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無忌上前道:“陛下,太子殿下不但解救了伊吾城,還攻下了高昌?”

“是啊,哈哈!”李世民笑道:“承乾率領白袍軍直奔伊吾城,將攻城的突厥大軍殺的丟盔棄甲,潰不成軍,三萬大軍逃走的不足兩千,這仗夠統葉護那老兒喝一壺的了。”

長孫無忌繼續道:“高昌國呢!”

李世民繼續道:“張雄大軍收到侯君集圍住高昌城的訊息後,便急匆匆的撤離的伊吾城,回援麴文泰,不過侯君集料敵於先,讓叔寶領軍在半路埋伏張雄,與承乾裡應外合,生擒了張雄”

“而侯君集在他們伏擊之時,更是攻進了高昌城中,將麴文泰斬殺於宮中,從而拿下整座城池,真是痛快,痛快啊!”

此刻,李世民無比的歡喜,自己上位還未滿一年,便為大唐擴寬了這麼大的疆域,更是讓數百年來不斷襲擾漢人的突厥,打的聞風喪膽,望風披靡。

雖然這些事都是李承乾做的,但在位的皇帝是他。

史書上定會有他濃重的一筆,名留青史那是板上定釘的事。

不過,幾十萬的突厥就這樣被李承乾給殺了,東突厥真的讓他給亡族滅種了。

現在長安城中將李承乾大肆殺戮引來天罰的事情, 傳的沸沸揚揚,案子是越查越多,人是越抓越多,搞得李世民都有些焦頭爛額了。

此時,傳令兵突然開口道:“陛下,這裡還有一封給您的信函。”

“信函?”李世民眉頭一皺,一種不好的預感油然而生,“呈上來。”

當他開啟老太監陳琳地上的信函後,看了一眼便後退一步,徑直坐到了龍椅之上。

“陛下...”

“陛下...”

“陛下您沒事吧...”

朝堂中的文武百官看著李世民的樣子,頓時慌了神,信中一定說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怎...怎麼會這樣...”李世民拿著信函的手開始顫抖起來了。

長孫無忌焦急道:“陛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他恨不得走上前,奪過李世民手中的信函。

李世民哀嘆道:“侯...侯君集死了...”

“啊?潞國公死了?”

“怎麼會這樣,高昌城不是被侯君集拿下了嗎?他怎麼會死了?”

“陛下,這會不會搞錯了呀?”

“高昌國有何大將,竟能殺了侯將軍...”

“是啊,這真是太可惜了...”

聞言,朝堂一片嘆息之聲。

李世民起身幽幽道:“他...他是被承乾殺的!”

“這...”

“怎麼會?”

“被太子殺的!”

此話一出,朝堂之上一片錯愕之聲,他們知道李承乾行事霸道果決,可這侯君集可是李世民的心腹大臣啊,怎麼會被李承乾給殺了呢。

此刻,他們愈加的糊塗了。

長孫無忌上前道:“陛下,這裡是不是有什麼誤會啊!”

“輔機。”李世民用手扶著腦袋,頭痛欲裂,“還是你來告訴眾卿吧。”

長孫無忌聞言,不待陳琳反應,上前奪過李世民手中的信函,此刻他已經顧不了這麼多了。

滿朝文武更是一臉期待的看著他,想要了解真相的心,愈加強烈。

“左武衛大將軍侯君集,假公濟私,在明知高昌城守正譚盛已降的情況下,將盧國公三人全都遣了出去,獨自一人率軍攻入高昌城...他縱兵劫掠高昌百姓...中飽私囊,偷運寶庫中...”

長孫無忌將事情的來龍去脈當著文武百官的面講了出來,越說越震驚,越說越憤恨。

“這...潞國公怎麼會是這樣的人...”

“雖然侯將軍做的有些過了,但他畢竟有功,而且高昌是戰敗國,太子殿下此舉是不是過於草率了...”

“對啊,依我看罪不至死呀...”

“那是幾千唐兵啊,為了那高昌百姓,太子殿下怎能說斬就斬...”

瞭解整件事情後,文武百官議論紛紛,各執己見。

李世民此時也不知如何是好,“承乾啊承乾,你哪裡都好,就是這性子也太直了些...那侯君集是說殺便能殺的嗎?”

李承乾雖然將侯君集給殺了,但李世民心裡卻並沒有怪罪他。

李世民的想法跟他樣,此番侯君集做的實在是太過了,若不殺他,不足以平民憤,不足以震軍心。

但李世民所擔心的是,這件事給了那些別有用心之人,借題發揮的理由。

果不其然,禮部侍郎崔永奇直接站了出來。

“陛下,太子殿下不但殺了幾十萬的突厥人,致使生靈塗炭,天降罪罰於我大唐,而如今更是將戰功赫赫的柱國功臣潞國公侯君集給殺了,更是斬殺了我大唐數千的將士,這是何等的罪孽呀!”

“唐兵搶的不過是敵人的百姓,殺的不過是高昌的子民,侯將軍即使鬼迷心竅,貪贓枉法,但罪不至死啊,那些唐軍將士罪不至死啊皇上,長安城之所以最近妖事四起,那一定是上天對太子慘無人道的責罰啊!為了天下萬民,臣請廢太子。”

崔永奇說著,跪倒在朝堂中,一把鼻涕一把淚的,還真像那麼回事。

“是啊陛下,為了天下蒼生,為了平息天怒,陛下您要大義滅親啊...”

“陛下,老臣懇請您為百姓著想,廢了這塗炭生靈的太子吧..”

“陛下...”

緊接著,豪門官吏們,一個個跪倒在李世民的面前,態度誠懇且堅決。

李世民看著他們,面色鐵青,他又被這些世家大族逼宮了。

此刻杜如晦站了出來,“陛下,老臣以為此舉不妥,太子殿下尚在歸途路上,怎能如此草率行事,一切還是等太子殿下回京後,再做定奪吧。”

李靖附和道:“沒錯,末將也是這麼認為的,太子殿下戰功赫赫,威名遠播,揚我大唐國威,怎樣因一些烏煙瘴氣之事,而廢太子,那豈不是寒了天下人的心。”

“臣附議!”

“臣附議!”

.....

一干支援李承乾的大臣,也紛紛站了出來,為李承乾說話。

對於這件事,雙方皆有理由,但都沒有定奪的權利,豪門官吏在為後續的準備鋪墊,而杜如晦幾人則是在為李承乾拖延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