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吐谷渾使臣入朝
大唐重生開局融合3個呂布 知魚小生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何文進!”李幻林向下望去,言語恢復了平淡。
何文進上前拱手道:“卑職在。”
事到如今,他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若此時惹怒了李幻林,肯定落得個死無全屍的下場。
李幻林淡淡道:“玉門關太守柳四海的底細摸清了嗎?”
此時,一個計劃漸漸浮上他的心頭。
“摸清了。”何文進回應道:“柳四海那廝確已倒戈,估摸著他早已與李承乾串通一氣,出了玉門關李承乾定會直奔伊州而來。”
“這也是為什麼尉遲恭與程咬金剛剛觸碰我軍鋒芒便在祁連山下停滯不前的原因,他們想將我們一口吃掉。”
“哼...”李幻林面露不屑,“他們好大的胃口,也不怕將自己撐死,他們以為我是統葉護,慕容伏允那些蠢貨嗎?”
“可...”何文進一臉糾結。
都這個時候了,盟友盡數被滅,你還有空在這裡裝逼。
事至此時,何文進有些後悔,他發現李幻林也就那兩下子,與李承乾比起來,還是稚嫩太多。
只可惜,這世上沒有賣後悔藥的。
李幻林繼續道:“何都督,你若是李承乾,此刻心裡會怎麼想?”
“我若是李承乾?”何文進有些懵逼,“我若是李承乾,定會長驅直入,直搗黃龍,敵我雙方戰力差距,心照不宣。”
“即便我們奮起抵抗也只不過是垂死掙扎罷了。”
“一邊招降,一邊強攻,不出一個月,我軍必將全軍覆沒。”
何文進如實回應。
他不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這是血淋淋的事實。
四面楚歌,周圍皆是強敵,他們這十五萬軍,根本翻不起浪花。
“哈哈哈...”李幻林突然笑道:“好,甚好,若是如此,我們戰勝李承乾的機會又多了幾分。”
何文進眉頭緊皺,這主上是被嚇傻了不成,淨說些胡話。
西突厥被李承乾亡族滅種的訊息早已傳入軍中。
如此鐵血手腕,令軍中士兵人人自危,誠惶誠恐。
畢竟他們這位太子殿下一向對招降沒什麼興趣。
“主上,你這是什麼意思?難道你還想用這十五萬伊州軍硬抗李承乾不成。”
“突厥四十萬大軍都拿他不下,更是被亡族滅種,我們這區區十五萬軍,還能扭轉乾坤不成。”
何文進一臉無奈。
此時,他只想如何體面點投降,保下自己一條性命。
再不濟,也要保全自己三族不受牽連。
何家要是在自己手中斷了傳承,他也無顏去見列祖列宗。
李幻林冷冷的看向他,“坐以待斃,當然沒有任何辦法,可我們若是主動出擊呢?”
“主動出擊?”何文進瞪大了雙眼。
這是嫌自己死的太慢呀。
拒城以守還不知能挺多少時日,主動出擊,這不是給李承乾刷戰功嗎?
“沒錯,就是主動出擊。”李幻林眸光陰狠,“既然我們已確定柳四海的底細,那我們便將計就計,領數萬精兵伏於玉門關外百里處的阜泉谷,守株待兔。”
話落,何文進陷入沉思。
他突然覺得投降也不是那麼香了。
若是能擒下李承乾,局面可就不樣了。
除了高昌軍,李承乾手頭上可用之兵已不足五萬。
若是他們傾盡全力伏於阜泉谷內,未嘗沒有生擒他的機會。
何文進點頭回應道:“若是如此,我們可以一試。”
目前,除了與程咬金對峙於祁連山下的三萬精兵,他們手中可用之兵還有十二萬之多。
李幻林站起身來,嘴角微揚,“依李承乾的性格,他極有可能率領白袍軍先行出發。”
“出了玉門關後他們的警惕會更加放鬆,十二萬對不到五千人馬?難道我們還沒有勝利的希望嗎?”
李幻林越說越興奮,他佛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在向他招手。
他只需要老天給他一次機會,僅此一次機會定讓李承乾死無葬身之地。
“主上此計甚妙!”何文進咧開了嘴,“若是能擒得李承乾,我們便能以此來要挾李世民,到了那個時候,什麼條件還不是任由我們提,畢竟李世民這廝可是對他這寶貝兒子,喜愛的緊。”
此時,他有些期待李承乾跪在他面前顫抖的恐懼表情。
何文進雙眼微微眯起,“李承乾,你無情便休要怪我們無義了。”
無情的何文進與剛剛還想著如何投降的他,判若兩人。
......
長安城。
太極殿。
李世民立於朝堂之中,意氣風發,英氣逼人,臉上噙著欣喜。
這幾日送來捷報的驛卒都快將太極殿的門檻踢破了。
此時,朝堂上跪著一人。
吐谷渾,步薩缽可汗慕容伏允親派的使臣。
此人不但是吐谷渾使臣,更是慕容伏允家的世子,慕容白。
一個跪著請和的使臣,這在歷朝歷代中都是不多見的,尤其是這不興跪拜禮的朝代。
由此可見,吐谷渾請和的決心。
“大皇帝陛下,我代表大可汗對您致以崇高的問候,祝賀大皇帝陛下,千秋萬代,萬事永昌。”
慕容白操著流利的漢語,但頭始終沒有離開地面。
姿態之卑微,令滿朝文武汗顏。
曾幾何時,大唐在周邊各國中竟有了如此崇高的地位。
此時朝中文武才深深體會到了李承乾所說的那句話。
弱國無外交。
兵刃之下出政權。
一個國家的強大與受人尊崇,絕不是所謂的禮儀,博愛,無私。
只有拳頭硬了,才能贏得他人尊崇。
“呵...”李世民嗤之以鼻,冷麵寒眸,“朕可擔不起慕容伏允這麼大的問候,你們吐谷渾的兵不還在大唐邊疆肆無忌憚的耀武揚威嗎?怎麼慕容伏允還有時間派遣使臣來我大唐。”
李世民不怒自威,嘴上強硬,但心裡歡喜無比。
李承乾攻李瑗,滅突厥,剿李幻林,一路上捷報頻傳。
秦叔寶,李靖負責的各處戰場亦是戰果頗豐。
他們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便平復了三處叛軍,擊敗了兩國強敵。
若此傲人戰績,震古爍今。
尤其是他的好大兒李承乾,簡直就是大羅金仙下凡,英勇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