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

皇宮。

御書房。

李世民正端坐在蒲團上,在昏暗的油燈下,批閱著奏摺。

少頃。

劉仁願推門而入。

李世民沒有抬頭,放下手中的奏摺,閉上眼睛揉了揉太陽穴,淡淡道:“朕聽說,墨家人投奔太子了?”

聲音很低,言語間,透露著一身的疲倦。

劉仁願上前道:“確有此事,一男一女,男的叫墨鴻哲,女的柳沐寒,至於來路,末將還沒有查清。”

“今日,太子殿下帶領二人去長安東郊廣通渠踏青,野炊了。”

聞言,李世民看了看案牘上堆的像小山樣奏摺,又看看旁邊冷掉的飯菜,一臉懵逼,“???”

這尼瑪是人乾的事?老子在這日理萬機,累的跟狗樣,他不幫老子分擔國政,跑去踏青?還野炊?

劉仁願看著李世民有些氣憤的樣子,原本要說的話,又咽了回去。

李世民抬頭,看著他那寫滿了心事的臉,垂眸道:“士元!你有什麼事就跟朕說,可不要瞞著朕!”

話落,劉仁願支支吾吾道:“是有一件事...只是...只是末將不知道當說不當說。”

“笑話!”李世民怒道:“你有事不對朕說,還要對誰說!難道你還認了個新主子不成!”

聞言,劉仁願急忙揖禮道:“末將不敢...末將不敢...”

他沒想到李世民竟然發了這麼大的火,真是伴君如伴虎。

緊接著,他幽幽道:“太子殿下今日在廣通渠中抓了很多的鯉魚,還順帶烤了幾條。”

“什麼!”李世民的火,終於找到了發洩的地方,“他可真是朕的好兒子!如此避諱的事情他都乾的出來!他當朕的國朝律是擺設不成!”

本來聽著李承乾去踏青,野炊,遊玩。

他這因處理國事而煩躁的心便不平衡,如今聽聞李承乾竟敢烤鯉魚吃,這火氣便更大了。

劉仁願在一旁勸說道:“可能...可能是太子殿下一時眼誤,看錯了吧。”

“看錯了?”李世民氣道:“他堂堂大唐太子,鯉魚不認得?朕看他就是功立的多了,開始肆無忌憚了,連這國朝率都不放在眼中。”

劉仁願在一旁不敢言語,生怕自己牽連其中。

片刻。

李世民開口道:“你去將魏徵,房玄齡,杜如晦幾人叫來,讓他們跟朕一起去太子院好好教育教育這個逆子,讓他知道什麼是規矩,立了幾個功便如此的肆無忌憚?他休想!”

劉仁願急忙道:“末將這就去。”

說著便退了出去。

不多時。

李世民領著幾名心腹大臣,怒氣衝衝的向太子院而去。

身後有這幾人跟著,他的底氣也足了許多。

還沒進太子院,一陣幽香伴隨著縷縷白煙從院中飄了出來。

聞著這誘人無比的香氣,李世民的肚子突然叫了起來,剛剛他氣的連飯都沒吃便衝了過來。

李世民心道:“好你個李承乾,朕都還沒用膳,你這燒烤又弄上了,這日子過的還真悠閒。”

老太監陳琳剛要喊,李世民便伸手製止了他,“不用通告,朕進倒要進去看看這逆子在幹什麼!”

當一眾人進入太子院時,李承乾正躺在搖椅上,哼唱著小曲,手裡還拿著一串烤魚。

在一旁,兩個燒烤師在烤架旁忙活著,一個宮女不時將烤好的串串放到李承乾旁邊桌案上的盤子中,另一個宮女向他飲盡的杯中添著醉仙釀。

李世民和幾位國公面面相覷,黯然傷神。

瞅瞅人家,再瞅瞅自己,人家這特麼的才叫生活,才叫享受啊!

院中的人看見突然闖進來的李世民等人,紛紛請安。

“參見陛下。”

“參見陛下。”

“參見陛下。”

.....

李承乾聽了,從躺椅上站了起來,心道,這便宜爹的訊息還真靈通,這麼快就找上門來了。

他揖禮道:“父皇,這麼晚了到兒臣這所謂何事?對了,您用過晚膳了嗎!兒臣今日捕了不少的鯉魚,烤制的香酥異常,您要不要來點。”

周圍的幾位國公聽了,臉上一驚,這特麼的就尷尬了,李承乾擺明了是故意捕捉鯉魚的。

此時,只見李世民緊緊的握住拳頭,隨即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緩緩的看向李承乾,“承乾,你和朕說說,你這到底什麼意思!”

李承乾聽了有些詫異,這便宜爹的脾氣,有所改善啊,竟然能心平氣和的教育自己了。

他拿起一串烤魚笑道:“兒臣能有什麼意思,不過這烤鯉魚還真是香。”

“香?”李世民面色陰沉道:“這禁止捕撈,食用鯉魚,是國朝令你可知道?”

眾位國公聽著李世民的語氣,稍微鬆了一口氣,他們還以為李世民要大發雷霆。

“嗯。”李承乾點頭回應道:“兒臣當然知道。”

李世民垂眸道:“那你何故如此,給朕一個完美的解釋。”

李承乾淡淡道:“不利於大唐發展,不利於百姓生存的國朝令,兒臣守它有什麼意義?”

李世民壓制著自己的怒火說道:“這就是你捕撈鯉魚的理由嗎!”

此時,周圍的國公對李承乾投出了讚賞的目光,身為太子,竟然能在氣勢上壓制住皇帝,古往今來,也就只有他李承乾一人了。

李承乾點頭,隨即說道:“父皇,河北的災情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大唐如此困難,有多少百姓的手中都沒有餘糧,只因為這國朝令,別說是鯉魚了,就連和鯉魚差不多的魚,百姓都不敢去捕撈,生怕因此丟了性命。”

“如今各地的河渠裡,鯉魚早已氾濫成災,鯉魚都有長到七八斤的了,這是大自然饋贈我大唐的食物,而我們卻寧願讓百姓餓肚子也不讓百姓去捕撈食用。”

“兒臣試問父皇,這國朝令頒佈的有什麼意義?就因為這莫須有的避諱?大唐百姓的溫飽抵不過這避諱?如此行徑還能算是以天下萬民為己任嗎!”

李世民聽了,沒有說話,陷入了沉思。

幾位國公不住的點頭,他們為李承乾能有如此思想而感到自豪。

有如此為大唐百姓著想的儲君,大唐何愁不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