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事變後東洋國步步進逼,其併吞全華夏國的野心昭然若揭,華夏國府深知雙方間終將爆發大戰,進行工業備戰已迫在眉睫。
華夏國府隨即加強了現代國防工業建設,加大了兵工生產,儲備軍火彈藥器材,並逐步整建了漢陽、金陵、鞏縣、華陰等17個兵工廠。
當時的德國,視華夏國府為反蘇反共的戰略伙伴,也視中國為產品傾銷地和戰略礦產來源地,一方面滿足了華夏國對德國軍火和現代工業裝置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解決了德國整軍備戰對戰略原料的需要。
在德國顧問的幫助下,華夏國府進行軍事整編計劃,頒佈《陸軍師暫行編制表》,按照德軍的裝備、編制架構和訓練方式改組國軍,建立現代化的步、炮、工、輜、裝甲、通訊等兵種。
同年又召開全國制式兵器會議,統一選定國軍制式武器裝備,並於其後連續兩年召開陸軍編遣會議,對全國龐大而又編制和裝備紛雜的各方部隊進行調整。
《中德產品互換條約》簽訂後,極大促進了兩國的關係和貿易,華夏國用銻、錫、鎢、錳砂等戰略資源和農產品,換取德國的工業產品,尤其是軍需品。
華夏國府向德國毛瑟兵工廠訂購了一萬支M1924式步槍,引進了該槍的全套圖紙、樣板,交由鞏縣兵工廠仿製於華夏二十四年開始小量試產,故命名“民24式”步槍。
“民24式”步槍籌備和試產過程中,軍委會高層很重視,並提出將槍托略微縮短、刺刀加長等改進意見,符合步槍緊湊化、輕型化的發展趨勢,也適合華夏國士兵的體質和國情,“民24式”步槍深受華夏國士兵喜愛。
華夏國府又將該槍定名為“中正式”步騎槍,槍匣上、節套上的印記也改為“中正式”三字。
“華夏國府裡不但有高人,也不缺少馬屁精啊。”宋鴻飛感慨萬千地道。
在這段“中德合作”的黃金時期,華夏國府從德方獲得了MG08式馬克沁水冷重機槍的完整圖紙和對照模板,隨即由金陵兵工廠開始仿製和量產。
那一年,金陵兵工廠仿造成功了MG08馬克沁重機槍,命名為“民24式”重機槍。
對於宋鴻飛設計的半自動步槍和通用機槍,華夏國府、軍委會和兵工署從一開始就進行了最嚴密的保密措施,所有參與和知情的人員都被嚴厲告知:“最高機密,嚴禁對外洩露半點訊息!”
出於保密的考慮,軍委會將宋鴻飛設計的步槍和機槍分別命名為“民24式”半自動步槍和“民24式”通用機槍。特意和“民24式”中正步槍和“民24式”重機槍混淆命名,以便對外掩人耳目,尤其是混淆無孔不入的東洋國情報人員的視聽。
“民24式”中正式步槍和“民24式”重機槍開足馬力生產,規劃全面裝備一般部隊,而宋鴻飛設計的新式半自動步槍和通用機槍將重點裝備最精銳的部隊。
從此,華夏國軍隊破除了步兵輕武器卡脖子的羈絆,一掃以前雜亂無章、受制於人的混亂局面。
華夏國府調整了制式兵器的政策,得以統一調配有限的資源,軍委會要求:“第一步先整理原有各工廠之製造力,以能自造或仿造為標準。”
兵工署和工業部門集中資源和力量,轉而重點投入火炮等重灌備的規劃和攻關研製生產中。
一波才動萬波隨,牽一髮而動全身。
“亡羊補牢,猶未晚也。在抗戰爆發前,華夏國軍隊終於有希望擺脫以血肉之軀抵抗坦克大炮的悲慘壯舉了!”
宋鴻飛心潮澎湃,他已禁不住淚流滿面。
“民24式”半自動步槍和通用機槍也已悄然少量生產,在軍委會精心挑選下,交由教導總隊軍士營率先進行裝備試用。
軍士營是專門培養訓練士官的部隊,可謂是教導總隊中的教導隊,軍事素質良好,經驗豐富,作風頑強,戰鬥力強。
軍士營士兵一般都是士官以上的骨幹,或者是預提士官的老兵,其作用就像種子一樣,播散到各基層分隊擔任士官、班長和戰鬥骨幹。
張誼於當年1月從美國學成回國後,擔任教導總隊軍士營第3連少校連長。
軍士營下轄3個步兵連,1個機槍連,1個82迫擊炮排,各連計程車兵都裝備了剛剛生產的“民24式”半自動步槍。
機槍連裝備有9挺“民24式”通用機槍,其中6挺為配備6公斤重三腳架的標準型,另3挺為配備了加重槍管和加重三腳架,並配備了對空射擊瞄具,發射重尖彈和穿甲彈的高射型。
全訓的尖刀連隊第1連增設了1個機槍排,裝備3挺標準型“民24式”通用機槍。
作為試點,軍士營針對新型半自動步槍、通用機槍的特點,全面進行兵力編制、火力組織配置、戰鬥編組、戰術和戰法的試點訓練,以期在整個教導總隊推廣。
有的連甚至不使用三腳架,將通用機槍以兩腳架的狀態下到班裡,代替ZB26捷克式輕機槍。
軍士營計程車兵們愛不釋手,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半自動步槍火力猛!又輕快!”
“可以行進間持續射擊的重機槍!”
“通用機槍可伴隨步兵分隊衝鋒,提供不間斷的機槍火力!”
這是前所未有的場面,在通用機槍問世之前,誰也不曾想到重機槍還能這麼使用,軍士營計程車兵和軍委會的高層們一樣,一臉的驚喜和難以置信。
精度高、結構簡單、可靠性強、維護性好、重量輕、機動強、攜帶方便、火力強大的半自動步槍和通用機槍,迸發出了強大的戰鬥力。
軍士營計程車兵走路直蹦高,胸膛都比別的部隊挺得更高,眼神中更是鳥得不可一世!
教導總隊別的營團都眼熱萬分,營長團長們天天纏著總隊長桂率真,吵著也要用上新槍,大呼:“不公平!”
“誰讓他們是軍士營呢,軍事素質好,訓練水平高!”
桂率真被逼得沒辦法,只好詐忽這幫天天來鬧的各級主官:“國家不富裕,新槍數量有限,只能誰戰鬥力強,就給誰裝備!”
這下誰都不樂意了,都是一個腦袋兩隻手兩隻腳,誰怕誰啊?憑什麼就只算你軍士營戰鬥力強?
於是這幫子軍官們,眼神裡就從眼饞變成了虎狼之師的殺氣騰騰。
這位團長立刻就摩拳擦掌地道:“嘿嘿,對不住了各位!看來這新槍非我1團莫屬了!”
話音未落,那位團長立即叫道:“你們1團那兩把刷子不行!哥幾個,新槍只能是我2團的了!”
另一位當然也不甘示弱,叫道:“當我是吃乾飯的?!誰強誰弱,比比看再說!”
一幫主官很快就從桂永清跟前消失。
幹啥去了?當然是回去組織各自部隊加強訓練去了!誰都不想在新槍裝備上落後別人,那面子還往哪擱啊?
桂率真心裡直偷著樂,他知道其實等試點過後,一旦新槍批次生產出來,不光他的教導總隊,包括87師,88師,36師等原定的德械部隊都會優先裝備新型半自動步槍和通用機槍。
他就是看著這幾個人閒著不爽,既能激發各團的訓練熱情,又能落得個耳根清淨,一石二鳥!
桂率真其實心裡也很感激宋鴻飛,由於宋鴻飛的步兵戰術和新武器的機緣,在華夏國府的整軍計劃中,教導總隊作為試點部隊成為了整軍計劃的樣板。
教導總隊也擴編為三團制的師級作戰部隊,所有最新的裝備、戰術、戰法的訓練與部隊編裝的改革都由教導總隊率先進行。
從栓動步槍到半自動步槍,乍一看似乎沒什麼大不了的,輕武器決定不了戰爭。但不要小看了這個轉變,其背後涉及到一系列部隊編制、訓練、後勤保障、彈藥消耗以及生產供應等問題。
火力強,同時也意味著彈藥消耗高,半自動步槍的彈藥消耗量經統計測算下來,也讓很多人吃驚不已。
至於設想中火力更猛的自動步槍,宋鴻飛認為以當時華夏國的生產能力,根本不可能大量裝備部隊,原因也很簡單,自動步槍天量的彈藥消耗華夏國根本供應不了。
得知部隊士兵的試用情況反饋後,一眾軍委會高層和兵工專家們對宋鴻飛已是五體投地。
只有兵工署長俞大維還能勉強控制住自己,其實他心裡早已笑開了花:“鴻飛這個小子,他要是再做出什麼讓人驚喜若狂的事情,我都不會再驚訝!”
俞大維哈哈大笑,心想:“你們若是知道了中間威力彈藥的‘槍族’這個驚天動地的事情,不得把他敬若神明,頂禮膜拜?!”