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營州變故
大唐重生開局融合3個呂布 知魚小生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長安城。
寒冬已至,雪花飄零,給長安城鋪上了一層厚厚的銀裝。
今歲的天氣十分嚴寒。
李承乾的水泥廠剛剛開始建設,便停工了。
皇宮。
朝堂。
今日的氣氛格外凝重,李承乾破天荒的來參加早朝。
李世民坐在龍椅上,眉頭緊蹙,不怒自威。
朝堂中站有一名驛卒。
李世民站起身來:“你下去吧。”
“是,陛下。”驛卒拱手,轉身出了朝堂。
李世民在朝堂中踱步,目光掃向朝堂中的文武百官:“營州的事,你們都聽說了吧。
短短兩個月的時間,竟有上千人神秘失蹤,如今沒有絲毫線索。
如果再這樣下去,營州可就亂了。”
這訊息便是剛剛那個驛卒送來的。
營州百姓失蹤,已經持續了將近三個月的時間。
剛開始,只幾個人失蹤,大家都沒在意,也沒放在心上。
可這三個月中,營州百姓開始大量神秘消失,對營州產生了極其惡劣的影響。
這事,登州刺史孫英武派人查了三個月,可至今沒有一點頭緒。
只好將此事上報朝廷。
房玄齡走上前道:“陛下,依老臣之見。
其一要穩定營州民心;
其二將營州軍調派至營州各城周邊的村鎮,加強巡邏;
其三沿路多設關卡,嚴查可疑人員。”
李世民搖頭道:“這些事,孫英武早就著手幹了,效果確實有,但仍然有巡查空白區域的百姓神秘消失。
甚至,就連落單的營州軍巡邏小隊,都消失了兩支。”
“這可如何是好,連營州軍都束手無策,怕不是鬧妖怪吧。”
“不知道,這事實在是太蹊蹺了些,這背後肯定隱藏著一個極大的秘密。”
“此事,一定要儘快徹查,還營州百姓安定。”
朝中文武百官,紛紛議論著。
李承乾站在一旁默不作聲。
事出反常必有妖,但這世上本就沒有什麼牛鬼蛇神。
這幕後,一定有黑手作祟。
李世民看著陷入沉思的李承乾叫道:“承乾,此事你怎麼看。”
李承乾回應道:“兒臣以為,此事背後一定是某個勢力在作祟。
這勢力的來歷只有兩種可能,一是大唐內部,二是大唐外部。
若是內部,江湖勢力定然沒有這等本事,那就是有可能是地方軍勢力。
若是外部,便有三種可能,與大唐毗鄰的奚國,契丹與高句麗。
這四方勢力,有最主要的懷疑。
但只要是人為,必定會留下蛛絲馬跡。
我們一面嚴防,一面抓捕,定能將此事查個水落石出。”
文武百官聽了,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李世民沉吟道:“皇兒說的甚有道理,但此事宜早不宜遲。
他們這是對我大唐權威的挑釁。
朝廷若還沒有舉措,只怕民心會愈加不穩。
邊陲百姓的日子,本來過的就苦一些。
朕怎忍心讓他們每日活在恐懼中。”
他此話說的倒是在理,自古邊境百姓的日子過的最不安穩。
不光是帝國軍隊,流竄的劫匪,山賊亦不在少數。
緊接著李世民望向朝堂,垂眸道:“各位愛卿,誰願去營州覆命,將此事給查個水落石出”
李道宗上前道:“回陛下,老臣願往,老臣身為刑部尚書,料理此事有些經驗。”
“你不行。”李世民搖頭道:“你身為刑部尚書,掌大唐重任,此時若讓你前往,豈不是讓人笑話我大唐無人。”
李道宗無奈:“這...老臣遵旨。”
頓了頓。
李承乾上前拱手道:“父皇,兒臣願往。”
李世民依舊搖頭:“你身為太子,大唐儲君,事必躬親,那朕養這一朝文武,豈不是吃乾飯的。”
此話一出,朝堂上的文武百官臉臊的通紅。
李世民說的確實在理,朝中一旦有棘手的難題,李承乾永遠衝在第一個。
若是什麼簡單上手,又能撈功績的事,就是頂著李承乾的腦袋讓他幹,他都不幹。
李承乾的心性,確實讓朝中文武信服。
“陛下,末將願往。”
“陛下,老臣願往。”
“陛下,微臣願往。”
......
李世民這話都說了,朝中文武紛紛拱手請願。
能站在朝堂中的,都是大唐有頭有臉的人物,這臉面總還是要些。
李世民掃視一圈,沉聲道:“秦叔寶,李世海,朕命你二人率三千左武衛軍前往營州,徹查此事,不得有誤。”
聞言,朝中站出兩人拱手道:“微臣領旨。”
秦叔寶是武將,李世海是刑部郎中斷案能手,思維縝密,洞悉能力強,極善大案,是刑部炙手可熱的人物。
李承乾還是不放心,對方連唐軍都敢動,來者不善。
他上前道:“父皇,將白袍軍的王玄策與他麾下火字營一併派去吧,順便讓他們摸一下週邊各國邊防。”
須臾。
李世民點頭應道:“准奏。”
緊接著。
李世民又轉頭看向禮部尚書:“政會,你禮部派人,去奚國,契丹與高句麗三國接觸一下,看看他們是否有類似情況發生,亦或者他們最近有什麼大動作。
如有異動,即可上報,不得有誤。
此事,不容小覷。”
禮部尚書劉政會上前拱手道:“老臣領旨。”
李承乾站在朝堂中暗自思忖,心中卻有一種不祥的預感。
山雨欲來風滿樓。
早朝散罷。
李承乾去了白袍軍駐地,與王玄策交代一番便回府了。
秦叔寶,李世海與王玄策率領左武衛軍,白袍軍火字營向大唐東北邊陲營州而去。
這一去便是四個月。
他們去了營州後,案情沒有絲毫進展,但那股勢力,也沒了動靜。
營州重歸於寧靜。
三月已到,春暖花開。
時間已經到了貞觀二年。
李承乾的水泥廠與農場在長安城西郊正在建造。
水泥廠交給了鄭錢去籌辦,農場則由孫柳川負責搭建。
大唐境內的土豆與辣椒經過兩年的培育,已經逐步向全國推廣。
國庫糧食儲備,越來越富足。
李承乾將回收的土豆,辣椒與新得到的玉米種子,放進了農場的倉庫中儲存。
他準備圈幾萬畝良田,等到播種的季節便開始著手種植。
不光是農業,畜牧業李承乾也想發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