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恢復科舉考試
大唐重生開局融合3個呂布 知魚小生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李世民終於將憋在心中已久的話,一股腦的吐了出來。
將與世家相隔的這張紙給捅破了。
此刻,他只覺心中無比暢快,酣暢淋漓。
從今以後,世家再也沒有與他作對的底氣,再也沒有逼宮於他的實力。
李世民真想大聲喊出來,“吾有一兒,當抵萬臣。”
世家大族,五姓七望之所以不畏皇權,氣焰囂張,不是因為他們有何特權。
而是因為他們壟斷知識與重大產業。
壟斷知識便壟斷官場,壟斷產業便壟斷經濟,只此兩樣,李世民便受制於人。
不過,現在的他,確實有與世家翻臉的資本。
手中有軍,倉中有糧,庫中有銀,白鹿書院中有數以千計的官吏預備役。
他還有一個舉世無雙的大唐太子爺。
區區世家,何懼哉。
其實一開始,李世民也想與世家大臣講講道理,可後面一想還是算了。
話說三遍淡如水,這些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的世家權臣。
什麼道理不懂,什麼道理不明白。
此時,唯有強硬的態度,唯有帝王的權威,才能斷絕他們心中的非分之想。
李承乾站在朝堂中,望著龍椅前,劍眉橫豎,冷麵星眸的李世民,心中暗暗讚許。
這便宜爹,終於有點帝王之相了。
明是非,斷善惡,體民心,震群臣,心有仁義,手有利器。
絕不向任何心存異心的勢力妥協,真正的九五至尊,大唐帝皇。
右僕射封德彝望著那威風凜凜,氣衝雲霄的李世民,心中有了畏懼。
李世民周身,似有一條五爪金龍環繞,帝皇之氣籠罩於身,令人望而生畏。
封德彝心中唏噓,以後世家官吏若是再逼宮,就要考慮考慮事情的後果了。
如今的李世民,可不像以前那般好說話了。
今日,他與世家官吏針鋒相對於朝堂。
如果世家官吏就此低頭,那這頭便要低一輩子,永遠也別想再抬起來。
連李世民都震懾不了,還想著以後能對李承乾做些什麼?
不過,按照現在的形勢來說,世家官吏,不得不低頭了。
封德彝抬步上前,深深揖禮,言語誠懇,“陛下教訓得是,老臣銘記於心,定不負陛下重託,當以天下萬民為己任。”
他還十分聰明的,知道什麼時候剛,什麼時候軟。
如果一直頂風作案,那頭上的烏紗帽早晚不保。
為了後輩能最大程度享受自己的福廕,封德彝還是決定先苟著。
李世民看到封德彝服軟,心中的氣也消了許多,不過他並未理會封德彝。
隨即他高聲道:“昭告天下,科舉考試便定於今歲十月初一,由禮部主理,天下學子,無論富貴貧賤,均可參加,朕只認才華,不認出身。”
他所訂的時間比長孫無忌延遲了一個月,畢竟不能直接參加會試的學子們,還需要參加院試,鄉試。
按理來說,科舉考試的時間這麼訂,也是不符合常理的。
院試是三年兩次,參與條件是童生,透過後叫秀才,第一名為院案首。
鄉試也是三年一次,也叫秋闈,榜名叫掛榜,參與條件是秀才,透過後叫舉人,第一名為解元。
鄉試後次年三月是會試,又名春闈,榜名杏榜,參與條件舉人,透過後叫貢士,第一名叫會元。
殿試是最後一關,時間是會試同年四月,榜名為金榜,參與條件是貢士,透過後的身份為進士,一甲第一名是狀元,一甲第二名是榜眼,一甲第三名是探花,二甲三甲第一名為傳臚。
不過貞觀元年還未有殿試,這也是李承乾與李世民商議後,加上去的。
科舉制也略有改動,使得科舉制度更加完善。
【PS:架空歷史,考究黨勿噴!】
所以科舉考試本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這是一件舉國的大事,但李世民與李承乾已經等不起三年了,整頓官吏,勢在必行。
所以要在這兩個月的時間內完成科舉考試,便是一件十分棘手的問題。
但也算是對各地官吏辦事能力的一次檢驗。
不過好在大唐國庫充盈,在李世民面前,能用錢解決的事都不叫事。
國庫的錢花光了還有他的私庫,私庫的錢花光了還有他兒子李承乾的商行。
總之李世民從來沒有如此闊綽過,從來沒有這麼有底氣過。
此一刻,李世民終於真切感受到了他手中真真切切的權利。
世家再也不能與他抗衡。
“陛下聖明!”
“陛下聖明!”
“陛下聖明!”
......
朝中文武百官,拱手齊聲道。
這科舉考試恢復一事,也就算定下來了。
從此以後,大唐的政治體系,再也沒有能夠跟皇室抗衡的勢力了。
今歲十月初一恢復科舉考試的佈告一經發出,迅速席捲大唐,舉國沸騰。
大唐數萬萬莘莘學子,等這一刻,等的時間實在是太久了。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寒門子弟若想飛黃騰達,這科舉考試無疑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此次科舉考試,主考官由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魏徵,孔穎達五人擔任。
陣容不可謂不豪華。
國子監,弘文館等學府的世家學子,更是進入了瘋狂的備考狀態。
反而是令人期許的白鹿書院,卻沒有緊張的氣氛,學子們的心態更為平靜。
這令許多人心有不明,不知他們是胸有成竹,還是破罐破摔。
不過等著看白鹿書院笑話的人,大有人在。
尤其那些恥於與寒門子弟為伍的世家門第之人。
他們有天生的優越條件,教育資源不知道要比這些寒門子弟好多少。
所以他們打心眼裡看不起寒門子弟。
暗地裡叫他們窮秀才。
此次科舉考試,是寒門學子與貴族學子第一次勢均力敵的交鋒。
也將是最慘烈的一次。
世家學子人數少,但質量較高。
寒門子弟人數多,但實力參差不齊。
而白鹿書院三千學子便是寒門子弟的學歷天花板。
他們心態平穩,猶如隱於暗處的蒼狼,準備給予世家學子,致命一擊。
他們不光是為了自己金榜題名。
更是為了給李承乾爭一口氣。
若不是李承乾,他們哪裡來的如此優越的學習環境。
他們暗暗發誓,此番科舉考試,寒門子弟勢必將一鳴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