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長孫無忌接管伏俟城
大唐重生開局融合3個呂布 知魚小生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李承乾輕笑道:“不用著急,此番不光讓你自己去,本宮率領白袍軍與你一道去。”
過兩天,李世民派來的六部人便前來伏俟城交接了。
經由長孫無忌帶隊,這事他比較有經驗,高句麗併入大唐便是他一手操辦的。
率領白袍軍征戰李承乾是必須要跟著去的。
沒有戰神光環的加持,白袍軍在高原上發揮不出應有的戰鬥力。
慕容華雲卻是推脫道:“殿下,西疆苦寒,條件艱苦,您還是坐鎮伏俟城,有末將在,吐蕃定攻不下多彌關。”
一旁的薛仁貴插話道:“華雲將軍,你就放心吧,殿下率領我白袍軍征戰天下這些年,什麼苦沒吃過,什麼險沒遇見過,老實說我們打的從來都是攻城戰,還真未打過守城戰。”
薛仁貴這話雖然帶著幾分傲氣,但卻是不假。
白袍軍永遠都是衝殺敵軍軍陣的利劍。
慕容華雲連忙回應道:“我倒不是這個意思,殿下南征北戰,號稱百萬血屠,大唐魔太子,這些輝煌的功績我還是有所瞭解的。”
蘇定方在一旁笑道:“華雲將軍不要介意,老薛這人總是愛將這些事掛在嘴邊,殿下的意思是,我們不光要被動防守,還要主動出擊。”
“吐蕃是塊硬骨頭,我們想要攻下吐蕃必須要未雨綢繆。”
聽了此話,慕容華雲算是明白了李承乾的想法。
李承乾輕聲道:“華雲將軍,松贊干布狼子野心,窺探我河西地區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本宮是個講道理的人,但誰若是不跟本宮講道理,那就不能怪本宮心狠手辣了。”
李承乾話說的十分決絕,慕容華雲亦是聽出了他的決心。
慕容華雲應聲道:“末將明白,我這就回去準備,五日之後我們便出發多彌關。”
三日後。
長孫無忌率領大隊人馬趕到了伏俟城,三省六部的人都帶了不少。
吐谷渾併入大唐不是小事,雖然只是李承乾簡簡單單的兩句話,但要處理的問題有很多很多。
“舅舅,您來了。”
聽聞長孫無忌來,李承乾親自出門迎接。
長孫無忌對他的好,他一直記在心裡,他能感覺得出長孫無忌對他的感情是不摻雜利益關係的。
“太子殿下,您怎麼還親自出來迎接老臣了,這於理不合呀...”
長孫無忌嘴上雖然叨咕著,但臉上的喜悅之色誰都能看得出。
這模樣分明是在向眾人炫耀。
看見了嗎?威震寰宇的太子殿下,我的親外甥,連陛下都敢叫板的太子殿下,親自出城迎接我來了。
李承乾笑著應道:“不管什麼時候,您都是我的舅舅,我不管什麼三綱五常,只知道您是我母親的哥哥,我是您的外甥。”
此話一出,長孫無忌滿心感動,眼中有熱淚翻湧。
有李承乾此句話,此生足矣。
身為當朝太子,居天功而不自驕,權天下而不自傲,明是非,斷善惡,不拘泥於世俗,以天下萬民為己任,心中亦有情。
有此外甥太子,怎能不令長孫無忌感到驕傲,感到自豪。
周圍跟來的大唐官員,望向長孫無忌皆是一臉的羨慕,真是人比人該死啊。
人家這命多好,有一個對自己如此敬重的太子外甥。
李承乾的帝王之路是個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那是沒有上限的,尤其是神威火炮的問世。
誰也不知道李承乾能將疆土擴大到何等地步,誰也不知道李承乾會將大唐帝國建造何等模樣。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李承乾所建立的帝王家,絕不是無情的帝王家。
想要用三綱五常,族規祖訓來約束李承乾,那是萬萬不可能的了。
“哈哈...”長孫無忌用手抹了一把臉,“太子殿下,有您此言,老臣此生無悔,外面風大,我們快快進城吧。”
“舅舅,我們入城。”
李承乾一把攙扶著長孫無忌便向成裡走。
他這麼做也是為了在吐谷渾給長孫無忌樹立威信,雖然吐谷渾已經併入大唐,但很多事情處理起來一定沒有那麼順利。
不過李承乾這麼做,大家便看出了長孫無忌的後臺。
在這片土地上,他們可以不給長孫無忌面子,不給慕容白麵子,甚至不給李世民面子卻不能不給李承乾面子。
慕容川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吐谷渾特勤,位高權重就這麼被李承乾一戟挑死於城內。
李承乾可不是一個會慣著別人的主,平日裡一副和顏悅色的模樣,但若是誰做了違揹他原則的事,管你什麼身份地位,非要一刀砍死你不可。
“殿下,你這次可是又為大唐立下了一個不朽的功勳,陛下正在朝中發愁如何獎賞於你呢。”
“呵呵,我估計你是這史上,第一建立功勳太多,多到令天子不知該如何嘉獎的第一人。”
進了皇宮,長孫無忌對李承乾欣喜道。
李承乾面不改色,輕笑道:“舅舅,您知道,我幹這些事,不是為了所謂的功勳與嘉獎,我只是不想大唐再遭異族侵犯,不想天下百姓食不果腹,衣不遮體,過著連溫飽都是問題的日子。”
“在其位,謀其政,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話落,長孫無忌目露精光,“說的好,好一句,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若是朝中大臣全都有太子殿下這種思想,那我大唐帝國的崛起之路不知道要快上多少。”
“但我相信,若是你能堅持這樣的想法,那大唐的朝廷定會被你所影響。”
“不過,殿下,您這句話說的雖然好,但怎麼聽都像是半句話。”
長孫無忌皺著眉頭看著他。
但有一副想要聽聽後半句話的意思。
李承乾笑道:“舅舅高見,我確實只說了半句話,因為下半句由我說出來不太好。”
“哦?”長孫無忌來了興趣,“那我倒要聽一聽,你這後半句話到底是怎麼說的。”
其實這哪是一句話,兩句話的事,這句話出自范仲淹的【岳陽樓記】,那可是整整一大篇文章。
李承乾所說的只是其中的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