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面面相覷,夏教授走了,課還怎麼上?

許連成猛地站了起來,“把夏教授給氣跑了吧?我看你們怎麼收場!”

說完,他快步追出教室。

趙志忠連忙問道:“紅民,萬一夏教授反應到學校怎麼辦?”

劉紅民搖頭,“沒關係。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學生,就要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勇氣。特別是我們學歷史的,一定要多質疑,哪怕質疑錯了也沒有關係。在我們驗證這些質疑的時候,其實就是我們學習的過程。畢竟,我們不知道歷史的真面目,但是我們可以驗證出來一個最接近的事情經過。”

“歷史不如數學嚴謹,就算是數學公式,依然有被推翻的時候。歷史在不斷出現新證據的情況下,隨時可能都被推翻。我們要記住,史書是當權者粉飾自己的工具,我們要抱有警惕之心。一切不合乎邏輯的歷史,都值得被懷疑。睡虎地秦簡的事情,我們的觀點可能有分歧,但是隻要你們能夠拿出證據來,我們依然可以進行學術交流。”

“但是,這次的事情顯然是不正常的。這就說明,有人說了慌,他們想要隱瞞真相,這是我們所不能允許的。”

現在的學生大多數還是天真的,不管什麼原因學了歷史,他們都想要搞清楚真正的歷史是什麼。

世界史的教授還有夏教授他們的反應,很顯然出乎學生們的預料,讓他們不得不思考一些“陰謀論”的事情。

夏教授直衝系主任的辦公室,“主任,這幫學生太不像話了。”

“怎麼了?”

“那個劉紅民竟然在課堂上頂撞我。”

夏教授添油加醋的將剛剛的事情說了一遍,就差一把鼻涕一把淚了。

系主任笑呵呵的看著他,“老夏啊!你說你都多大的人了?怎麼還和學生一般見識?”

夏教授聽話知音,“主任,這個劉紅民有什麼背景嗎?就算有背景也不能這樣亂搞啊!”

系主任:“你沒看今天的報紙嗎?”

說著,系主任將一份人名日報遞了過去。夏教授接過報紙一看,頓時愣住了。

“劉紅民竟然上了人名日報?”

“你過年的時間沒看國際新聞嗎?劉紅民的小說在香江大賣,國際新聞特地給了兩分鐘的報道。這屬於為國爭光的事情,劉紅民現在已經在上面掛了號了。”

夏教授皺起眉頭,心有不甘的問道:“那也不能讓他胡來啊?”

系主任別有深意的說道:“人家就是發表了一片猜測性論文,主要是求知。你們有些反應過度了,學術矛盾就在學術上解決,這才是純粹的京大學習氛圍。”

夏教授頓時臉黑了下來,如果能夠用學術解決,他們還至於如此嗎?

他不甘心的說道:“現在國家和美國、西方關係密切,如果外國友人知道這件事情,恐怕會有不好的影響。”

系主任攤手,“這就不是京大該考慮的事情了。”

夏教授無奈,只能起身告辭。現在是不能動劉紅民了,人名日報上的那篇文章是西苑發出來的,西苑他可惹不起。

這件事暫時只能這樣了,不過劉紅民你給我等著,這事絕對沒完。

學術地位之爭,猶如道統之爭,不分個你死我活,又怎麼會落幕呢?

劉紅民等了好幾天,都沒有等到夏教授的發難。夏教授也回來上課了,也不提劉紅民論文的事情了。

不過,劉紅民也被夏教授無視了,不管提問還是交流,彷彿劉紅民不存在一樣。

劉紅民被他孤立了。

對此,劉紅民不置可否。就夏教授的水平,他還真沒看上,不然他也不會特意選擇陶教授。

陶教授才是有真學問的人,各種典籍記錄瞭如指掌,很多都不需要翻書,就知道上面寫的什麼。

這種近乎過目不忘的本事,劉紅民佩服不已。再加上兩人對於歷史的觀念相同,劉紅民決定以後考陶教授的研究生。

班上的同學也都鬆了一口氣,他們還真怕劉紅民和夏教授成為死敵。一個是老師,一個是同學,他們夾在中間很難受的。

不少人埋怨劉紅民,為什麼要和老師作對。對於這種埋怨,劉紅民總是說青出於藍勝於藍,如果連老師都不敢質疑,又怎麼能勝於藍呢?

對著這頭倔驢,同學們實在沒有辦法。不過劉紅民也就在學術上倔,生活中為人還是很溫和的。

他經常請同學們吃飯,吃人嘴短,同學們也不好多說什麼。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在一頓頓飯中,他們的思想潛移默化的被劉紅民影響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劉紅民的學術思想公正,和他接觸長了,同學們想不被影響都難。

別說這些中國古代史專業的學生了,就是中文系的古典文獻專業,也都被劉紅民影響了。

葛朝光和劉紅民一起寫了論文,就被劉紅民樹立了“一切看證據”的史學觀。古典文獻專業的同學,也逐漸被他影響,不然他們也不會為劉紅民發聲。

查劍英知道這事之後,還特地跑來“慰問”一番。

她頗為遺憾的說道:“紅民,我們差了兩天,就能在香江見面了。”

劉紅民笑著說道:“以後肯定能見到的。怎麼樣?這次去香江有什麼新的收穫?”

“收穫還是有不少的。”查劍英說道:“在香江,年味更濃一些。他們保留了很多過年的習俗,都是我們這邊捨棄的……”

劉紅民點頭,“我們的確都是了很多傳統習俗,不過有些不好習俗的確該丟棄,有些有意義的習俗也應該被恢復。”

這些話,要是放在幾年前劉紅民根本不敢說。但是現在說出來,是沒有問題的。

按照歷史發展規律來看,很多傳統都會逐漸恢復。國家在這方面也逐漸重視起來,啟動“非遺”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聊著聊著,兩人又聊到了《大宋提刑官》。

查劍英帶有歉意的說道:“紅民,我替張德寧和你說聲對不起,她找你麻煩主要是為了我。”

“為了你?”

劉紅民想了想,立即明白怎麼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