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劉紅民想要投資《西遊記》的事情,完全行不通。不過,劉紅民依然將二十萬暫時借給了中臺,等他們把廣告賣出去之後,再還給他。

從個人手中借錢,中臺也算是開了先河了。

王峰知恥而後勇,立即開始對七點鐘新聞前後的廣告進行招標。果然,和劉紅民說的一樣,各種廠商對此趨之若鶩,七點報時贊助更是被京城鐘錶廠以十萬塊錢買下。不到十天,中臺就將劉紅民的錢給還上了。

劉紅民也重新投入了創作之中,終於在11月份,將《謊言:中國人的劣根性》給寫了出來。

他邀請賀啟智來到家裡,看了這本書之後,賀啟智猶豫不決。

劉紅民看到他為難的樣子,不由得問道:“怎麼?《當代》不敢發表?”

賀啟智坦誠的說道:“我需要和主編彙報一下。”

劉紅民有點失望,不過也沒有說什麼。

賀啟智前腳剛走,陳健功和劉振雲後腳就來了。這段時間,他們兩個一直當說客,想要劉紅民加入作協,估計是被下了任務了。

劉紅民並不想加入,實在太耽誤時間。不是今天有會,就是明天有活動,完全不能安心寫作。看看這兩個作協作家,這一年寫出多少作品?“紅民,你新書寫完了?”

劉紅民點頭,“剛寫完。”

陳健功看著桌上的稿子,拿起就看。沒多久,他臉上古怪的問道:“你這本小說有點不合時宜啊!”

“沒錯!”

劉紅民點頭承認,“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我就是要給大家提個醒,和小鬼子互相利用可以,但是別把他們當朋友。”

陳健功挑起了大拇指,“剛剛賀老師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才不敢收你的稿子?”

“他需要和魏老師商量一下。”

陳健功立即眼睛亮了起來,“我去給劉老師打給電話,他可是一直惦記你的作品呢!”

說完,他一把將稿子塞給了眼巴巴的劉振雲,然後去客廳打電話了。

劉振雲對劉紅民笑了一下,翻開稿子也看了起來。陳健功回來的時候,他都沒有聽見,依然沉浸在稿子裡面。

沒多久,劉欣武一臉大汗的感到了什剎海。

“稿子在哪呢?”

劉紅民感覺很好笑,但是心裡卻很感動。陳健功已經和他說明了這本書不合時宜,他還能一路狂蹬腳踏車感慨,可見他對劉紅民是有多欣賞。

陳健功看劉振雲沒反應,立即將稿子抽出來,遞給劉欣武。

劉振雲下意識的想把稿子搶回來,發現劉欣武到了,這才停手。

他長舒了一口氣,“紅民,你這本書寫的真好。我不知道歷史上是不是這樣,但是我現在恨不得立即上戰場,乾死小鬼子!”

劉紅民笑了笑,“現實往往比小說更加離譜,小鬼子做的事情,比書中寫的要可恨的多。”

陳健功提醒道:“如果這本小說發表了,你可能會將鬼子那邊給得罪了。這樣的話,你賺日元的計劃,可能就要泡湯了。”劉紅民不在乎的說道:“沒事,大不了換一個馬甲就是了。”

“換馬甲?”三人不解的看著劉紅民,顯然沒有聽懂。

劉紅民訕笑一下,“就是換筆名的意思,我在香江那邊聽說的。”

三人搖搖頭,顯然沒有搞懂馬甲和筆名之間有什麼聯絡。不過,既然是香江那邊用的,那就不奇怪了。作為國際化大都市,說不定是從哪國傳過來的。

劉欣武埋頭看稿子,劉紅民招呼其他兩人出去。

陳健功說道:“紅民,我打聽到了,是王老想要讓你加入作協的。”

劉紅民好奇不已,“他不恨我嗎?”

“當然恨你!”陳健功冷笑說道:“只不過他覺得只要你到了他的眼皮子底下,他就有的是辦法來收拾你了。”

劉振雲搖頭,“真沒想到,如此德高望重的一個人,竟然會生出如此歹毒的心思。”

陳健功不屑的說道:“德高望重?我看是老而不死是為賊。在香江的時候,他可是盡顯醜態,完全就是一個跳樑小醜。”

劉紅民擺手,“讓他做夢去吧!不過你們可要盯著他點,如果他想要搞什麼事情,一定要心生警惕。實在不行,就直接報警抓他。”

兩人對視了一眼,顯然認為劉紅民出了一個餿主意。京城的警察,敢動手抓王姓老人的不多。王姓老人畢竟是文化界的名人,抓他影響甚大,一般警察可擔不起這個責任。

劉紅民讓母親做好了飯,留三人在家吃飯。

在飯桌上,劉欣武深情亢奮,“紅民,這本書給我發表吧!我可以出一個特別期刊,專門用來發表你這書。”

“你不怕出問題?”劉紅民問道。

“怕!”劉欣武斬釘截鐵的說道:“但是我更怕錯過了好的作品。這本書雖然披著歷史小說的皮,但是它寫的確實現在。隨著和鬼子、美國關係日漸好轉之後,文化侵略也隨之而來了。國內群眾受壓抑幾十年,一下子開放思想,根本分不清哪種思想是好,哪種思想是壞,很容易被矇蔽。而這本小說,就是在警醒我們,從外面傳播過來的思想,很有可能就是一個專門用來對付我們的謊言……”

劉紅民汗顏,他覺得劉欣武在上學的時候,肯定是一個做閱讀理解的高手。

陳健功和劉振雲在一旁幫腔:“紅民,既然劉老師如此喜愛這部小說,你就答應他吧!”

劉紅民無奈點頭,“劉老師也別勉強,如果不行的話,我可以直接聯絡京大出版社。”

劉欣武連忙說道:“肯定可以發表,我想你保證!”

劉紅民的作品他可是心心念唸了很長時間,好不容易有這麼一個機會,他又怎麼能錯過?作為《人名文學》的主編,開一個特別刊的權利他還是有的。

如果只是為了爭取劉紅民,劉欣武根本不需要如此。畢竟組稿是公家的事情,責任可是自己的。

他就是欣賞劉紅民,更加欣賞這本《謊言:中國人的劣根性》。

這本書猶如一口警鐘,警醒全國人民要警惕外國的文化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