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鬼使神差的又粘了一點細鹽,放進嘴裡。

“爽快!真的是太爽快!

世界上,怎麼會有提煉如此精純的細鹽。

摻雜大量雜質,味道苦澀難嚥的礦鹽和井鹽,跟細鹽比起來。

簡直就是垃圾。

李世民直勾勾的盯著劉仁願,“這…… 這也是太子提煉出來的?”

劉仁願回應道:“ 據末將所知,是這樣的。”

“ 目前,鄭氏完全是太子殿下,在商業領域的代言人。”

“ 青火商行就是他們進軍商業的一把利劍。”

李世民聽著,默默的點了點頭。

小心翼翼的包裹好細鹽,遞到老太監陳琳手中。

劉仁願一臉期待的看著陳琳。

李世民看著劉仁願戀戀不捨的眼神。

突然道:“劉愛卿,這細鹽你可還有用處? ”

劉仁願聞言,一臉懵逼。

連忙擺手,“ 末將無用,末將無用。”

“ 陛下,還是您留下吧。”

李世民點了點頭,“ 恩,那朕就卻之不恭了。”

“ 這細鹽,朕還想仔細研究一番。”

“ 對了剛剛說到哪了?”

劉仁願尷尬的站在原地。

你一個大唐皇帝,為了小小的一包細鹽,竟然全然不顧及自己的形象,連事情說到哪都不記得。

“哦,對了。”

“說到,青火商行是太子殺進這場沒有硝煙戰爭中的利劍。”

李世民深深明白。

鹽是百姓生活之本,是物質生活的基礎。

王氏之所以能在亂世中,快速積攢大量的財富,販鹽是他們經濟的主要來源之一。

李世民不是沒有想過,將鹽業官營化。

但王氏販鹽的道路,根深蒂固。

他們為了將鹽業牢牢的抓在自己手中,每年都花費重金,打點各職位上的官員。

將他們牢牢的綁在自己的利益巨船上。

李世民不是沒有查過,所涉官員之多,所涉範圍之廣,觸目驚心。

所以,鹽業官營化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大事。

如果王氏魚死網破,哄抬鹽價,那大唐必將受到重創。

國勢衰微,百廢待興的大唐,根本經不起這樣的折騰。

所以,李世民也遲遲不敢出手。

沒有一擊必殺的機會,他不會動王氏。

不過現在不同了,李承乾帶著細鹽出現了,他們可以用商戰,堂堂正正的打破王氏的鹽業壟斷。

釜底抽薪。

李世民對劉仁願說道:“青火商行的細鹽價格有所瞭解嗎?”

劉仁願回應道:“每鬥,八十文錢。”

“但細鹽的精純度卻是海鹽的十倍。”

“從用量上來說,價格並不貴,甚至低於王氏所賣的海鹽與礦鹽。”

聞言,李世民對李承乾又高看了一眼。

換做旁人,必定忍受不住這巨大利益的誘惑。

如此精純的食用鹽,就算是賣到一百二十文都不過份。

畢竟這鹽沒有摻雜任何雜質,對人體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此刻,李世民是發自內心的喜悅,“哈哈,朕有承乾這樣的兒子,何愁萬事。”

“大唐有 承乾這樣的太子,何愁不興。”

緊接著。

他對劉仁願說道:“細鹽一出,必定觸及王氏根基。”

“以王氏的性格,他們會不擇手段的毀掉細鹽或者得到細鹽。”

“你一定要派人保護好,青火商行。”

“這次,我們要跟五姓七望來一次,沒有硝煙的戰爭。”

陸劉仁願拱手道:“末將領命。”

李承乾在不知不覺間,又默默的征服一次李世民。

七天之後。

青火商行,將第二件商品,細鹽,投放市場。

為了,準備足夠的細鹽,鄭氏這七天,請了大量的勞力,夜以繼日的提煉著細鹽。

細鹽還未發售的時候,便已經名動長安城。

有人相信,也有人嗤之以鼻。

畢竟,在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細鹽從未出現,甚至沒有一點苗頭。

不過,細鹽發售當天,長安城萬人空巷。

前來買細鹽和看熱鬧的人將東西市圍了個水洩不通。

諾大的市場,萬鋪空閒,只有青火商行的顧客,排起了一眼望不到頭的長隊。

為了維護市場內的治安,整個長安城的巡防營全都調派到了東西兩市。

李世民更是下旨,三日內,取消宵禁。

青火商行十二個時辰,不間斷營業。

讓長安城的每一位百姓,都能親手買到一手細鹽。

拒絕中間商賺差價。

此刻,青火商行正式上升為長安城內,最具有影響力的商行。

“青火出品,必屬精品。”的廣告詞,更是深深的印在了百姓的心中。

排隊購買細鹽的百姓們,都討論著細鹽。

“唉,真是可惜,這細鹽,每戶限購一斗,這也太少了,怎麼夠吃?而且這幾個多多少少有些貴,竟然要八十文。”

“你真是個土包子,你不知道細鹽的精純度是海鹽的十倍嗎?這一斗細鹽,相當於一斛海鹽,而一斗海鹽要二十文,這筆賬你不會算嗎?”

“這青火商行到底什麼來頭,先是售賣神奇的鏡子,現在又售賣精純度如此高的食用鹽,這鄭氏有這麼大的本事嗎?”

幾個人討論著。

一人小心翼翼的圍過來,悄聲道:“這你都不知道?據我所知,這青火商行真正的老闆,是當朝太子李承乾。”

“啊!竟然是太子殿下,這就難怪了,我聽有人說,太子是天上派遣下來的神兵,來幫助大唐渡難關來了。”

“是啊, 這一樁樁,一件件的事,哪是凡人能夠做到的。”

在鄭氏有意無意的透露下,李承乾是青火商行真正老闆的事情,在長安城內迅速蔓延開來。

精品的物件加上李承乾大仁大義的名聲,徹底將青火商行推到了風口浪尖。

鏡子,細鹽,青火商行,李承乾,是長安城內近幾日的焦點話題。

三句話,兩句半離不開這四個詞。

長隊中,一男子與著巡防營爭吵著。

“放肆!吾乃潞國公府的人,你豈敢對我無禮!”

巡防營的人,不予理會,“哼,此次購買細鹽。”

“不管你是何背景,不管你身居何位,一律平等,不得以任何理由插隊。”

“否則取消其購買資格。”

巡防營的人,沒有給他絲毫情面。

他們可是在為太子殿下辦事,一個小小的潞國公府的下人也敢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