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看著她問道:“武珝,那本宮且問你,你對重農抑商怎麼看?”

雖然有著一層特殊關係,他亦是要摸一摸武珝的底。

如果將青火商行交由她與鄭錢一起打理。

那麼她的眼界便可能代表著青火商行的未來。

畢竟李承乾分身乏術,不能事必躬親。

如今青火商行能夠日進斗金,靠的是壟斷,賣的竟是一些別人沒有的東西。

雖然從利潤上來說,是非常有保障的。

但也會造成一定負面影響。

生意做的太順暢,容易滋生青火商行內部人員的懶惰,傲慢,貪婪等...

畢竟這錢賺的太容易,每日主動上門的顧客便絡繹不絕。

久而久之,誰還會花費心思在擴大青火商行上面。

李承乾早有耳聞。

有些達官顯貴為了買青火商行限量商品,託關係,走後門的不在少數。

如今就算是在青火商行當個夥計,那在長安城都是威風凜凜。

做買賣。

李承乾需要的是狼性文化,不提感情,不畫餅,不開空頭支票,有付出便會得到豐厚的回報。

夥計們出來打工不容易,誰有心情天天聽你逼逼叨的談理想,老子的理想是不打工。

所以,李承乾給青火商行制定的酬勞標準是非常高的。

但高酬勞便意味著嚴要求,高標準。

今後,青火商行必將成為遍佈世界的第一大商行。

將來面對的競爭者將是全世界。

不光有商業競爭,更會有政治競爭。

這就需要管理者有一定手段,畢竟經商可不像上陣殺敵那般簡單粗暴。

也不可能青火商行一遇到事,李承乾便領著白袍軍殺上門。

最主要的還得看管理者的能力。

李承乾請他們便是來為自己解決問題,而不是提問題。

武珝回以堅定的目光,“農業是歷朝歷代,決定性的生產部門,農業生產直接關係到國家的興衰存亡。”

“因為在以往朝代,各國對非農業人口的承載力太低,多了一個商人,工匠甚至是官吏便少了一個種田的,這是人之常情,畢竟百姓若是連肚子都吃不飽,哪來的力氣幹別的。”

“經商不增加產品流通,而農業、手工業卻增加,並且老百姓吃不飽是要造反的。”

“由此不難看出,首要的是讓一個國家的糧食夠老百姓吃,所以就要有足夠的人去幹農業,其次才是比農業次要的工業,最後幹商業的越少對於國家來說肯定越好。”

“於是乎,士農工商的等級劃分就出來了,農本位思想,重農抑商一直延續至今,大唐也不例外。”

“不過這只是其中一種原因。”

武珝說的條理清晰,頭頭是道,聽的李承乾興趣使然。

不愧為一代女帝,對政治的見解十分獨到,一針見血。

一旁的鄭錢更是聽的津津有味。

李承乾饒有興趣道:“跟本宮說說這另一種原因是什麼?”

武珝正色道:“如果對歷史有研究,我們不難看出,在我們這片土地上,糧食是階段性短缺的,很大程度上的原因便是因為土地兼併。”

“土地兼併成風,耕者無其田,手有餘糧的地主豪強又想拿糧食進行貨物買賣,但重農抑商又導致商人過少,貨物流通不暢,商業發展斷裂,階級矛盾爆發,隨之而來的便是農民起義,國家衰落。”

話落。

李承乾不由鼓起了掌,“精彩,通透。”

他沒想到武珝的見解竟如此之深,若是投身官場必將是一位治世能臣。

可惜她是女兒身,即便是後世女帝,但下場並不美好。

不過若是在李承乾麾下投身商海,必然也有一番成就。

而且李承乾正需要這樣的人才。

鄭錢看著武珝亦是流露出了欣賞的目光,這種目光不是因為她與李承乾的關係,而單純是因為她的能力與見識。

武珝卻是揖禮道:“殿下過獎了,小女子懂得這些道理還是因為太子殿下。”

“因為我?”李承乾輕笑道:“這是為何?”

武珝回應道:“去歲,太子殿下以雷霆手段整治土地兼併之風,不就是因為這第二種原因嗎?”

“其實糧食產量低,本就不是最主要的原因,百姓繁重的徭役賦稅與無田可耕才是根本原因。”

話落。

鄭錢在一旁拱手道:“佩服,佩服,沒想到武珝小姐竟然有如此見識,在下自愧不如。”

武珝卻是謙虛道:“鄭掌櫃言重了,小女子不過是書讀的多些罷了,與太子殿下比起來,不過是紙上談兵。”

“這種事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實在太難,畢竟世家大族與地主豪強可不是那麼容易便撼動的。”

“太子殿下能做到這一點,當屬古今第一人。”

說話間,還不忘誇耀李承乾一番。

但對於他這個掛逼來說,要是連這點見識都沒有那還真是白活了。

李承乾來了興趣,繼續道:“那你與本宮說說,既然這樣你為何還要投身商業。”

一番交談下來,李承乾對於武珝擔任青火商行二掌櫃已基本沒有異議了。

有此見識,加上有一番手腕,而且背後還有李承乾這座靠山,她定會將青火商行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手中有權,囊中有錢,自己有實力,這才是真真正正的安全感。

才能將肩上揹負的以天下萬民為己任的抱負一一實現。

“這便更簡單了。”武珝笑吟吟道:“因為大唐農業已基本穩定,百姓不說過的富足,起碼溫飽問題馬上就要解決了,而且大唐征戰數年,國庫中最不缺的便是糧食。”

“百姓家中不缺糧,接下來大唐要發展的肯定是工業與商業,而商業是促進大唐發展最重要的途徑。”

“不過這其中也有一個重要的原因。”

鄭錢忍不住問道:“什麼原因。”

武珝回應道:“因為這天下第一商行是太子殿下開辦的,太子殿下的眼光總不會錯。”

鄭錢低頭沉吟,“有道理,甚有道理...”

其實鄭錢也是個商業奇才,將青火商行上下打理的井井有條。

不過他的見識卻沒有武珝那一般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