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陛下移駕,太子別院
大唐重生開局融合3個呂布 知魚小生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李承乾話落,朝中的大臣們瞬間便不淡定了,尤其是那些國子監出來的學士們。
“這...太子殿下說的這是哪裡的話啊...何以興國,唯有重工,這等言論豈不是天方夜譚嗎?”
“百姓農桑,文人治國興邦,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這是祖宗流傳下來的制度,怎可輕易整改,大唐的興旺豈能算在這些工匠們的頭上...”
“依我看太子殿下只懂得戰場廝殺,這治國之事還是缺少經驗的,畢竟這治國光靠打打殺殺是不行的...”
此時,朝堂中的言論是一面倒,除了幾個矇蔽的大臣和幾個正在思量李承乾這句話的大臣,其餘人全都躍躍欲試,準備上前聲討。
就連端坐在龍椅之上的李世民也陰沉著個臉,你要說教育也行,你要說農桑也罷,這些還都能接受,但這工業就令李世民有些難以接受了。
李世民開口道:“承乾,你這何以興國,唯有重工,是什麼意思?這工匠是能治國,還是能安邦,亦或者是能讓我大唐的百姓填飽肚子?你這話不是有為國家發展的大道嗎!”
李承乾這言論令李世民著實有點接受不了。
“陛下,老臣以為太子殿下的言論,有失體統。”尚書左僕射蕭瑀站了出來。“這大唐的不朽基業,怎能與工匠扯上關係,太子殿下這麼說,豈不是寒了天下學子們的心嗎!”
蕭瑀為人剛正不阿,是李世民的鐵桿粉絲。
當初李淵決定扶持李建成打壓李世民時,就曾招攬過蕭瑀,不過他拒絕了李淵,毅然決然的站在了李世民身後,是李世民堅實的後盾。
李承乾聽了他們的話,不怒反喜,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工業要搞,學院要開,既然他們將讀書說的這麼重要,等自己提出開辦白鹿書院時,他倒是要看看這些人又該如何辯解。
“呵呵。”李承乾笑道:“這事兒臣光說是說不出來的,還請父皇移駕太子院,一看便知。”
“呵。”李世民不屑道:“怎麼?朕去一趟太子院就能印證你這何以興國,唯有重工的言論了?就能改變這千年的規矩了?你們信嗎?反正朕不信?”
李承乾並不生氣,輕笑道:“要不父皇跟兒臣打個賭?”
“打個賭朕還...打賭啊?”李世民正了正嗓,“這賭朕看就沒有什麼打的必要了,不就是去看看嗎?又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朕隨你去看便是了。
李世民著,已經站起身來了,向外走去了。
他突然想起跟李承乾打賭而被支配的恐懼,他曾暗暗發誓,這輩子再也不跟李承乾打賭了。
這不是打賭,這純粹是給自己添堵。
輸贏倒是無所謂,但這東西傳出去,好說不好聽啊。
大唐皇帝李世民酷愛與太子打賭,逢賭必輸,李世民想著急忙搖了搖腦袋。
朝堂中的文武百官,看著話鋒突轉的李世民,無不汗顏,這特麼的也太狗了吧,剛剛還一本正經的裝逼,這麼快認慫是什麼鬼。
心中雖想,但臉上還是不能表現出來,李世民都動身了,他們便跟在他身後,向太子院跟去。
皇宮內的太監,宮女和千牛衛看著李世民帶著一群文武百官氣勢洶洶的向太子院而去,瞠目結舌,還以為發生了什麼大事。
不多時。
一眾人便來到了太子院的後院,魯班閣所在的地方。
魯班閣的工匠們正在作業,看著魚貫而入的李世民和文武百官,嚇的將手中的工具扔到了地上,他們這輩子也沒見過這麼多的大官啊。
今天這是吹的哪陣妖風,將這些大人物全都吹了過來。
閣主孫柳川佯裝鎮定,儘量讓自己顯得見過大場面而不給李承乾丟人。
片刻。
李承乾從後面擠了出來。
孫柳川望著走過來的李承乾,像是看到救命稻草樣迎了過來,“太子殿下,這是什麼情況呀,這陛下和這些大人們怎麼來魯班閣了?”
言語間有幾分疑惑,幾分顫抖和幾分恐懼。
李承乾回應道:“沒什麼,本宮只是對陛下和文武百官說,何以興國,唯有重工!他們不信,我便領他們來魯班閣看看。”
孫柳川聽了,雙腿一軟,差點摔到地上,李承乾急忙上前扶住他。
他顫抖道:“殿...殿下,您這不是折煞小人們嗎?我們這些臭工匠自古便低人一等,這何以興國,唯有重工的言論,您就是給我們一百個腦袋,我們也擔當不起啊!”
這事,李承乾並沒有提前通知孫柳川,這結果他也預想過,但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如果不讓孫柳川親自經歷這些事,他如何成為同魯班大師樣的神級工匠。
李承乾看著他正色道:“孫柳川,你的抱負呢!你的理想呢!你不是跟本宮說有朝一日你要打破士農工商的定律嗎!你不是說要用工業顛覆大唐嗎!你就這麼顛覆,這種場面就將你嚇住了!如果你連這種場面都應付不了,又怎麼能幹出一份經天緯地的大事來!”
孫柳川深深的呼了幾口氣,眼神漸漸堅定。
他想起剛來魯班閣不久,李承乾請他喝酒,他在李承乾面前說出了自己的理想。
孫柳川心想道:“若是沒有殿下我孫柳川算個什麼東西,我連一條臭蟲都不算!太子殿下如此重視我,把我從深淵中拉了出來,就算是為了太子殿下,我孫柳川也要闖出一片天地,我要讓世人瞧瞧,太子殿下門下,沒有廢物!沒有廢物!”
緊接著他對李承乾正色道:“殿下,您要展示哪件器械,小人定要給陛下和文武百官一個驚喜!”
李承乾點了點頭,眸中露出了欣賞之色,這才是他看中的人:“先來羊毛脫脂機和羊毛紡織機!”
“是。”孫柳川拱手道,轉身帶人進了魯班閣。
不多時,一袋袋羊毛,一捆捆羊毛線和一件件羊毛衣被拿了出來,緊接著,幾個大漢還抬出一個紡織機模樣的機器和一個叫不上名字的機器。
李世民和文武百官站在一旁,望著這兩樣東西大機器露出了疑惑的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