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軍事策略議題
大唐重生開局融合3個呂布 知魚小生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李承乾這話說的李世民啞口無言。
李世民駐足原地,沉默不語,周圍國公亦是陷入了沉思。
在不知不覺間,大唐的軍事格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兩軍對壘,互相沖殺的場面在今後大唐主導的戰場中可能不會發生了。
神威火炮的洗禮,神威火銃的齊射,全副武裝的重騎兵也經不起這兩樣熱武器的毀滅性打擊。
李世民轉身走到殿前,幽幽道:“那你說怎麼辦?”
他發現李承乾這話他根本沒法接,若是論震懾,有什麼比神威火炮的震懾力更強。
兩軍對戰,一輪火炮下去,別說你是身高六尺,就算你身高十尺那也給你轟成渣渣。
“取消這一項。”李承乾回應道:“這種選拔,不光是對參加武舉考試人的不公平,更是我大唐的損失。”
李世民將頭轉向眾位國公,問道:“眾位愛卿,你們對承乾的提議可有其他想法?”
聞言,眾人面面相覷,沉默不語。
連你都剛不過太子,你讓我們上,這不是讓我們送人頭呢嗎?
眾人紛紛拱手道:“全憑陛下與太子殿下做主,臣等並無異議。”
話落,李世民掃了他們一眼,心道:一幫老狐狸,沒都站在一旁看熱鬧。
李世民收回目光,落到李承乾身上,“既然這樣,那武考便取消才貌一項。”
“承乾,那你便說一說武考多少名才能進入你籌備的軍事學院。”
李承乾回應道:“回父皇,兒臣打算第一期招收學子一百五十人,作為重點軍事將領的培養物件。”
“這些學子將不單單要學習兵法,研讀兵書,最主要的是為我大唐軍隊多兵種聯合作戰培養綜合性的人才。”
“今後他們所統帥的軍隊,不單單是某一支單兵種部隊,更多的是將熱武器軍隊,混搭入其他軍隊中進行多兵種聯合作戰。”
聽著李承乾的話眾人陷入了沉思,他這話還真不是隨便說說玩的。
若是按照李承乾的設想,那今後大唐軍隊發揮出的戰鬥力,那是不可估量的。
這是今後大唐君臨天下,橫掃八荒的本錢。
李世民開口道:“好,既然大家都沒有其他意見,便按照朕和承乾的意思去辦。”
“藥師,三日後正式開始武舉考試,此次武考由你全權負責。”
李靖上前拱手道:“末將領命,定不負陛下所託。”
三日後。
武考正式開始。
三百名參加武考的學子,進入長安城西城演武場進行初試。
這三百人中,豪門子弟佔兩百人,寒門子弟有一百人,即便豪門子弟人數是寒門子弟人數的一倍,這一足以令人驚訝。
武考初試非常簡單,只有三項,但卻是篩選實力的標準。
由於大唐已許久沒有開設武考,武考開始後,長安城內萬人空巷,前來觀看的人特別多。
李承乾穩坐東宮。
但考場上所有人的表現他都一清二楚。
畢竟軍事學院是他一手操辦的,為學院選拔人才,他還是要重點關注一下的。
尤其是寒門子弟,豪門自然不必多說,他們本來就有著天然的優勢。
如果不是特別出色,斷不會入李承乾的法眼。
“太子殿下,這些是初試中表現較為出色的寒門學子。”
武考初試結束後,秦風將一本花名冊遞到了李承乾手中,這是第一手資料。
李承乾將目光從地球儀上收了回來,接過花名冊翻閱起來。
其實第一場武考不在李承乾的考量範圍之內,他注重的是第二場,兵法策略演練。
秦風在一旁說道:“陛下,武考初試,要說最露臉的莫過於段玉龍與寧榮兩人了。”
“這兩人皆是白衣出身,今日在這演武場中可謂出盡了風頭。”
“段玉龍騎射技藝之精湛簡直令人難以置信,從他手中飛出去的箭矢就像有生命一般,箭無虛發,百發百中,他只用了不到一半的時間便拿了滿分。”
“還有那寧榮,天生怪力,力大無窮,騎槍術更是了得,馬兒在他胯下,就好像他的雙腿一般靈活,一手槍術路子十分野,卻又十分強悍。”
“今日,這兩人將那些世家子弟的風頭全都搶了,那些世家子弟已經將兩人當成了眼中釘,肉中刺,發誓要在軍事策略場中碾壓兩人。”
秦風越說越激動,恨不得提槍上陣。
奈何他只是一個文官,只有點三腳貓的功夫。
李承乾點了點頭,“好,那你便替本宮盯好了他們。”
緊接著。
兵部一小吏在殿外求見。
秦風出去接見,進來後彙報道:“太子殿下,武考第二場的考題您擬定好了嗎?李靖將軍派人來取軍事策略場的考題了。”
本來李承乾不願參與此事,讓他們去擬題便好了,但李靖執意要李承乾出此題,說是為了公平公正。
畢竟兵部這些大臣和大唐有名的將軍們都或多或少的點撥過這些豪門的子弟們。
不管讓誰出題,都是不妥。
李承乾回身從一旁的案牘上取了個信封,站了起來,“考題本宮已經擬定好了,本宮親自去送吧。”
秦風點頭附和道:“恩,還是殿下親自送一趟比較穩妥,畢竟此事事關重大。”
少頃。
李承乾帶著秦風來到了兵部。
李靖正帶領兵部的各位大臣對參加武考考生們的成績進行再整理。
看見李承乾進來,眾人皆是上前見禮。
“末將參見太子殿下...”
“末將參見太子殿下...”
.....
李承乾淡聲道:“免禮。”
隨後望向李靖,“李將軍,參與第二場軍事策略考試的主審官是哪幾位將軍。”
李靖上前回應道:“分別是末將,秦叔寶與蘇定方。”
提及蘇定方,李靖的嘴角不免露出一絲欣喜,畢竟蘇定方可是他的高徒。
不過蘇定方之所以能成為主審官之一,絕不是因為他是李靖的愛徒,亦或是李承乾身邊的紅人,白袍軍的統帥。
靠的是他的軍事戰略眼光與自身的才華。
李承乾點了點頭,“好,請三位將軍與本宮到裡屋議事,今日我們便敲定武考第二場的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