

“你去他的府邸,將黨仁弘的幾個孫子安頓好,讓鄭錢給撥些銀兩,供他們上私塾,雖然黨仁弘犯了罪,但他們的父親卻是大唐英雄。”

李承乾淡淡開口道。

黨仁弘雖然十惡不赦,但他的兩個兒子確實是為大唐江山社稷所犧牲的。

他們的家眷沒有錯,不應受此牽連。

秦風回應道:“卑職領命。”

“對了。”李承乾接著道:“這幾日你辛苦了,去東宮府庫領白銀五百兩,順便給你放兩天假,權當本宮對你的嘉獎。”

話落,秦風急忙推脫道:“為殿下辦事是卑職的榮幸,豈敢討賞...”

“讓你去你便去。”李承乾沉聲道:“獎功罰過,這是本宮的原則,由不得你。”

“呵呵...”秦風趕忙笑道:“卑職領命,多謝殿下賞賜。”

......

三日後。

皇宮。

立政殿。

長孫皇后親自盛了一碗湯,端到李世民面前,柔聲道:“陛下,您已經兩日沒有好好用膳了,這是臣妾特地為您熬的參湯,您喝一點。”

“唉...”李世民接過碗,放到了面前,長嘆一聲,“朕,吃不下啊...”

黨仁弘的案子對他影響極大,倒也不全是因為黨仁弘。

只是由黨仁弘,又讓李世民想到了他做秦王的時候,想到了這些年一路走來的疾苦與辛酸。

“您還在想那件事?”長孫皇后順勢坐到李世民身旁,垂眸道:“都怪承乾這孩子,做事沒有分寸,讓陛下當眾難堪,明日臣妾一定好生責罵他一番。”

“這孩子雖然能力不俗,但做事太過由心,從來不考慮陛下的感受。”

雖然長孫皇后打心底裡認為,李承乾沒做錯什麼,但看著李世民這副可憐的模樣,還是十分賢惠的寬慰著他。

李世民端起碗,啖了一口,輕聲道:“其實這事,也不怪承乾,於情於理,他做的都沒有錯,只是方式方法,太過直接些罷了。”

“朕知道,承乾雖是太子,但眼裡從不揉沙,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對就是對,錯就是錯。”

“他從來都講求,律法面前,人人平等,沒有什麼私情可言,這是好事。”

長孫皇后十三歲便嫁給了李世民,他的性格,長孫皇后拿捏的死死的。

勸解李世民的時候,你越是責備惹他的人,他越能想這人的好,心結開啟的越快。

長孫皇后責備李承乾,李世民便念起了好大兒的好。

李世民繼續道:“這次若不是黨仁弘自絕於太極殿前,朕便失信於天下了。”

“其實,前幾日,在去太極殿之前,魏徵,房玄齡和杜如晦幾人便極力勸解朕,殺一儆百,讓天下知道,朕治國,不徇私情,不褻法度,藉著這個,堵住那些封王和武德朝老臣的嘴。”

“但朕就是沒有聽他們的話,沒有聽承乾的話,一意孤行。”

“天下治理何其難,鐵面無私何其難,若不是承乾手腕鐵血,赤膽忠心,如今不知有多少人,視律法為無物,不將皇室放在眼中。”

李世民說著,心結漸漸開啟,這三日他過的很苦,但總算熬了過來。

長孫皇后起身為李世民添湯,柔聲道:“陛下,您想開便好,大唐天下,還需要您去治理呢。”

“您若是因此事廢朝,那遭殃的是大唐百姓。”

長孫皇后在閒聊間,便將自己要對李世民說的話,順了出去。

“愛妃言之有理,朕不能因為此事而荒廢朝政。”李世民神情漸漸放鬆,“承乾那小子正等著看朕的笑話,朕決不能讓他得逞。”

“整頓吏治,朕勢在必行,朕要讓這小子好好瞧瞧,這天下,朕是如何治理的。”

看著精神煥發的李世民,長孫皇后甚是欣喜,“臣妾不懂你們父子之間的那些事,只要你們父子兩人和睦相處,臣妾便知足。”

“哈哈哈...”李世民笑聲道:“愛妃放心,承乾與朕,都是為了大唐發展,雖偶有分歧,卻也沒有鬧到不可開交的地步。”

“陛下,臣妾為您添一碗飯...”

長孫皇后趁著李世民心情好,將主食遞了上去。

這對父子,真是讓她操碎了心。

翌日。

太極殿。

李世民早早的便來了朝堂,端坐於龍椅之上,精神煥發。

雖然這幾日他沒有早朝,但文武百官卻沒有一個懈怠之人。

他們心裡明白,這三日是暴風雨來前的寧靜。

當李世民重回朝堂,不知有多少官員要遭殃了。

今日,李承乾也來了朝堂,前三日他與李世民一樣,沒有上朝。

他估摸著李世民會在今日早朝,便來了。

短暫休息,他們還要繼續為大唐的發展,苦心經營。

“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陳琳的一聲公鴨嗓,拉開了早朝的帷幕。

“微臣,有本要奏。”

諫議大夫魏徵,第一個站了出來。

當日,李承乾說的話,句句刻在他的心間。

這幾日,他一直在為開啟新一輪的整頓官吏,獻計獻策。

李世民拂袖道:“魏愛卿,有何事啟奏。”

魏徵上前,揖禮道:“回陛下,是為了整頓官吏,肅清官風之事。”

“三日前,戶部賑災款貪墨案,觸目驚心,雖然主犯黨仁弘已經伏法,涉案官員也已得到應有的審判,但這卻只是我大唐官場腐敗的一角。”

話落,殿中一片譁然。

不愧是魏懟懟,上來就把李世民的傷疤,撕扯的酣暢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