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雨晨聽著李世民的話,面容嚴肅,眼中浮現出堅定的眸光,“陛下放心,微臣必將竭盡所能,為我大唐萬世基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李世民面噙喜色,“好,真乃後生可畏。”

緊接著,他又將頭轉向殿中,威聲道:“裴鴻羽,近前說話。”

裴鴻羽心頭一震,踱步上前,深深揖禮:“微臣裴鴻羽,參見陛下。”

李世民望著他,輕聲道:“鴻羽,你與朕不是第一次見面了。”

裴鴻羽抬起頭來,眸生敬畏:“回陛下,微臣與您,已經有過數面之緣,您的諄諄教誨,微臣永遠銘記於心。”

李世民點了點頭:“此次科舉考試,你與魁首之名,失之交臂,輸在雨晨手中兩次,你可服氣?”

聞言,裴鴻羽眼眸跳動一下:“微臣...微臣心服口服。”

“呵呵...”李世民搖頭笑道:“這不見得吧,朕在你的眼中,已經看到了答案。

不過你的心情,朕能理解。

你與雨晨之間的才能,只在伯仲之間。

但你的心性卻輸雨晨一籌。”

聽了這話,裴鴻羽心中突然震動:“陛下,微臣不明。”

李世民淡淡道:“你才能雖有,但心氣太傲

雨晨只當科舉是科舉,而你卻想拿科舉當制人之利器。

心中有恨,腦中有怨,你又如何能勝人一籌,又如何能治國理民。

你出身世家,卻不要被世家束縛自身,放下心中的芥蒂吧。

朕相信你會走的更遠,走的更高。”

李世民的一番言論,算是打破了裴鴻羽心中的枷鎖。

此刻,裴鴻羽終於明白他敗在哪裡,心高氣傲,沒有容人之量。

回想起他的文章,雖是治世良方,但手段卻過於偏激。

裴鴻羽抬起頭來,愣愣的看向李世民,眼眸晃動,雙手微抖,深深揖禮:“微微臣謹記於心,謝陛下聖恩。”

“免禮吧。”李世民輕聲道:“你們都是我大唐的棟樑之才,朕不想你們誤入歧途,成為百姓的罪人。”

李承乾抬眼望去,便宜爹越來越有帝王之相。

如此一來,他這太子做的便更加逍遙了。

李世民與吳雨晨和裴鴻羽交談後,又與其他進士聊了一番。

這金殿冊封,也算是結束了。

不過,冊封雖然結束,但今晚卻有一個極其盛大的宴會,曲江宴。

曲江宴是唐朝史上,最大的宴會,舉辦地點就在曲江河畔。

因進士放榜後大宴於曲江亭而得名。

今晚就連李世民也會參加,所以既盛大又熱鬧。

【PS:架空歷史,考據黨勿噴。】

入夜。

曲江河畔,所設花燈,數以千計,將整個曲江照射的耀如白晝。

十月下旬的曲江河畔,已是十分寒冷,不過這卻並不影響參與宴會人的心情。

前來遊玩之人,摩肩接踵,將曲江河畔兩旁的街道,圍堵的水洩不通。

此時更是長安城中,美女繁出的時候。

新晉進士,全都匯聚於此,說不定還能討個如意郎君。

曲江亭中,設有兩席。

一席是李世民與朝中重臣。

一席是李承乾與科舉進士。

其實,李承乾是不喜歡這熱鬧場景,不過他那便宜爹不依他,非要將他拽來。

李承乾無奈,便只好跟來。

不過他與那些老傢伙真是沒什麼可談的,便與進士們坐到了一席。

酒宴中,各位進士紛紛與李承乾敬酒,李承乾除了在戰場和朝堂上。

其餘時間,還是極為平易近人的。

所以進士們也並不拘束,與李承乾在一起,反而有一種輕鬆自在的感覺。

“雨晨兄。”裴鴻羽突然端起酒盞,站起身來。

此刻,所有人都將目光投向了他。

吳雨晨望向他,不卑不亢:“鴻羽兄有何指教。”

裴鴻羽一本正經道:“雨晨兄高中狀元,你雖出身寒門,但我裴鴻羽敬佩你是漢子,先前是我眼界窄了,陛下說的對,我原本對你心有成見。

但從今以後,我裴鴻羽絕不再用出身門第,丈量於人。”

話落,他端起酒盞一飲而盡。

此一刻,李承乾能深切感受到,裴鴻羽眼中少了幾分戾氣,多了幾分真誠。

“呵呵...”吳雨晨端起案前酒盞:“鴻羽兄言重了,你我出身不同,眼界不同那也是人之常情,既然你今日能說出這番話。

那我吳雨晨便交下你這位摯友。”

吳雨晨亦是一飲而盡,心情愉悅。

“好。”李承乾在一旁拍手稱讚,“你們能有這般想法,本宮實感欣慰,這般心性,才是我大唐的棟樑,才可堪大任。”

“哈哈哈...”殿試探花古云隨即站起身來道:“此情此景,有美酒,亦有豪情,怎可無詩。”

“古兄提議甚好,不如我們便效仿古人,來一個“曲水流觴”。”席中有一人提議道。

有人附和道:“好,甚好,曲水流觴,正符合今日之宴。”

“那我們以何為題?”

“我有一個提議,既然我們都考中進士,不日將到各地走馬上任,不如就以“送別為題如何”。”

“送別,此題甚好,此題甚好。”

“那我們就開始吧,曲江流飲,今日我們不醉不歸。”

有人將放杯至盤上,放盤於曲流上,盤隨水轉,輕漂漫泛,轉至誰前,誰就執杯暢飲。

“停,停,停...”

望著漂浮於水中的瓷盤,眾人紛紛喊道。

最終,這盤轉到了古云的身前。

在眾人的歡慶聲中,古云賦詩一首。

雖不算驚豔,但也朗朗上口。

不知今日是運氣太好,還是太不好,這盤始終沒有轉至李承乾的身旁。

李承乾倒也樂得清閒,望著熱鬧無比的曲江,大唐盛世似乎就在眼前。

“殿下,到您了。”

一句叫喊,將陷入沉思的李承乾,拽了回來。

一旁的李世民與文武百官聽聞到李承乾賦詩,便全都圍了過來。

李承乾站起身來,端起酒盞一飲而盡。

“好,本宮便為你們這些即到各地為我大唐做貢獻的父母官們,賦詩一首。”

隨即他便面向曲江,高聲賦詩道: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此句一出,全場鴉雀無聲,所有人心生激盪,一幅畫面不自覺在眾人心中展開。

黃沙千里,遮天蔽日,豔陽如同落日般失去了耀眼的光芒,北風呼嘯,大雪紛飛,雁群向南而去。

仕途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此刻所有人都將目光投向了李承乾,期許著下一句。

李承乾自顧自的倒滿酒,又是一盞,接著道:“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